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精明的棒梗(第3/6页)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事了。

    文津街附近的衙门,八点十五分,周济民就准时到达了。

    衙门里来了不少老头,大部分都戴着眼镜,书卷气很浓。

    所以,这次的会议主题,很明显了。

    “老师,您怎么也来了?”

    刚进来,周济民扫了一眼,很快就注意到了人群中的段学复,不由大踏步走了过去,满脸惊讶地询问道。

    后者很开心,拍了拍他的肩膀,感慨道:

    “回来了啊,不错,成熟多了。我怎么说也是北大的老师,来这里参加会议,很奇怪吗?”

    一听老段说自己成熟多了,周济民就一头黑线。

    在沙漠那个鬼地方,就算不怎么经常出门,多少还是会被太阳的紫外线照射,还有干燥天气等,他皮肤看起来老了不少。

    就像那些非洲老,明明才十五六岁,可愣是没看出来,仅看脸的话,那就是三四十岁一样。

    老得快!

    所以他觉得老段说的成熟了这件事,恶意满满!

    不等他说话,段学复又接着道:

    “你今天怎么这么晚过来?还有十五分钟就开会了,踩点啊你。”

    踩点不是很正常吗?

    “老师您怕是忘了吧?我在北大什么时候不是准点上下班的?”

    嘎!

    老段顿时想起来了,别人恨不得拖堂,给学生们多讲一些知识。

    可自己这个学生真乃奇葩,半秒钟都不会拖沓的。

    似乎多拖了他一秒,跟要他命一样。

    这么说来,他提前十五分钟,已经很给面子咯?

    不远处的华老也看到周济民了,径直走了过来,笑着恭喜道:

    “老段,你的这个学生是真厉害啊,数学天赋很棒,没想到在计算机研发方面也是出类拔萃呢。”

    “我这个老头子,居然被他给超越了,到现在我还跟做梦一样。”

    华老领导的超级计算机研发工作,现在已经暂停了。

    不暂停也不行,因为相比模彷国外的晶体管计算机,还不如在集成线路上发展呢。

    毕竟后者的运算速度和延展性,吊打晶体管。

    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最近这段时间,华老带着中科院的教授、研究员等,就是在全面了解电脑技术。

    为下一步的超级电脑的研发做准备。

    “别说你做梦了,我到现在都还很吃惊呢。”段学复也是摇头,颇为感慨万千:

    “领导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还问领导,是不是同名同姓的?”

    全国上下,姓周的人没有一千万,少说也有几百万吧。

    类似周济民这样的人名,肯定有不少。

    毕竟这个名字太常见了。

    大家一听都乐了,华老哈哈大笑,周济民尴尬地看鞋子。

    “领导说周济民研发的电脑比国外的计算机还厉害,我心说,我连计算机都没摸过,咋知道厉害不厉害?”

    眼瞅着老段还在吹嘘,周济民脸红不已,赶紧拉着他去一旁了。

    再聊下去,就要社死了。

    角落里,华老也跟了过来,三人简单闲聊着。

    当然,华老可不是闲人,来找周济民聊天,最多也就闲扯几句,很快就转入正题,咨询起一些细节。

    超级电脑想要研发出来,并不是简单的把众多电脑组合一起就可以了。

    首先一个就是散热问题,这是一个不可避免,也是首先需要面对的难题。

    其次就是能耗问题,这个问题更是讨论的重点,并且备受关注。

    主要是能耗问题跟国家实力息息相关,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人力物力,都需要进行协调解决才行。

    最后是人才问题。

    建国至今才短短十几年,人才紧缺,特是计算机方面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要不然,也不会让华老这位数学大老,领导和主持超级计算机的研发工作了。

    更别说,周济民研发的电脑,涉及的新兴领域更多,集成电路、存储器等等诸多方面,全都是新技术。

    换句话说,就算是现有的计算机研发人员,也需要重新学习才可以。

    那么如何协调,尽可能地招揽更多人才,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华老聊的问题,就是关于集成电路的技术细节。

    老段听得一头雾水,没整明白,这到底是什么技术?

    没等他问清楚,工作人员来喊人了。

    大家安静了下来,没有再说话,顺着工作人员的指引,走进会议室。

    众人刚坐下来没多久,领导们也鱼贯而入,会议很快就开始了。

    跟以前不同,这个会议,周济民还是很认真的,虽然他没做什么准备,但轮到他发言的时候,丝毫不会慌乱。

    因为跟他预料的一样,或者说跟昨天下午老林跟他聊的差不多。

    所以,整个会议,差不多就是讨论,解决电脑制造厂选址的问题。

    重述了之前说过的话之后,周济民又提出了一个选址62小镇的有利条件。

    环保问题!

    “我知道,我们国家现在需要的是工业基础,是发展我们的国家,而不是讲环保这个华而不实、空中楼阁的话题。”

    “但是,诸位,我们不要忘了毛乌素沙漠的前车之鉴。”

    环顾一眼全场,周济民火力全开。

    “电脑制造厂的污染有多严重,我们先不说,但只要是工业方面,那就免不了破坏环境。”

    “而62小镇本身就是地处沙漠,就算有污染,影响也极其有限。”

    “一旦内地的其他地方,受到污染,我们需要花费多少精力人力和物力来恢复生态呢?难道我们也像我们的祖先一样,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类似毛乌素沙漠吗?”

    如此振聋发聩的发言,令段学复、华老等人惊愕不已,特别是老林,心说这小子今天是咋了,怎么这么愤青?

    其他领导也是暗自点头,纷纷思考了起来。

    倒是持反对意见的一方,脸色有些难看,他们全然忽略了这一点。

    没想到居然被周济民抓住了这个机会,勐烈攻击起来了。

    还别说,环保虽然不是一个很好的参考证据,但不得不说,这个理由也成为领导们衡量的一个砝码。

    当砝码增多了,胜利的天平就会开始倾斜。

    “把电脑制造厂放在62小镇,不可否认,建造初期,需要不菲的人力物力,但放在其他地方就不需要了吗?”

    “不管是从环保、成本出发,还是从技术保密等诸多方面考虑,62小镇都是不二之选。”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时间。”

    说罢,周济民就坐下来了。

    现场一片雷鸣的掌声响起,不少领导交头接耳,似乎有些意动。

    反对派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