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无题(第1/2页)我真是大昏君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文武并重,这是朱由校在逐步推行实施的用人之策。

    武学就是培养将领的摇篮,不管你是进士,还是举人,抑或是更高的官员,想走武途,就必须是在武学接受培训和学习。

    熊廷弼和毛文龙是比较特殊的例子,但只是目前不进武学而已。在朱由校的长远计划中,这两个人也是要在武学走一遭的。

    并不是不相信老熊和毛大队长的能力,而是武学中的某些军事理论已经是属于超前的知识,他们两个也未必清楚。

    而且,在朱由校看来,这样的规范制约,也杜绝了象王化贞、袁崇焕等人统兵领军的道路。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外行领导内行,没个不出事。纸上谈兵、大言不惭,不仅害己,更危害军队和国家。

    只有制度建立起来,才能避免象袁崇焕这样的,凭着大话炎炎而获得神奇般的擢升。

    识人、用人,说起来简单,可真的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如果朱由校不是有前世的记忆,历史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他也未必会比朱由检强多少。

    灭建奴、平辽东,谁不着急?五年平辽,之所以会被历史上的崇祯相信,还不是因为他想相信,他急于解决这个令人头痛的大问题。

    但越是着急,就越要谨慎,头不能发昏,不能被豪言壮语的吹嘘所诱惑。

    朱由校自认在性格上,还是胜过朱由检很多的。起码他认为自己是个有担当的,拿得起放得下的男子汉。

    要证明这一点简直太容易了,张裕儿就是明证。肚子越来越大,就是龙精虎猛的朱由校搞的。

    “皇爷,这是杨太医的例诊,裕妃身子正常,皇子也健康着呢!”王体乾谄笑着把诊书呈给皇爷。

    朱由校伸手接过,心情大好,笑道:“王伴怎知是皇子,没准儿是个可爱的小公主呢!”

    “皇爷喜欢皇子便是皇子,喜欢公主便是公主。”王体乾笑容不变,话也答得可喜,“春节的时候,皇爷吃到了如意,那定然是一年都称心如意的。”

    朱由校呵呵笑着,边看诊书,边说道:“太医院的调查,王伴用心了,也辛苦了。老家的子侄,若有合用的,便叫来京师抬举一下吧!”

    王体乾赶忙跪倒叩头谢恩,感激得眼泪都流出来了,这演技快要赶上魏大爷了。

    倒也不能说是表演,皇爷的恩赏说明自己的地位稳稳的。

    魏忠贤的侄子刚得了锦衣卫,他的后辈也得了抬举,显见皇爷的信重不比老魏差啊!

    至于朱由校为什么调查太医院,原因也再简单不过。他想多活几年,想有一大堆自己的孩子,想孩儿他娘也健健康康。

    而明朝皇帝长寿的少,活到六十岁往上的只有太祖、成祖、嘉靖。短命的却多,更有几个的死亡十分可疑。

    若说短命的皇帝都是太医害死的,那就太可怕了,连朱由校都要送太医们一个老牛掰的称号“屠龙圣手”。

    但刨除有意的谋害,就只能归咎于当时医疗水平的低下,以及太医们的水平太差了。

    大病治不好,小病治不了。太医院的药方还与“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光禄寺茶汤”共同荣登京师的四大不靠谱。

    等朱由校搞明白了明朝太医制度,又看过王体乾的调查情况,不由得感叹这不靠谱之一的“太医院药方”还真是不靠谱。

    首先,明朝有医户,和兵户、匠户一样,都是世代为业,老子干啥,儿子就干啥。太医呢,也因此有世袭的标签。

    一听到世袭,除了自己这个皇帝,朱由校差不多都会立刻生出要坏菜的感觉。

    医户制度也是如此,闭塞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学发展,使得医学水平难以提高。

    捐纳制度的盛行,又使不少人不用钻研医术,即可入职太医院,对明代宫廷医疗危害巨大。

    其次是太医院经过朱八八的改革,变成了皇家的私人卫生院。入职的太医平常并不怎么看病,没有实践,不治死些人,怎么增长经验,怎么提高医术?

    最后,太医们给皇亲国戚看病,能和普通老百姓一样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便成了太医们信奉的原则。

    开的药是吃不死人,可也难治病。什么虎狼之药,更是不敢开。完全照着医书来,根本不敢有自己的发挥。

    综合了这些因素,朱由校还敢信太医,除非他脑袋秀逗了。

    所以,他特意下旨,从常州府无锡县召来了女医杨涵易入太医院,由她给妃嫔进行例诊。

    在明代,民间精通医术的妇女渐多,皇帝规定由衙门选取其中佼佼者,到司仪监御医处会选,选中的入官册,以备召用,许多民间女医都以此为荣。

    尽管女医因为性别的原因,哪朝哪代都不可或缺,但历史上真正出名的却并不多。

    其中留名于史书的大概有四位,分别是晋代的鲍姑、西汉的义妁、宋代的张小娘子和明朝的谈允贤。

    而女医杨涵易则是谈允贤的后代,既学到了谈家的祖传医术,又对曾曾曾(也算不清了)祖母谈允贤所著的《女医杂言》颇有研究,在江南很有声名。

    朱由校召杨涵易进京入太医院,却并没有把她作为皇家的私人医生。

    一来是怕业务量太少,耽误了杨涵易的医学长进;其次则是将其作为提高女人社会地位的标榜,走出解放妇女的第一步。

    为此,朱由校不仅保持了宫廷中的女医制度,还在京师为杨涵易设立医馆,并命其广招学徒,既做到了悬壶济世,又能培养更多的民间女医。

    在现代,妇产科有男大夫一点也不奇怪。即便如此,还有很多女患者不愿让男医生接诊呢!

    在古代有“男女大防”这层阻碍,许多女患者,就更是羞于请男医诊治,因此延误病情是常有的事情。

    而朱由校从女医作为突破口,除了培养更多的女医护,救治更多的女患者,还有建立野战医院,组建随军女医护兵的打算。

    培养男医护兵,伴随一线部队冲锋陷阵,这已经是开始实施的措施。

    但朱由校觉得,妇女更适合干这个。哪怕不是在前线,在后方的医院救治护理,也很不错。

    可惜,没人知道皇帝的长远谋划,可能也无人理解什么提高妇女地位,什么让妇女走出家门。

    在很多时候,朱由校都是孤独的。尽管已习以为常,但那种感觉真的不是太好。

    当呼喝着“辽东大捷,斩首数千”的信使纵马奔过京师街头,当王体乾又屁颠屁颠地跑来抢先报喜时,朱由校终于一扫郁闷,离座而起。

    这是超过广宁之战的大捷,辽镇官兵在城下共获得首级三千多级,死在壕沟外面,再加上被抢走的尸体,估计也有三千左右。

    这还只是当场被打死的,被炸伤打伤的呢,怕是有一多半会不治死亡。

    或早或晚死去的敌人,总数按少了算,恐怕将近一万。这其中有蒙古人,有汉兵,真夷按四五千死亡计算,应该是靠谱的。

    一旗万把人,这等于报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