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火绳枪之王,宣大总督(第1/2页)我真是大昏君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你光膀子试试!”张军能哈哈一笑,说道:“咱都是武学的,耀祖说得不清楚,你还不知道怎么回答呀?”

    张宗宝放下酒杯,略微思索了一下,说道:“若是在五十步以内,就是不能击穿双层重甲,那钝伤多半也能让建奴吐血骨折。”

    “要是鹰铳——”张宗宝撇了撇嘴,“百步之内,披着双层重甲也能要他的狗命。”

    赵辉祖咽下了嘴里的肉,喝了口酒,说道:“我就看好鹰铳,擦着伤挨着死,连人带马都能一枪撂倒,那才叫猛呢!”

    张军能斜着眼睛看看赵辉祖,取笑道:“嘴上说得好,你能用那家伙?”

    赵辉祖脸也不红,说道:“还是能放上一枪两枪的。”

    张宗宝呵呵笑着,说道:“鹰铳的后座力真的是很大,非身体壮实并有大气力者不能使用。”

    赵辉祖说道:“听说上面正在研究这事儿,没准儿就能改变,并在军中普遍装备。”

    “倒是有这样的议论。”张军能点头道:“还有新式武器,听说很快就要分发各军使用。”

    张宗宝在外观摩,消息已不是很灵通,对什么新式武器,他不太关心,只是对鹰铳能否普遍装备感兴趣。

    鲁密铳的重量不超过十斤,鹰铳却达到了十六斤。

    沉重的枪身使其必须用支架支撑来保证稳定性,后座力也很大,必须是强壮高大的士兵才能使用。

    尽管有这样的限制和缺陷,但鹰铳的惊人威力,还是受到明军将领的钟爱。

    而张军能听到的改进,以及新式武器的列装,也都是真的。

    在武器装备,或者说是在科学技术上不断升级,对建奴形成碾压,一直是朱由校的思路和宗旨。

    按照他的设想,不断地给兵器火药局下达新的研究项目,并适时地给予一些启发和指点。

    比如重型火绳枪的局限,在重量上暂时没办法削减,可对于后座力的缓冲减震,朱由校还是有点小聪明的。

    什么液压减震,什么多孔橡胶,他知道也没办法弄出来。

    但在枪托上加钉一层软木,用皮子再包上棉垫,并给士兵佩戴斜挎式的厚厚垫肩,则可以缓冲一部分后座力,降低能够使用鹰铳的身体要求。

    至于新式武器,则是早已有设想的单兵手榴弹。

    只不过,朱由校不想太敷衍。制成轰天雷那样的导火索式明火装置,对士兵来说,也比较危险。

    现在有了玻璃,碾成粉,再用拉毛铜丝、硫磺和细铁管,以及类似于火绳的延时引线,就能将手榴弹制成拉发引爆式。

    这样的装置,除了装填的火药不同,构造与后世已没有太大差别。

    当然,这些都不是三人组能够知道的工艺秘密。三人也不关心,继续闲聊着其它消息。

    “你们没有考武进士的想法?”赵辉祖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最后停留在张军能脸上,“能能,你书读得不错呀,不照量照量?”

    张军能对赵胖子叫自己的小名甚是不满,翻了翻眼睛,可也没斥骂,随口说道:“没出身的想出个名,夺个彩儿,咱们用不着。”

    张宗宝点头赞同,说道:“在武学,考上武进士也没大用。这是万岁抬举武人,主要是给民间或卫所的那些人增加条出路。”

    赵胖子明白了,笑道:“也是这么回事。要想晋升,还是得凭真本事儿。军功啊,打仗不就是为了这个。”

    三人继续吃喝谈笑,张军能忽然若有所思,偷看了一眼赵胖子,然后象是随意地对张宗宝问道:“东江军那边怎么样儿,还吃那种大锅的饭食嘛?老百姓呢,过得咋样儿?”

    张宗宝愣了一下,但注意到赵胖子投过来的目光,有些明白张军能的意思了。

    略微想了一下,他便开口说道:“朝廷的供应还是满充足的,我回来时,便有从南洋运粮的海船靠岸。不仅给军队用,还要分给各岛的老百姓呢!”

    “那就好,那就好。”张军能举起酒杯,笑道:“来,喝酒。”

    “喝酒。”赵胖子举杯,似乎轻松了不少。

    “喝酒。”张宗宝和张军能暗地交换了个眼色,三只酒杯碰到了一起。

    …………………

    “是时候大量装备鹰铳了,单兵火绳枪的王者,能在较远距离击穿一切甲胄。”乾清宫御书房,朱由校坐在御椅内,提笔给孙元化写下最新的指示。

    燧发枪的研制已经现出曙光,火绳枪的制造便可放缓速度,并将大部分产能转向鹰铳。

    而早就从葡人手中订购的两千枝鹰铳,已经完成并运到了六百枝,将先分配给辽镇和东江镇。

    新式武器除了手榴弹外,还有改成拉发延时引爆的开花轰天雷,以及加装火油的燃烧轰天雷。

    在现有的武器上进行升级改造,使其具有多样的效果和威力,无疑是最为经济且快捷的办法。

    红夷大炮多要装备水师,野战炮的产能就要压缩,大明现在的军工制造产业还处在发展壮大期,朱由校着急也没用。

    在全国多建几个兵工厂呗,朱由校也想啊!可摊子铺得太大,资金、技术人员、人力、质量等等,怎么保证?

    好吧,好吧,和灭建奴、平西南叛乱一样,不能急,得稳住,一步一步脚踏实地。

    不是五年平辽嘛,现在还不到一年,已经把建奴打哭了呢!

    王体乾进来禀告,巡抚宣大的兵科给事中朱童蒙奉召晋见。

    朱由校没有应声,头也没抬,直到写好才放下笔,对躬身肃立等候的王体乾说道:“宣他进来吧!”

    时间不大,相貌魁伟的朱童蒙进到御书房,跪倒拜见。

    “免礼,赐座。”朱由校打量着这个堪称文武全才,且为官刚介,敢于在朝中东林势力正盛时为熊廷弼分辩的官员。

    “微臣谢万岁恩典。”朱童蒙施礼已毕,在绣墩上坐下,眼帘微垂,不敢直视圣颜。

    朱由校沉吟了一下,说道:“朱卿的题本,朕都看了,很有见地。整饬宣大军务,也做得甚好。”

    皇帝的话停了下来,朱童蒙躬身拱手道:“蒙万岁夸赞,微臣愧不敢当。”

    天启元年,奉命去辽东调查熊廷弼的朱童蒙,回京后为熊廷弼辩解,并弹劾冯从吾等建“首善书院”,一下子得罪了东林党,在兵部的日子可不好过。

    而就在他将被排挤出京,去就任苏松兵备时,朝廷突然降旨,给他加衔,并命他去巡抚宣大。

    朱童蒙虽然蒙圈,但忠于国事,也没推托,带着几个护从离京上任。

    在宣大,朱童蒙实心任事、兴利除弊。对挟赏要索者,坚决拒绝;拖欠者,及时查补。使宣大两镇的明军,呈现了新的气象。

    这些政绩都被少年皇帝看在眼里,也使他有了判断,做出了决定,把宣大总督这个重任交给朱童蒙。

    宣府,即张家口,九边重镇之首,有京师北大门之称;大同,也是边关重镇。

    自嘉靖时弃守河套后,宣大的地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