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庙算(第6/10页)指南录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武的新鲜产品,破虏军军容和战绩仔细向家主描述了一遍,对各地治政情况用一句话总结道,一路上,大元的官吏处处伸手,拿了钱就不问我去哪里。到了邵武军,情况正好反过来,手续检查的分外认真,就是不朝我要贿赂。

    文丞相是个有名的清官,又急着从外界获取他需要的货物,治下清廉也属正常,没什么好奇怪的,没等苏醒说话,苏家少东家苏刚忍不住插嘴说道。

    刚儿,让你二叔把话说完,别乱插话,苏氏家主横了儿子一眼,低声呵斥。

    是苏刚耸耸肩,对长辈的训斥表示出一幅无所谓的态度。年青人xìng子急,眼见着陆上战乱不休,早想自组一支甲兵,打着辅佐宋室的名号登陆。即使未必能挽狂澜于既倒,也能割地称王,为家族立万世功业。

    我在邵武军的时候,刚好看见文丞相麾下大将杜浒带着兵,从南剑州的石牌银场取银子回来,投降了北元的南剑州的守将李英被朝廷的圣旨逼得没有办法,硬着头皮和杜浒见了一仗,结果万余大军被杜浒麾下两千人马击溃,被俘虏的士兵比杜浒的部下还多。苏衡笑了笑,回忆起当天看破虏军兵马入城的盛况,那些俘虏被比自己人数少得多的破虏军押着,一个个垂头丧气。邵武的百姓夹道观看,气氛比过年还热闹。

    噢,邵武的百姓不厌战么?苏醒在不知不觉间坐直了身子,被岁月磨平了的额角闪出几丝少有的兴奋。

    文大人把邵武的地都分给了百姓,不收田赋,他们还能不向着破虏军么,一旦破虏军输了,他们手中的田地还得被蒙古人划了去。苏衡耐心地向老少两位家主解释邵武军所施行的政策与大宋的不同,中间不时加上自己的旁观感受,那些策略,一个个都是匪夷所思,深得百姓拥戴。大伙都说如果大宋原来是这个样子,根本不会让鞑子过了江。经过这几个月修整,眼下文天祥所部兵强马壮,依我之见,他不出兵,不是力不能及,而是在伺机而动。就像去年他隐藏在百丈岭间一样,真的一击出手,肯定气势万钧。

    苏氏家主点点头,如果情形真的如苏衡汇报的这个样子,苏氏将来何去何从,真的得重新考虑了。鸡笼位于硫球岛(台湾,时称硫球)东北,蒙古人一统江山后,当地部族肯定要在归降和dú lì之间选择一条出路。从先前的情况看,dú lì的希望不大,所以苏家一直不肯对漂流在海上的大宋行朝表示支持。从今天的苏衡带回来的情报来分析,大宋中兴未必不可为,只是在这个过程中,苏家如何才能既保证自己的家族利益,又不坠了三苏的名号。

    二叔,父亲托您买的东西,文丞相肯卖么,听说破虏军再次以千破万,苏刚身上的骄傲之气收敛了许多,偷偷看了一眼沉思不语的父亲,转过头来,对着苏衡问道。

    苏衡看了看少东家热切的眼神,招呼属下献上一把弩,笑着答道买了二十把回来,文大人还赠送了二十把,被蒲家扣了七把,剩下的三十三把已经全部交到库上,非但如此,文大人还亲口答应照二百斤硝石一把弩的价钱,和咱们把生意一直做下去。

    你见到了丞相大人,他肯卖弩,听了这话,家主苏醒微微一愣,迟疑着问道。

    见到了,文大人亲设家宴请了我和浪里豹方馗,酒席间还让他的儿子出来,背诵了咱苏家先祖的《六国论》,给足了大伙面子。对咱们两家的来龙去脉,他好像非常清楚。

    好像没有外界传说那么玄么,发一弩的功夫,足够我shè五箭的了,shè程也未必能敢上强弓,少东家苏刚年少xìng急,抓起把钢弩,一边转动了弩上的手轮,一边说道。

    少主说得有道理,但一军当中,能开强弓者有几人?苏衡转过头来,笑着解释,这种弩得最大好处是对臂力要求少,随便一个士兵,训练几个月下来,就能成为弩手。此外,少主请看……

