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关于刘爱塔的反正,朱由校虽有记忆,却也不敢十分确定。为了尽量不影响明军的正常行动,除了相关部队,他也没有通知辽镇。
而辽镇主要是在陆地上向东推进,策应刘爱塔的反正,以及牵制袭扰建奴,倒不如多依靠海路的登、津、东江三镇更加快捷方便。
在朱由校看来,有这三镇策应,也就足够,不必要太过兴师动众。
所以,熊廷弼不知道这些内情,只是按照之前的计划,稳稳地向前推进,争取今年光复广宁。
广宁等地在去年被弃守,虽然是皇帝的布置,但执行者却是熊廷弼,相当于丧师失土,不能不令他耿耿于怀。
从自己手中丢失的,当然要再由自己光复。越早光复,就越早解开心中的纠结。
可熊廷弼的稳健老辣却不因为心急而冒进,越是向前推进,补给线就拉得越长,就越要防范建奴的袭击截断,或是围点打援。
大凌河城与锦州因为有新式火炮,再配以战壕胸墙的工事,不怕建奴前来围攻。
但火炮的供给在接下来的数月内将向东江镇倾斜,辽镇再向前依靠据点坚守,就缺了一件利器,不能令熊廷弼完全放心。
更主要的还是兵力上的因素,战略收缩之后,明军总共只需要三万左右的人马,就能凭借坚城和大海,守住宁远和觉华。
而向前推进几百里,沿途的要点要驻兵防卫,以保护补给线的安全,三万军队铺开就肯定不够了。
按照兵部的计划,将从山海关守军中抽调一万五千人进入辽东参战。
根据熊廷弼调整后的排兵布阵,宁远守军定为千人,觉华三千,锦州四千,大小凌河两城分别为三千和两千。
这样的话,辽镇加上骑兵就还有将近三万的兵力,推进至右卫屯,甚至是广宁,也有些把握。
当然,这也只是有些把握,在熊廷弼看来还是不太够的。主要是向前推进后,北面的区域是蒙古诸部,很不让他放心。
比如说义县,不能稳固坚守的话,建奴可能由这个缺口南下,直扑锦州和大小凌河,相当于在明军沿长的战线的腰部捅了一刀。
指望蒙古诸部,主要是喀尔喀诸部挡住建奴?不光是熊廷弼,连远在京师的朱由校也觉得太不靠谱。
所以,熊廷弼暂时并不急于向前推进,皇帝在密奏回复中也同意他的顾虑。
但这只是暂时的,皇帝告诉熊廷弼,最多到秋天,京营便派遣至少两万骑兵入辽参战。
而这两万骑兵不仅将配备部分炮兵,还能与建奴进行野战的厮杀较量。信心满满的口吻,让熊廷弼有些将信将疑。
他当然不知道皇帝练的是什么骑兵,到秋天也就一年多,竟能与渔猎出身的建奴正面硬刚?
但从皇帝一贯的言行来看,吹牛的事情几乎没有,倒是言出必行,说出来的基本都实现了。
而且,皇帝明显是在动真格儿的。已经陆陆续续从各军镇中抽调了很多精于骑战的军官,光辽镇就有杨国柱、黄得功、马五等人。
不仅如此,熊廷弼还看出了皇帝隐藏的心机。
只在京师训练,不向军镇推广,这是要突然出手,把建奴打个落花流水的节奏啊!
皇帝——挺阴险啊!
刚想到这两个字,熊廷弼赶紧闭上了嘴巴。大不敬,诽谤君上。
……………………
朕阴险嘛?嗯,朱由校摇了摇头,只是冒点小坏水罢了。
骆思恭躬身肃立,静待着皇帝的决定。
这个计划是皇帝提出,由镇抚司负责完善并执行的。
骆思恭觉得计划并不能对建奴造成多大的影响,但也只是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谁知道以后会不会起到大作用呢?
皇帝既然要玩儿,这又不是什么大事,就让皇帝高兴高兴也很好嘛!
好半晌,朱由校放下计划书,脸上露出微笑,“好,骆卿做得很好。这便派人把纳拉忠明送去皮岛,还有那几个投降的真夷,也随他一起吧!”
纳拉忠明原来姓甚名谁,一点也不重要。只要知道他现在的身份,乃是大明新封的建州卫指挥使就行。
说到女真人,按照《东夷考略》所载,应有三种:自汤站东,抵开原,居海西者为海西女直;居建州、毛怜者为建州女直;极东为野人女直。
而纳拉氏虽为女真大姓,但在明朝时,氏族却散居在叶赫、乌拉、哈达、辉发及各地方。史料对纳拉这一姓氏的记载为:“虽为一姓,各自为族”。
这下子明白了吧,纳拉忠明的全名应该加上氏族,就是叶赫纳拉忠明。是不是挺熟悉的,和终结大清的“老佛爷”是一个姓哩!
不光如此,叶赫纳拉这个姓,或者说是叶赫这个部族与建州女真可谓是仇深似海,并有“叶赫诅咒”的传说。
当时,努尔哈赤攻灭叶赫部,完成统一女真各部的大业后,食言杀死了叶赫部首领金台吉和布扬古。
据说,金台吉临死前曾诅咒,说:“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
且不管“老佛爷”是不是叶赫部的复仇使者,朱由校编出这位纳拉忠明的叶赫余脉,目的就是为了对女真人分化瓦解。
除了“叶赫诅咒”的传说以外,朱由校选中这个姓氏和部族,还跟皇太极有关。因为他的母亲叫叶赫纳拉孟古哲哲,是金台吉的妹妹。
要说老奴也够狠的,对大舅哥都毫不留情,降了还杀。
当时叶赫部被灭后,明神宗曾命给事中姚宗文亲至塞外寻找叶赫子孙。查得金台吉之子德尔格勒有二女嫁至蒙古,各赐白金二千。
明朝大臣还奏请为金台石、布扬古立庙,又以哈达余脉王世忠为金台吉妻侄,授游击之职。
所以,朱由校编造叶赫部后人,也是有些根据的。就算没根据又怎样,不过是瓦解分化女真人,给真夷投降找的一块遮羞布而已。
骆思恭是知道一些情况,是朱由校跟他提及的。他很是不理解,为何万岁如此重视老奴的这个儿子。
从表现和实力上,除了是个读书识字的蛮夷外,哪里也看不出特别之处啊!
可万岁就瞅着皇太极眼眶子发青,已经搞了好几个手段,坑起来没完,这得恨成啥样儿啊?
骆思恭躬身领旨,又请示道:“微臣将人送至东江后,便四处散播消息,令东虏内乱。”
朱由校微笑颌首,说道:“散播消息是肯定的,但要建奴内乱却还不容易。人心思变,非到势穷力蹙之时。这些都是小手段,要剿灭建奴,还是要在战场上见真章。”
“万岁英明。”骆思恭一记马屁送上,却也不全是恭维,至少皇帝的认知正确,没有想靠这些小伎俩来平辽。
朱由校坦然笑纳,缓缓说道:“虽然现下要平辽,非短时之功,但镇抚司的人员资源也要适当倾斜,主要是南洋诸国诸部的情况。这方面,朕会告诉海商总会,给镇抚司提供方便。”
虽然不理解皇帝为何要分散精力,对海外诸国诸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