第两百零一章 战前部署(第1/1页)我在三国加个点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令功曹,命你留守剧县协助陈主簿,巡查不法,若有作奸犯科者,严惩不贷。”刘毅在安排了陈登之后紧接着对令书说道。

    陈登毕竟才投入到麾下不久,刘毅虽然信任陈登,但如果就这样毫无防备的就把整个老巢都托付到他一人身上却不是为上之道。

    而令书虽然不是历史名臣,可能力却是有目共睹,所以刘毅就让令书留守剧县,将行政权和监察权分离,既是辅助,也是制约。

    刘毅也不怕陈登猜到他的意图,毕竟这是个主官的正常操作。

    令书闻言心中一动,他稍加思索就想明白了刘毅的意图,旋即便大步离席,走到中央,躬身道:“令书必不负府君所托。”

    刘毅微微颔首,也没多说什么“快快请起毋需多礼”之类的话,而是直接挥手示意令书返回入坐。

    私下里可以随和些,但是在这种严肃的正式场合,还是需要摆架子,明尊卑的。

    刘毅等了几息,直到令书回到案后就坐,方才继续说道:

    “令,金曹掾糜竺、五官掾孙乾负责大军粮秣辎重运转事宜,糜竺为主,孙乾为辅,务必使齐国、平原国粮秣供应顺畅,大军辎重无虞!”

    糜竺、孙乾包括刘备关羽,虽然都是习武之人,但现在都算文官。

    因为汉朝不像后世,此时根本没有严格的文武区分,更不存在什么文武鄙视链,很多人都是在文武职之间反复横跳。

    就好比卢植,先做的文职侍中、尚书,后又转职成武官中郎将,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变成了文官尚书。

    糜竺和孙乾略一对视,便同时起身应命。

    经过了大半年的相处,糜竺和孙乾两人也算是相互比较熟悉,都对另一方的能力表示认可,所以对刘毅的这个安排没有丝毫的异议。

    让这两个人来负责后勤,是刘毅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没有什么人比他俩更适合做这个。

    对于古代战争,驻在城内还稍微好些,如果是野外扎营对峙,军粮晚上一天,主帅就会心慌慌,晚送五天,军队就会断粮。

    若是晚送十天

    那就可以不用送了。

    送来干嘛呢?

    人早就没了。

    不是被打败了,就是人跑光了!

    而糜竺是从一县商队做起,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才坐上的糜家族长之位,有着非常丰富的基层物流运转经验。

    刘毅觉着,没有人会比糜竺更清楚该“用多少民夫、花多少时间才能把固定分量的粮秣送达指定地点”。

    让糜竺来担任后勤官,他也许不能保证每次都能准时送达,但一定会是时间误差最小的那个。

    至于孙乾

    这家伙是派来帮助糜竺干协调工作的。

    虽然按照朝廷的诏命,他作为统领青州剿匪事宜的骑都尉是有权让青州各郡县有粮出粮有人出人的。

    但是诏命归诏命,如果那几个郡相铁了心不配合,有的是绕开诏命拖延甚至捣蛋的法子,这时候就需要孙乾这个外交达人登场了。

    有孙忽悠在,完全可以把齐国和平原国阳奉阴违不肯出粮出力的概率降到最低。

    在糜竺和孙乾两人领命之后,刘毅没有急着立即宣布下一个任命,反而先看向了关羽。

    他沉吟一声,说道,“云长募兵练兵有功,即日起为兵曹掾。”

    关羽听到刘毅升他为兵曹掾,也没太过激动,反回礼道:“羽不敢居功,练兵前都昌令曾传授属下颇多经验,若非都昌令之助,羽恐无法完成府君之命。”

    他倒不是谦虚,而是说的大实话。

    在整个募兵练兵的过程中,在募兵方面他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因为在北海国,刘府君的声望很高,到处都有刘府君的传闻逸事,几乎是被无敌神化的存在,所以那些人一听刘府君要募兵,都是非常踊跃,如果不是刘府君下令限定了总人数,别说五万,说定十万都有了。

    关键是练兵。

    关羽很清楚,如果不是在那天的接风宴上太史慈主动向他传授了练兵的经验,按照他以前的练法,根本不可能完成完成刘府君不到半年便初具战力的要求。

    关羽也是带过兵的,他们三兄弟刚相应号召招募的人马就是由他来负责训练,所以他很清楚其中的难度。

    当时太史慈在私下里告诉他,一个秘诀。

    帮刘府君练兵,要遵循一个原则,“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

    当时关羽都听懵了。

    后来还是经过了太史慈的一番解释,他才解开了心中的疑惑。

    原来帮刘府君练兵不能按照寻常的方式来。

    此时练兵要多久形成战斗力主要受两方面的制约,一是粮秣,二是时间。

    因为练兵是件力气活,练兵练的越勤,士兵吃的就越多,粮食消耗就越大,所以在通常情况下,很多军队都是两日一练。

    这样的练法是最省粮食的,同时练兵的效率也不会太低,一般年许就会初步形成战力。

    关羽以前帮刘备练兵的时候,就用的这个练法。

    但太史慈告诉他,在刘府君麾下,完全不用担心粮秣的问题,刘府君缺的不是粮食,而是时间,所以完全可以三日两练,或者一日一练,甚至是两日三练。

    虽然这样做花费的粮秣会急剧增加,但是所耗用的时间也会大大减少。

    太史慈当时四个月练出初具战力的士兵,就是用的最极限的两日三练。

    如果频率再高,就不是多吃饭便能解决的事情了,因为士兵的身体很容易承受不住,伤病率会大幅度增加。

    而且极限的两日三练也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太史慈当时是自己和士兵同吃同住,以身作则,再加上应募的都是对黄巾有仇恨的人,所以才能咬牙坚持下来。

    关羽觉得,太史慈能做到和士兵同吃同住,医生坐则,那么自己肯定也可以,所以他也采取了极限的两日三练,果然在刘毅要求的时间之内完了任务。

    但是关羽心中清楚,如果不是太史慈的提醒,他自己是肯定想不到这么奢侈的练兵办法的。

    以关羽的傲气,自然是不屑于占别人的功劳,所以他直接告诉了刘毅,练兵之功,有太史慈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