    苏衡从苏刚手里接过钢弩,给老少两代家主示范,弦拉开后,可以事先把箭装在机关上,引而不发。如果战时,选三队弩手前后成列,交替shè之。第一次shè击密度绝对超过弓箭,目前来看,这是对付蒙古骑兵冲击的最佳方法。

    如果我带了几千弩手在林中伏击,一队蒙古武士走入埋伏地,顷刻间,万弩齐发……少家主苏刚接过弩,遥遥地想。

    陈大师(陈子敬)把玉佩交到咱手上的同时,估计早已经向文丞相汇报过了。文大人卖给我们钢弩,倒不担心经我们之手将钢弩外流。方家和蒲家呢,他们两家得了什么好处。此时苏醒对文天祥越来越佩服,迫不及待的想了解全部相关情况。

    文大人料到给我们的弩,蒲家会从中截流,说不定还会仿制,却没要求我们不要让蒲家得到此物。老方那里,文天祥以大宋丞相的身份委派了方家一个水师统制的头衔,给了二十把弩和一百两黄金。浪里豹感动得不得了,没要金子,只带了弩走,说早晚会回报文大人的知遇之恩。

    浪里豹没那么粗,他答应文大人什么时候报答,如何报答了么?苏醒听属下说方家已经向文天祥率先示好,有些不服气的评价。

    他没有,文大人也没要求方家立即起兵。只是告诉他大元兵马全在江南,北方空虚,若率水师北上,应该以袭扰为主。抢了鞑子,就是对大宋最好的支援。文大人就会让人记录方家的功劳,写成文章。让方家受万世景仰!

    好手段,这样既发财又留名的好事,老方会不做么?苏醒一拍桌案,差点将红木桌子拍塌。远方那个人能使出如此手段,叫人如何不心服口服。

    依我之见,文大人也不愁老方不做,也不怕蒲家仿制他的弩。在回来的路上无事,我拆了一把弩,结果…,苏衡一抬手,从衣袖内的口袋里掉出了两三个小钢件,结果拆了后,有些东西再也装不回去,勉强对付上了,shè程却大打折扣,连原来的一半还没有。况且那些主钢件,好像都得用他们邵武自己烧的。除非有人能把邵武一锅端了,把各道工序的匠人挨个抓回来,否则,军中弩用得越多,对破虏军依赖xìng越大!

    听了这话,刚才还兴高采烈的苏醒脸sè陡然转沉,手中的茶杯晃了晃,热水一下子溅到了地板上。

    文天祥不像大伙想像的那么简单,仅仅是凭一腔血勇在支撑。凭借老二苏衡只鳞片爪的描述,苏醒敏锐地察觉了这一点。

    在苏醒这种一家之主眼里,均田免赋,不过是一种争取人心的手段。那些田地多数已经无主,文天祥不把他均给百姓,百姓也会去种。邵武周边山多地少,光凭本地之粮,也供养不起一支军队,所以文天祥才有广开贸易门路,鼓励工商之举。

    可以预见,凭借对周围新附军控制地段的掠夺,邵武短期内必然迅速繁荣。可繁荣之后呢,文天祥会做什么打算?

    将苏家早早绑上破虏军这辆战车,真的是一种好的选择么?

    文大人也托我给您带了个口信,说了解苏家孤悬海外的难处,不强求您舍家为国。但希望有朝一rì,能从咱家借五艘两千料的海船,他将派十名工匠来,传授咱们如何造弩,苏衡见家主失态,笑着替他排解心中郁闷,他说此时未占一港,有心造船护驾,也来不及,所以想与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