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海关谈判(二)(第1/2页)唯一战胜国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第三十七章:海关谈判(二

    英美两国在其外jiāo官的反应下,纷纷做出了对策。

    英国认为,归还浙江、福建两省海关管理权并无问题,问题是海关已经被抵押给了各国,两省海关可以jiāo由华东临时政fǔ管理,但是海关收益必须用来履行之前的条约内容。

    美国则支持将浙江、福建两省海关jiāo还给华东临时政fǔ管理,显然美国人上钩了,他们对华东临时政fǔ开出的相互间的零关税政策很是意动。

    英美等国已经意识到,清廷已经没有再统治中国的可能,英国选中了袁世凯,是为利益需要,美国选中华东临时政fǔ,也是出于利益的需要。就海关问题,各国开始频繁发出照会,决定在1月15rì在上海举行谈判。

    而中国局势,则陷入了一种暂时的平缓,南北双方停战,最后就看袁世凯bī宫了。

    不过南北议和依旧在进行,双方继续召开了第三次、第四次会议,袁世凯摸不清南京临时政fǔ的真正意向,不过夏钧显然等得不耐烦,让人发电给袁世凯,告诉他南北议和不过是走个过场,让他尽快bī宫,否则将命令华东临时政fǔ军北上。

    袁世凯接到电报后松了口气,他其实并不在意南京临时政fǔ的意图,他只在乎华东临时政fǔ对南京临时政fǔ怎么看。

    一场bī迫清廷退位的行动很快便展开了。

    段祺瑞等北洋军官这时向清政fǔ发出了第二电,再次要求清室退位。

    ……

    鹰潭,军事演练依旧在持续进行。

    近一个月的演练,三个步兵师和一个炮兵师,以及与刚组建的空军第一大队,演练了各兵种的配合作战。

    作战内容有防守作战、突击作战两大类。

    这两大类的演练中,夏钧强调的是炮兵尽量打击对方炮兵,同时强击机负责配合打击敌方炮兵。由于暂时没有配备轰炸机,因此强击机当轰炸机来演练,强击机也有装炸弹的。

    由于步话机的使用,让炮兵之间的协同非常快速,侦察机发现对方火炮位置后,即可回报指挥部,指挥部可以在第一时间调集最多的火炮对敌方炮火进行压制。同时可以配合轰炸机对敌方炮火进行打击,以此争得炮火上的优势,再打掉对方火炮,或者将对方火炮压制下去,就能减少步兵的伤亡。

    而步兵则强调防御工事必须能经受得住对方的炮弹考验,毕竟很多时候并不能完全打掉敌方的火炮,因此步兵不能没有防御工事。

    其次就是对敌方步兵的打击,野战基本上没什么好怕的,夏钧手上的这些正规军火力一个个都强大得很,小rì本那点破烂装备,走出防御工事就能完虐他们。

    夏钧更关注的是战术上的训练,小rì本很爱玩迂回包抄,对付迂回包抄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分兵抵挡,另外一种就是直接向正前方发动进攻,在敌人分兵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将敌人正面部队消灭,再返回消灭敌人的迂回部队。

    两种方法都有可取之处,应随战况而变。

    1月12rì,鹰潭的军事演练结束,23号就是chūn节,得回去过节了。

    夏钧的民心指数上涨了一些,此时已经达到了3.8,1月的积分收入达到两亿点,积分一到手上,夏钧就花了5万点积分建设了一个年产20万辆摩托车的生产线,不仅军队需要摩托车,地方行政也需要摩托车。

    三轮摩托车可以很方便的执行一些零碎的任务,因此不管是军方还是jǐng方,还有行政部mén都有大量的需求。

    同时又花了5万建了一个年产拖拉机20万辆的拖拉机制造厂,拖拉机的技术相比摩托车来说并不高出多少,结构甚至更为简单。

    第一师回到了杭州,这次联合训练的收获较大,各师都找到了自身的缺陷之处,开始进行针对xìng训练。

    各支部队开始进入轮流休假阶段ūn节时士兵可以放假回家三天,还没开始过chūn节就开始轮流放假了,预计到元宵节的时候可以把部队重新集结。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整,华东临时政fǔ的行政体系趋于稳定,各地行政人员纷纷上任,而对行政人员的监督也逐步进入正轨。

    其中那些报纸最为活跃,上海的报纸基本上大部分都搬到了杭州,设备也得到了当然免不了让夏钧参了点股份。

    使用了新设备后的各报纸在发行价格上大大降低,一份报纸现在只卖一个铜板,如此低廉的价格,主要是因为这些报纸都找到了广告的大客户。

    这个大客户就是夏钧的华东集团,华东集团在广告上全面投入,kfc炸jī店、华东银行,华东宝货公司,以及宝马牌自行车、打火机、香烟、罐头等产品是广告最为频繁的大客户。

    除了华东集团以外,华东临时政fǔ扶持的那些民营企业也十分活跃,他们要广告的的东西就更多了。

    不仅是因为报纸的广告客户有了,连销路也增加了,华东临时政fǔ的政fǔ机关,以及各地学校,都开始订购报纸。

    其中以《复兴报》规模最大,这是华东临时政fǔ办的报纸,因此覆盖全面,而且复兴报的记者数量剧增,新闻也变得多样起来。

    教育部每天都会从学校订购的报纸当中挑选出一些事例,然后写好评述,发给每个学校的社会课老师,让他们给学生讲读报纸,以让学生在学校里多接触社会现象,并且通过这些事例的讲评,给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对这种报纸讲评,夏钧给教育部的要求是不能做作,不能整天搬那些生硬的口号来教育学生,有时候也要实际一些,把课程上得生动一些,让学生有聆听的兴趣,并让他们积极发表看法。

    对讲评事例的选择上,也不能光选那些报喜不报忧的,那些有关社会黑暗的事例也要有,类型也要全面一些。

    这些手段综合之下,各报纸发展迅猛,记者数量也急剧增加,这些记者大多数是华东临时政fǔ培训出来的,因此比较专业,在报界甚是抢手。

    报界基本上已经被夏钧给控制了,这些报纸并非不能说话,他们也经常抨击华东临时政fǔ的一些部mén的工作失误,以及到处探寻地方政fǔ的贪污现象。

    他们可以指名道姓的抨击某部mén、某官员,但有一个底线是坚决不敢越过的,那就是不能煽动民众反对华东临时政fǔ的当政。

    唯一不用经过新闻审核的《申报》对华东临时政fǔ是持支持态度的,华东临时政fǔ上台后的一系列政策都表明,这是一个真正为人民着想,一个有理想的政fǔ。

    《申报》虽然对华东临时政fǔ时有称赞,但并不一味鼓吹华东临时政fǔ,而是把监督放在首位,史量才一直认为报纸的天职就是监督政fǔ。

    当前对华东临时政fǔ的zhōng yāng各部mén比较廉洁,基本上无需太大监督,《申报》记者深入地方,根据华东临时政fǔ的种种政策对民众进行调查,紧在一个月内就协助特殊jǐng务局揪出了十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