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省厅的潘玉林科员(第2/2页)红旗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对是差的太远了,这时候的人左起来很激进,右起来更激进。

    潘玉林忽然想起来什么,和杨少宗问道:“对了,公社办肉联厂想做什么项目?”

    杨少宗道:“做鱼丸、烤鸭和香肠,咱们准备利用水库和琵琶湖优势大养几十万只鸭子,再利用丘陵资源的特点大养猪牛。”

    一听这话,潘玉林特别高兴的笑道:“哎呀,这可真是好办法,好办法啊,谁想出来的?”

    杨少宗笑道:“说了你可能不信,这是我想出来的,所以社里才派我跟着汤副站长出来办事,组织上也是要锻炼我的能力,让我能更好的为组织工作!”

    “呦呦呦……看不出来啊!”

    潘玉林挺高兴的啧啧称赞着,大概是因为同乡,也都是机械专业毕业,他对杨少宗有一种特别的亲近感,而且,他也感觉杨少宗身上有一种他所没有的勇气。

    听杨少宗说“组织”。

    潘玉林就顺口问道:“小杨,入党了啊?”

    杨少宗道:“我高二入的党。”

    潘玉林笑道:“那算是老党员了啊,我是高三入的党,你是党员,在学校里面应该参加过很多学生活动吧,我感觉你比同龄人要稳重很多,难怪老徐书记和社长会派你出来,也好,这对你也算是一个很不错的锻炼。”

    在这个时期,入党也算是很潮流的事情,就和后来人人争当斑竹一样流行。

    潘玉林很快又和杨少宗问了问家里的情况,问他究竟是大杨岭人,还是杨庄人。

    这一问,他才知道杨少宗是“杨团长”家的孙子。

    旗山人几乎都听说过“杨团长”家的事,但不一定知道杨少宗的名字。

    将杨少宗和记忆中的那些事对上号,潘玉林就明白老徐书记和宋长明为什么会派杨少宗来了,除了关系,加上杨少宗是大专生和党员,能力和谈吐都不错,适当多给点机会锻炼一下也很正常。

    杨少宗家里的情况比较独特……!

    潘玉林不便再拉家常,就再转了一个话题道:“我想起来,我在农业厅那边认识几个朋友,都是住在机关宿舍的年轻人,要不我找一找他们,帮公社联系几个对口的科研单位搞扶持?”

    “好啊!”

    杨少宗当即和潘玉林道:“要能这样就太好了!”

    他盘算过,如果能将公社私底下积压的六千吨煤卖掉,再加上原来剩下的二十多万元的公款积蓄,完全可以一边办肉联厂,一边搞农副业养殖。

    利用丘陵地区增撒牧草种,大力办规模化的养牛场不失为旗山地区脱贫致富的好途径。

    潘玉林在心底稍微思索一下,和杨少宗道:“这样,咱们把这个事情办的稳妥点,先不着急,等你办完事回旗山就和老徐书记说清楚,我再写一封信让你带回去证明此事,看看老徐书记和宋社长是什么样的意见。最好还是得让宋社长亲自来一趟省城,这才显得咱们旗山公社有诚意,我这段时间加紧跑一跑,看看农牧局那边有几个单位有项目要在下面做对口试验的!”

    杨少宗道:“行,那就这么办吧。潘大哥,虽然这是咱们旗山自家的事,我还是得谢谢您啊,可惜这一次来的匆忙,没有带点家乡的土特产。其实咱们旗山也就是大青虾和银鱼最让人挂念,可那些水产品真不好带,我这一火车坐到省城,怕是都成了死虾烂鱼。等以后咱们旗山搞好了,我们搞一些冷冻车,每天都能将咱们旗山的特产送到省城里,到时候,只要您想吃就给我打个电话,我天天给您送上门!”

    潘玉林呵呵的笑着。

    说到大青虾和银鱼。

    潘玉林也咂咂的馋嘴,由衷的感叹道:“这滋味的好咂咧,我在城里那是好些天个的想啊,可惜真是没有办法啊,忒没办法,真希望有你说的那一天。”

    没有几个旗山人不喜欢吃大青虾和银鱼的,特别是银鱼,那好叫一个鲜咯,而且是三千里地独此一家。

    以前只有琵琶湖有,现在则是旗山水库的银鱼最好最鲜最银亮,那一捞上来都闪闪发银光,也就是丁寸大,最贵的时候一斤三四千块,便宜的时候一斤两三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