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扬州菜
《尚书·禹贡》有一句“淮海维扬州”,意思是淮海一带就是扬州。后便用“维扬”指代扬州。故而扬菜又称维扬菜。应当说,一部维扬菜史,就是一部扬州人的生存史、奋斗史、发展史;也是一部扬州文化淮扬菜
史!从低级到高级、从粗糙到精美、从萧条到辉煌,是维扬烹饪史的基本脉络。扬州的先民早在约4000年前,就已经挣脱茹毛饮血的蒙昧状态,超越伏羲火上燔肉、神农石上燔谷的原始萌芽时代,使用陶质炊器,火烹熟食了!陶器时代,不妨看作扬州烹饪的形成期。扬州进入古邗国时代,即中原夏商周时期,在仪征破山口出土了属于这一时期的青铜鼎、鬲(炊器),鼎煮肉,鬲炒菜,而且还有尊、卤(酒器)、钟(宴享乐器)以及盛具祭祀牛、羊、猪的四凤盘(食器),据此猜测扬州先民可吃肉、可喝酒、可听乐、可行礼,潇洒走一回,古扬州人便晓得善待生活。周礼·职方氏》有“东南曰扬州……其谷宜稻”的记载,可见扬州是天生的鱼米之乡。这些足以证明,距今3000年左右的扬州烹饪已经进入青铜文化时代了。公元前468年,吴王夫差灭古邗国、凿邗沟、筑邗城,不仅对扬州城建,也对扬州烹饪,都具划时代的价值。《周礼》关于用作盛酒浆的“吴邗王壶”的实录,以及城西北黄金坝出土的“印纹硬陶鬲”,说明春秋末期夫差引进了整套的饮食经验。这是外地饮食文化影响扬州烹饪的处女作。战国七雄纷争,邗扬归楚,扬州烹饪大踏步走向文明境界,荣领了“东楚淮扬风味”的头衔。秦朝以后,扬州实现了从自然区划向行政区划的转变。而西汉吴王刘濞建都广陵,扬州脱胎换骨,一跃为东南封都,“淮左名都”由此得名。由于得煮盐铸铜之利,财力雄富,士马精妍,国用饶足,鲍照《芜城赋》道:“当昔全盛之时,车挂轊、人驾肩,廛槠说兀?璐捣刑欤毖镏萑巳兆痈涣耍???牧?自然不饿肚皮了,进而吃得饱,还要吃得好。从扬州城郊汉代墓葬出土的“广陵食官”铜鼎以及碗、盘、壶、勺等漆器饮食器具十分考究,这不仅告诉我们,扬州餐具开发研究在全国领先地位,独具个性;而且,还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扬州人饮食的考究。扬州凤凰河曾经出土汉代旋转石磨,标志着汉代已能加工小麦面粉,勾画了扬州以稻米为主而兼有面食的主食结构,揭开了扬州精致面点原料的绵长历史。“豪华自古说扬州,烟月笙歌处处楼”,东汉市肆矗立起的酒楼,尽管规模不大,但是那高悬飘摇的“酒”字店招,那挂旗名菜“生鱼脍”,分明告诉人们:淮扬菜发展的大幕启开了!所以其后才有在扬州任广陵相的晋谢玄亲手制作鱼鲊,远送河南,孝敬夫人的趣闻逸事。隋代,扬州烹饪有了当时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跃升!这得感谢一个人——隋炀帝。古运河把海、黄、淮、江、钱五大水系贯通,立时将扬州提拔到全国烹饪人才、技艺、原料交流枢纽位置,北方的豆、麦、杂粮,油料南下,南方的粮、茶、果、盐、水产北上,统统会师在扬城。而隋炀帝三幸江都,将长安、洛阳中原美食,随龙舟带进扬城隋宫,进而外传民间食肆;更兼帆墙骤经之处,“夜煮百羊,以供酒馔”,州县上贡珍馐,厨师刻意斗妍,据载当时上贡的食品就有鱼鲚、河蟹、蜜姜;地方官史更是设宴献珍,赵元楷就因为献异味获宠,从而升任江都郡丞。龙舟宴、迷宫宴豪华到什么程度,从隋《食经》所记的“北齐武威五羊烩”等53种名菜,可窥内中信息。于是乎,扬州厨师也就经风雨,见世面,吸收精华,整体技艺水平从汉代诸侯分封王“准高级”,提升到隋代至高“天子级”了,如五代陶谷《清异录》所记,创造了“缕金龙凤蟹”等名菜。扬州烹饪业,因隋炀帝生活于扬州而兴盛,然而酒杯在前兵在后,却没有因隋炀帝埋葬于扬州而衰亡。扬州,因地处海上丝绸之路北上赴京的咽喉重地,至唐代,发展为东南经济中心。举足轻重得天下三分明月,扬州便占二分!“万商日落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扬州饮食市场被刺激得火爆了,厨艺精湛了。国民们、外商们纷纷“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干吗?李白诗云:“玉瓶沽美酒,衔杯大道间。”唐代扬州海鱼化石的出土,论证了烹饪原料从畜、禽、河鲜、野蔬向海鲜挺进!饮茶也成扬州人的喜好,唐人笔记小说《墉城集仙录》曾描写过“每旦,将一器茶卖于市”的广陵茶姥。扬州的美食美具引起了皇室的极大关注,成了上等贡品,当唐玄宗和杨贵妃安抚安禄山、恩赐宫藏礼品时,内中就有扬州的“金平脱犀头匙箸”。这一切因素,使淮扬菜发展到一个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