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六章 踏阵(下)(第2/2页)我在三国加个点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虎地秦简日书“戊申、己酉,牵牛以取娶织女,不果,三弃。”

    简文的大意说,戊申日、己酉日牵牛迎娶织女的喜事没有办成,如果在这样的日子娶妇的话,三年丈夫就会离弃妻子。

    在另一简文中说:“戊申、己酉,牵牛以取娶织女,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

    由此可证当时不仅流传牵牛与织女缔婚的传说,而且因为织女牵牛为河汉的阻隔未能成婚的传说而影响到民俗生活,形成一种民间婚嫁的时间禁忌,当然很有可能是民间已有七月初的婚姻禁忌,然后以织女、牵牛的传说来特别强化这一习俗,日书中就有“正月、七月朔日,以出母女取娶妇,夫妻必有死者”的警告。

    七夕的变化大约发生在汉武帝时期,七月七日汉武帝与西王母的多次聚会的传说太平御览卷三十一时序,表明七月七日已是人神交游的吉日良时。而西王母降临前每有青鸟探看,又为汉代将乌鹊融入牛女传说提供了依据。汉代民间认为鹊重情感,“鹊脑令人相思”,因此汉代有巫术“取雌雄鹊各一,燔之四通道,丙寅日,与人共饮酒,置脑酒中则相思也”淮南万毕术。由鹊之导行、相思的特性,逐渐变化推演出乌鹊搭桥的传说,风俗通义佚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晋人葛洪整理的西京杂记首先记述了汉代宫廷七夕节俗情形,汉宫“至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羁,谓为相连爱”卷三又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卷一。由此可知,男女好合、乞巧等习俗已开始出现在七夕节俗中。

    所以......

    其实七夕在古代是两种日子,诸君可以看情况选一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