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球场敢死队(第1/2页)1980我的文艺时代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最新网址:盛夏的傍晚,东山宾馆内的篮球场上,充斥着活力的呼喊声。

    今天下午,林为民提议吃完晚饭之后在篮球场来一场友谊赛,获得了众多作家的一致拥护。

    这次笔会,老中青三代都有,想要聚集起两支篮球队再轻松不过。

    吃完晚饭,大家来到篮球场,分好了队伍,众人跃跃欲试。

    篮球场边,不仅有其余的同行们在给大家站脚助威,还有东山宾馆的工作人员们也在看热闹。

    大家都很好奇,大作家们打起篮球来是个什么样子。

    能是什么样子呢?

    用稀松平常来形容他们都是一种夸奖。

    “传球!传球啊!”

    人高马大的马原司职大前锋,可该大前锋干的事他是一件也不干,球传到他手里,就跟粘手上了一样,死活不传球,运个球骚气的不行,动不动还要来个后仰跳投。

    又一记罚篮线外的中投不进,林为民忍不住吐槽道:“你丫就不能传个球?”

    篮球场上无父子,马原不甘示弱,“刚才多好的机会,我前面没人,不投多可惜!”

    “那你投进了吗?”

    “手感差了点,下次我肯定进。”

    我信你个鬼!

    还想有下次?

    林为民私下跟于华、谟言串联,不能再让马原这个独狼拿球了,这厮就是球场毒瘤啊!

    于华、谟言对林老师的话深表赞同。

    本来林为民还想着只是带着石铁生在球场上逛逛街就算了,毕竟自己这一队年轻力壮,光是一个平均年龄对面就碾压己方了。

    可现在一看,这帮老……同志战斗意志很强啊!

    那就不要逼我使出杀手锏了!

    “等会伱们俩拿球就传给铁生!”林为民扶着石铁生的轮椅把手,出谋划策。

    刚才组建队伍的时候,林为民口口声声说要让石铁生体验一把在篮球场上风驰电掣的快乐。

    这么光明正大的理由,对面一看也不好拒绝啊!

    得了,答应吧。

    这就有了石铁生的上场。

    可对面这些人打死也没想到,林为民竟然已经寡廉鲜耻到这个地步。

    石铁生坐在轮椅上运球是肯定运不了了,球传到他手上,只能抱着,你能上一个残疾人手里抢球?

    简直是人性泯灭!道德沦丧!

    大家一人一口唾沫就能淹死你!

    于华和谟言对视一眼,他们这才明白刚才林老师死活要把石铁生带上场的原因。

    林老师……

    高啊!

    客串裁判的陈先生一声哨响,再次发球,球场上的球员们跑动起来。

    林为民推着石铁生紧倒腾,一个急刹车,石铁生接住了迎面飞来的篮球。

    对面的陆遥摆出架势就想防守,可林为民推着石铁生的轮椅直接就撞了上来。

    他要是不让,就得直接和石铁生撞个满怀。

    在这一瞬间,陆遥脑海中飞快的闪过医院、病危、急救这几个字眼,然后胖胖的身子朝旁边闪去,轻盈的避过了林为民、石铁生和轮椅组成的篮球场敢死队。

    轮椅一路如入无人之境,杀到篮下,石铁生双手投篮。

    没中。

    没关系,林为民松开轮椅抢篮板,抢到了,再交给石铁生,再投。

    进了!

    两分到手!

    青年队欢声鼓舞,击掌庆祝。

    中年队聚在一起看着这帮人,嘀嘀咕咕。

    “真不要脸啊!”

    “是啊,谁能想到为民这么损啊!”

    “这小子是挟铁生以令球场啊!”

    中年队商量了半天,临时决定换人。

    覃朝阳被几人生拉硬拽上了场。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这场球赛的话,大概可以形容为——一场不断突破下限的篮球赛。

    最后的结果是青年队以2分之差险胜中年队,他们付出的代价是石铁生的轮椅跑掉了一个车圈。

    中年队那边就更惨了,覃朝阳岔了气,刘心武崴了脚。

    一场球赛,最终以惨烈的结局收场。

    作为始作俑者的林为民当天晚上被卫君怡叫到了房间。

    隔着几道墙,大家都能听到卫老太太的怒吼。

    “老覃都多大岁数了,你们还拉他去球场上折腾他?”

    “还有铁生,他一身重病,出趟门都不容易,你敢带他打篮球?还让他拿球?你怎么想的?”

    “知道刚才人家都怎么说你们俩的吗?你、铁生、轮椅,你们仨,球场敢死队!”

    “亏我以为你当了这个副主编能稳重一点,现在我才算明白,什么叫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我们国文社的脸都被你给丢光了!”

    “回去给我写检查!”

    林为民在黄安仪的眼神安慰中,臊眉耷眼的出了卫君怡的房间,在走廊上遇到要出门“散步”的作家们。

    林为民从他们的脸上看到了四个字——幸灾乐祸。

    半个月的笔会倏忽而过,在所有人都未察觉的时候走到了结束的时候。

    临走前一天晚上,编辑部召开了一次不太正式的总结会。

    笔会嘛,编辑们约上各自熟悉或者觉得有潜力的作者,来到风景名胜之地游山玩水、吃喝玩乐,为的是什么?

    当然是稿子。

    所以说,笔会这种事,听着很好听,但都是具有强烈的功利色彩的。

    出版社或杂志社花了不少钱,让作家们游山玩水,实则是索稿、催告的温柔陷阱。

    大家该吃也吃了,喝也喝了了,玩也玩了,一说到稿子,你总不好支支吾吾的不说话吧?

    那不成了白嫖吗?

    作者老爷们都是体面人,必然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题材,有些甚至已经动笔写了不少,就像刘心武那样,才总不至于愧对人家编辑部的一番盛情。

    总体来说,这次笔会的成果还是可圈可点的。

    笔会期间,出了两部长篇、三部中篇,其中有一部长篇是刘心武的《钟鼓楼》,中篇包括了程忠实的《蓝袍先生》和黄安仪的《小鲍庄》。

    半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如果以长篇或者中篇的篇幅来说,这点时间是很紧张的。

    大家基本都是在参加笔会前就已经有了构思或者动了笔,等到来参加笔会之后,有了与编辑们、同行们的彼此交流和启发,写作起来自然要顺畅很多。

    除了这几部完成的作品,来参与笔会的作家们还有近二十部中长篇作品仍在构思或者创作中,未来的数个月内,《当代》又将迎来一次质量颇高的交稿潮。

    八月初的早晨,东山宾馆的房间内有些繁忙,大家吃完了早饭都在收拾行李,还有的人在互留通信方式。

    在这里待了半个月的《当代》编辑部和作家们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