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尽心尽力(1/5)(第1/2页)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ps:上佳第一天。今天五更。没办法,就这么几张存稿了。

    托恩多九门提督的职衔已经换人了,还是福隆安。

    他已经从金川回来了,因为大金川土司索诺木再扛不住阿桂的兵锋了,年初时候自缚出降了。这就标志着耗时五年有余,耗费白银七千余万两,官兵死伤数以万计的大小金川之役胜利结束了。

    乾隆高兴之余岂能亏待了有功之臣?尤其是自己的女婿?刚从金川前线回来的福隆安就被赋予了工部尚书的职衔,没过一个月又被加兵部尚书职衔,并仍兼管着工部,同时福隆安还是实权在握的九门提督。

    那可比阿桂好多了。

    后者虽然也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厚待,封为一等诚谋英勇公,并进为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和军机大臣。清军班师回朝时候,乾隆帝更是亲自到京城南良乡行郊迎礼,进城后,“御紫光阁,行饮至礼”,可说是叫阿桂一时间风光无限。

    但阿桂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还没把屁股坐热呢,人就被乾隆一脚踢去了齐鲁,替代舒赫德统军讨平清水教军。

    因为阿桂才刚刚接手么,王伦那儿传来的消息看,后者一时间还没感受到什么压力。

    但赵亮觉得,打仗方面,阿桂闭着眼睛也比舒赫德强!

    保不准接下来清水教的苦日子就来到了呢!

    不过此刻难受的却是福隆安,身为九门提督他自然要到现场了。大半夜的被叫起,这本就让福隆安气闷,等看到粮食店街化为一片火海之后,他又忍不住出了一头冷汗。

    作为京城作为重要的粮食集散地之一,粮食店街直接关系到整个京师的粮价稳定。

    这一把火烧得红火不说,天亮后整个燕京城的粮价必也会变得分外红火!

    旁边先一步赶来的巡城御史将自己已经拿到的一些消息告诉给了福隆安。

    “什么?人为纵火?”

    福隆安之前还一直以为是亢家自己不小心走了水呢。

    “火势起的太快太旺了,不合常理。那店里的伙计发现走水的时候,熊熊烈火已经吞噬了整个前堂大厅,这明显不对。”

    “而且亢氏一直都很重视粮店内的防火事宜,亢家的三老爷信誓旦旦的说,前堂大厅绝对没有留下一根蜡烛,一盏油灯。即便走水也不可能从那里开始!除非有人故意纵火……”

    别看赵亮做事儿没有留下半点的蛛丝马迹,可天底下聪明人多的是,还是看出了不对的地方。

    “那可有疑犯?”

    福隆安脸上溢满了杀气。这春夏交接处,本就是京城粮价上扬的时候,因为青黄不接了么。而大运河上又传来恶讯,贼子还敢趁这个时候做下这等骇人案件,真是千刀万剐了也不解恨。

    巡城御史猛低下了头,他哪有什么疑犯啊。

    大火掩去了一切作案痕迹,保不准那疑犯都已经趁着刚才人荒马乱的档儿跑的不见人影了呢。

    赵亮这时候也的确逃之夭夭了。他自己都没想到事情会这么的顺利,混在人群里轻轻松松的跑掉了。

    可也正是因为此,他心里就又不好受了。

    那些哭声真太惨了。

    这被殃及的左邻右舍,可没人跟亢家这么家大业大。你也甭管他们平日里为商为人厚不厚道,这把大火却是已然烧掉了他们全部的身价、毕生的心血。那哭声岂有不凄惨的道理?

    不过赵亮这会并没有再丢银子了,因为对现在的他而言,趁早脱身才是正理!

    跑到了前门大街一角,赵亮闪身进了空间,把身上的这一套家伙给卸下之后,闲着没事的赵亮决定给自己找点事做。

    他现在不能停下闲着,因为一闲着他就会去想那把大火,继而就想到了那凄惨的哭泣……

    还是打煤球吧!

    这东西他小时候还玩过呢。

    那时候家属院里花钱买蜂窝煤的固然有,但直接在煤场卖散煤,再弄点黄泥,自己搅和搅和大煤球的也很多。赵亮家里就有过,他自己还玩过呢,所以记忆深刻!

    之前就画出了草图,让铁匠铺的师傅们给打造了不少,空间里存放的就有一批。

    这人力打煤机跟之前的账本一样,都是赵亮给和珅的礼物,只是打煤机要稍微的晚上一会儿。

    而至于这东西和蜂窝煤在眼下时代的大青果能否流传开来,赵亮是一点也不怀疑的。因为他很明白老百姓的心理,他们从来都会以极大的热情看待任何一种可以降低自己生活成本的事物。

    而且这些年里京城煤炭价格也升的太多了。

    十几年前煤厂将煤炭锤碎,做成块状,每一块三文钱,重二斤十二两,十几年后,一块煤炭的价格还是一样,但却只有一斤重了。

    有清以来,京城煤炭的价格是年年高升,可唯乾隆朝升高的最为迅速。

    煤炭这东西是千千万万个百姓之家的必需品,别看价格低贱,但销量极大啊。

    而蜂窝煤呢?制作中需掺合上黄泥,这就降低了成本。且配上煤炉子,或超级节省,至少比现在的灶台要节省煤炭许多。而且烧火也非常方便。

    后世赵亮家用蜂窝煤时,经常一天只用三五块煤球就够了。

    早晨打开煤炉子的风门,风门不用开多大,火够做饭用就可以,控制一下不让煤球燃烧太快。做完饭后封闭风门,添一块煤球,中午做饭时再打开风门,饭后继续封,再添一块煤球,等晚上打开风门做饭,然后再添上一煤球,还能继续烧水,等开水洗脚水等等都够了再关闭风门,再添上一块煤球。第二天早晨就可以接着打开风门做饭了,如此循环。

    更别说现在的中国,有不少百姓都只是一日两餐,大家可别把一日三餐说的那么顺理成章了。

    哪怕宋明时候一日三餐还是正理儿,可我大清那就是一日两餐,即便是皇室也是如此。谁叫人家是从白山黑水那旮旯钻出来的呢,大东北的冬天能冻死狗,且昼短夜长。一般7点多钟天才亮,到了下午5点多钟天就黑了,因此他们在上午9点左右吃一顿,到了下午四点左右再吃一顿。由于晚上黑的快,且又没有电视打发时间,所以见黑就睡。这一天两顿饭是他们在关外时就形成的习惯。

    另一个原因就是满清统治者在作秀,他们特别注意向臣民们展示自己的节俭,力求做出“明君”的形象。

    康麻子就曾说过:“朕一日两餐,当年出师塞外,日食一餐,今十四阿哥领兵在外亦然。”康熙这话是对汉臣说的。他后面又说:“尔汉人若能如此,则一日之食可足两日,奈何其不然也?”意思就是在说,你们汉人要是能像我们父子这样的节俭,那么一天的饭就能吃两天,你们怎么做不到呢?

    所以,不管出于生活习惯还是政治目的,清朝皇帝一天吃两顿饭这个习惯是万万不能更改的。而既然皇帝都只吃两顿,后宫的嫔妃们当然也不能不懂事。

    只不过人家每日里都会多出不少点心零嘴罢了。

    但许多的老百姓可没有这般的零嘴点心,他们是真的就每日两餐(有钱人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