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为大明富强而读书(第2/2页)日月永在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如果皇帝真的打算恢复蓝玉的名声,早几年就可以做了,不会拖到现在,他说这种话,是想要寻求别人的支持和理解。

    “所谓功不抵过,蓝玉纵有大功,也不是其可以无法无天的底气所在。”

    杨士奇表明态度,坚定道:“有功则赏,有过当罚。”

    “淮西勋贵兼并土地,戕害百姓,是该死,左右都是个杀,安个造反谋逆的帽子,对名声总不太好吧。”

    朱允炆又问了一句,等着杨士奇接下来的对答。

    后者对此倒也有话,理直气壮的说道:“不破淮西勋贵,任其贪欲日盛,不日必将引起百姓群起而反,动摇国本。他们这是在挖江山根脚,其罪不比谋逆更甚?”

    见朱允炆不为所动,杨士奇复又言道:“此非臣一己之见,实为天下人共知矣。”

    “阁老且先去忙吧。”

    朱允炆下了逐客令,后者便恭声告退。

    关于是否为蓝玉平反的事,大明的文武两派都有不同的争论,以杨士奇为首的文官集团自然是极力主张丁是丁卯是卯,一码归一码。

    而以朱棣为首的武勋集团,那自然从来没有过一天会停下主张的脚步,这是他们的心气。

    蓝玉罪不容赦不假,杀也好剐也罢都行,但你不能让他顶着一个反贼的名声遗臭万年啊。

    人家一辈子都在为大明抛头颅、洒热血的,不避斧钺、亲冒矢石,到了安享晚年的岁数,怎么可能背叛太祖和这个国家呢。

    图什么啊。

    “今天,四叔在试探朕。”

    朱允炆冲着双喜叹了口气:“改朝换代啦,现在不是爷爷在世的时候,他们也就看到了平反的希望。你说,朕要不要这么做啊?”

    平蓝玉反的好处显而易见,武勋欢天喜地,更是扬眉吐气,对振奋国家的武威是有好处的。

    那坏处呢?

    “平了蓝玉的反,文官集团就会要求朕,平胡惟庸的反。”

    朱允炆摇头苦笑:“胡蓝大狱,文武两方都有冤屈。朕平蓝玉就要平胡惟庸,人家胡惟庸治国之功也是一目了然的。

    平了他俩的反,流放辽东那几万罪臣就要宽赦,朝廷予以补偿,朕的名声那是有了,文武皆颂朕仁义圣明,文臣折心,武将心服。好啊,好啊。”

    双喜便是不解:“既然都是好事,陛下何故悬而不决呢?”

    不就是平反吗,一道圣旨的事罢了,还能折服天下人的人心,全是对朱允炆这个皇帝的好处,有什么好犹豫的?

    毕竟历朝历代,后继之君为臣子平反的事层出不穷,其好处就在于拉拢人心,巩固统治。

    “朕不会这么做的,永远都不会!留给后人去做吧。”

    朱允炆转过头,湖畔学堂的正堂之上,挂着太祖高皇帝和他朱允炆的画像。

    “给胡蓝平反,就是说爷爷错了。

    将来这一案受到连累的后世儿孙扬眉吐气之后还得了?当他们出仕为官的时候,就会揪着这一点,无限放大爷爷的错误,把爷爷批评的一文不值,以点遮面,以偏概全,颠倒黑白。

    是,朕不否认爷爷有错,任天下谁来看爷爷都有错,哪怕朕也这么觉得,因为朕不在那个时间、那个位子上,无法理解爷爷的做法罢了。

    后人拿着爷爷的残暴来说事,说爷爷滥杀开国功臣、镇国大将,这种猜疑自私的皇帝能是什么好皇帝,能有什么好政策?

    泼脏水、搞批判,全面否定爷爷的所有功绩,这都是不可避免会被衍伸出来的行为,因为他们要洗刷他们祖先的名声,要一出这几十年的委屈,就势必要如此去做。

    做他娘的春秋大梦去吧!

    胡惟庸、蓝玉算个什么东西,他们的狗屁名声拿什么跟爷爷比。”

    天下,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理性的将对错剥离开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看待对错,更架不住有那么一大群人不怀好意的带节奏。

    所以做事,只有东风压倒西风,或者西风压倒东风。

    将来的事朱允炆死后控制不了,后人想要翻案自然可以翻案,但眼下,他是绝对不可能给胡蓝翻案的。

    顺其自然,当全民开智的时候,不用官方出面,百姓自己识字看书,知晓这段历史后,各自心中也会对这件史实进行评断,没有一群叫嚣着带节奏的,他们自己心里会客观分析。

    一旦朱允炆这个二代皇帝现在就平反,那接下来的几十年,大明的舆论导向就会对太祖极其不利。

    你都给人家平反了,还能不允许那些被牵连进这两起案件中的后人参加科举当官吗?

    出自为自己利益考量,朱允炆还得支持他们当官呢。

    为什么,因为是朱允炆这个皇帝恩赦的他们,他们对朱允炆这个皇帝感恩戴德,让他们做官,就可以稳固朱允炆的皇权,稳固他这个建文皇帝的统治。

    这也是平反这种事,几千年以来都被历朝历代后继之君喜欢用的手段之一。

    朱允炆教过朱文奎,等后者当了皇帝,第一件事就是给方孝孺平反。

    “你爹我都死了,名声值不值钱不重要,你给他平个反,可以收文臣之心,稳固你的位子。”

    这话朱允炆能说给朱文奎听,但他却做不出替胡蓝平反的事来,因为他打心眼里敬重朱洪武,哪怕他本身跟朱洪武没有任何的感情可言。

    英雄惜英雄,皇帝惜皇帝。

    在这个位子上,他才知道朱洪武到底有多不容易。

    “不说这些令人心烦的事了。”

    朱允炆摊开一份新的宣纸,提起笔。

    “朕给这湖畔学院提副训词,希望这些孩子能够时刻警醒。”

    双喜凑过来看,一时都有些痴了。

    “为大明之富强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