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1990大兼并(第2/4页)红旗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果在旗山的几个工业园里堆满了大量的低效益制造项目,使得旗山涌入大量的工人,这些人一旦提出要加入公社,旗山人民么社该怎么办?

    旗山人民公社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张,更不可能低水平的扩张,必须以吸收高素质人才为核心思路,以此为优势在旗山发展更高效益的高科技产业。

    如果旗山人民公社在十年后有二十万社员,其中80%是大学教育学历,10%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这样的旗山就完全可以在高科技产业上走出一条出路,走一条高科技产业之路。

    在这样的情况下,旗山人民公社想要实现共同富裕的难度就会低很多。

    其实更简单的说,如果〖中〗国人能够早日实现大学教育义务化,〖中〗国人的共同富裕之梦就不会太遥远。旗山要做的就是提前三十年实现这一点,给〖中〗国照亮一条通往希望的路。

    真正存在于杨少宗心中的一个艰巨挑战是如何实现这一点,又如何让这些新旗山人融合进旗山人民公社,成为真正的旗山人。

    杨少宗在这一点上就想到了深州特区。

    首先还是要从城市环境入手,做好旗山镇的城镇建设,打造一个huā园城市,打造一个真正能让人觉得生活在天堂般的地方。

    做到这一点,旗山就成功了一半。

    另一半则是重新塑造一个新的集体思想,一种新的集体文化,杨少宗的思考结果是塑造一种新的“旗的精神,开拓者的精神,创业者的精神,勇敢无畏的精神,永争第一的精神,旗帜的精神”!

    他要用“旗的精神”去团结新老社员,将所有人都凝聚成旗山人。

    在和李兆棠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甚至提出了一个想法,就是在淮西县升级为县级市的时候将名称改为“旗州”李兆棠并没有说这个事情是不可能的,也愿意帮旗山去活动一下,看看历史上的旗山地区有没有这个渊源。

    回到淮海市的时候,杨少宗和季昌玉也谈了这个问题,季昌玉倒是没有任何意见,反而觉得很好“旗山”现在很有名气,县里用“旗州”这个市名也能沾光。

    第一次主持党委工作会议,杨少宗就将自己对于旗山未来工作的整套想法都提了出来,要在两年内完成红旗区和周边主要地区的城建,要将湖滨管理区改造成为最漂亮的城市,要去香港和新加坡请最好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来做规划设计。

    对于旗山内部工业投资的问题,旗山要坚持以大公司为主,坚持发展食品、纺织、制药、矿业四大核心产业,其余的产业不做,争取在最小的地段形成最大的规模效应。

    至于中旗公司向外发展的事情,这基本和旗山镇党委无关,而是旗山人民公社管委会的事情,可杨少宗还是谈了一下,打算在中旗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一个企改部,请一些专家学者担任企改部的顾问,聚集一些对改革国营企业最有经验的人员,专门负责承担针对国营企业、乡镇企业的兼并重组业务。

    有了这个企改部,中旗资产管理公司不仅可以托管旗山人民公社的集体资产,也可以代理托管其他地方政府的全民资产、集体资产,更可以通过入股、收购、重组等方式直接改革这些企业。

    于是,原先只负责托管旗山人民公社集体资产的中旗资产管理公司就有了自己的主业,而且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赚钱的生意。

    杨少宗如今在大家的心中就是能人中的能人,他的想法一说出来,几乎没有任何争论就成了所有人的共识,大家都觉得这样应该是最好的,比其他镇委的工作思路高明了不知道多少倍。

    在达成这个一致的思想后,旗山镇的工作实际上就要好开展很多。

    做为中旗资产管理公司的总经理,终于为中旗公司找到了一个非常有前途的主业后,杨少宗迅速复之行动,让萧薇继续和未来的〖中〗国证券之父管靳生谈一谈,自己又通过陆达强、李兆棠等人的关系网,邀请了一些学者进入中旗资产管理公司担任顾问。

    正好华康盛从早稻田大学完成了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深造,也接受了杨少宗的邀请到中旗公司担任企改部的部长,在国营企业改革中屡有建树的郑树桐从旗山食品总厂抽调出来,担任企改部的副部长,而在外磨砺了两年的庞桂华终于得到了杨少宗的承诺,正式接替郑树桐担任旗牌公司的负责人。

    想要改变别人,首先改变自己。

    1990年“集团”这个日后非常流行的词汇从广州传播开来,仿佛是厉害的企业才能专用的,实际上在英语的翻译中,集团和总公司、总厂基本没有任何差别。

    不管怎么说,某某总厂、总公司都已经落伍了,跟不上时代了,人们想象中的总厂基本是那些风光不再的国营大厂,技术落后,人员繁多。

    时代变化的就是这么快,几年前还风光无限的国营大厂在1989年终于遭遇了第一次的寒冬,而在1990年,他们的情况也没有得到任何的好转。

    旗山的企业就在这种大浪潮下陆续开始改变,首先在内部进行大范围的重组,为了后续的兼并做准备,为了长远的发展做准备。

    这个时候,旗山食品总厂改组成了旗珍集团,由杨建林担任董事长,旗下有旗牌食品公司、香港珍记国际食品公司、冠生园食品公司、

    乐百氏食品公司、广州维珍食品公司、中华啤酒公司、旗河酒业公司,并且将广州糖果总厂、长江市冷饮总厂和淞州冠生园的一些小厂改组成广州多美滋食品公司、淞州美汁源公司。

    旗牌食品公司的营业范围从原有的火tuǐ肠、肉制品罐头扩张到了食用油、酱油,虽然现在还没有自己的生产线,但他们正在加快一口气将淮海酱油厂和宁州、淮海市的粮油加工总厂都拿下来。

    杨少宗是一个很会搞事的人,为了做好冠生园的品牌,他优先将宁州冠生园、长江市冠生园和广陵市冠生园三家不大不小的月饼糕点厂拿了下来,优先结束在华东地区的冠生园品牌之争,同时请省委领导和淞州市委派人去首都谈一谈,将冠生园品牌在工商总局确定下来是只有旗珍集团持有。

    至于中华啤酒公司这绝对属于一个意外,杨少宗总觉得〖中〗国啤酒产业的地方sè彩过于浓烈,如果要运行一家全国xìng的啤酒品牌,最好还是要有明显〖中〗国民族企业的sè彩。

    他和方石、杨建林等人一起想了几个名字,即便只是啤酒公司的名字,还不是啤酒品牌的名字,他们就huā费了很大的力气,最后,杨建林说是注册一下“中华”看看。

    结果还真的就éng对了,居然就没有这样的公司注册过。

    旗珍集团的风格就是这样,这个风格是杨少宗注入的,大家也都很认同,那就是每一家子公司都要能代表一个食品行业的子领域,要有专一xìng,这就意味着旗珍啤酒公司这样的子公司名称绝对不是旗珍集团想要的。

    中华啤酒公司成立了,旗下只有一家旗山啤酒厂,正在谈的地方啤酒厂则有十几家,县一级的最多,真正能称得上地区xìng的则有长江英华啤酒厂、淮海琵琶湖啤酒厂、宁州力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