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拔剑(第14/20页)指南录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军请看,阖城百姓听说您前来帮助他们抵御文疯子,都赶来迎接您了,下官劝都劝不回去!

    嗯,完颜靖远远高兴地点头,马鞭冲着人群指指点点。刚才他从官街上走过,路两边也是这个景象。只要有店铺,大门肯定是敞开着,店铺的主人和伙计跪在路边,摆着香案,缭绕着已经熏黑了的顺民证明。

    看来王大人很会治理百姓啊。探马赤军中,一些将领笑着点头。自从主帅下船,他们就收起了冷面孔,渐渐与前来迎接的本地军官彼此间聊着天南地北的奇闻,气氛渐渐融洽。

    那是,咱王大人毕竟治理此地多年,对此地风土,人情,无一不知,无一不晓。王积翁帐下的幕僚答道。出城之前,宣慰使大人曾经嘱咐过大伙,一定将探马赤军的大爷们招呼好。作为同气连枝的部属,他们怎敢不尽力。虽然这些分不清民族的探马赤军官话说得生硬些,人也看着凶巴巴的,但是看上去很讲理,不像传说中那样蛮恶。

    说话间,将领们已经到了延和殿前。饭菜的香味从殿中飘出来,伴者风钻进人的鼻孔。

    完颜大人,请,王积翁跳下马,做了个恭迎的手势。士兵们自有专人安排,他今天要尽地主之宜,在延和殿中款待探马赤军和新附军的高级将领。

    不急,我临来时,丞相还有一道手谕,让我当众宣读。完颜靖远带了带马头,与王积翁拉开几步距离,似笑非笑地说道。

    是给下官的么,如此,下官接令,王积翁愣了一下,整顿官衣,正sè答道。心里猛然间有些忐忑,不知江西省右丞达chūn,葫芦里卖得什么花样。

    如此,请福州城大小官员接丞相手谕,完颜靖远笑了笑,从猴子铠的护心镜下,取出一块羊皮。

    扫了一眼猴子铠,王积翁忐忑的心又落回肚子。猴子铠是天下名甲,只有世代相传的西夏将领手中才有,其他地方的将军,想买都很难买到。

    大帅千岁,千岁,千千岁王积翁躬身施礼,对着完颜靖远手中的羊皮。

    千岁,千岁,千千岁,福州城官员们在王积翁身后排好,一起躬身。

    丞相有令,福州王积翁、王世强、李雄、杨慰士等,守土不利,丧城失地。又勾结外敌,消极避战。着令夺去官职,押入牢中候审。若有抗拒,立斩不赦,不得有误。景炎三年四月……

    什么?王积翁大声抗辩,刚要申诉自己并非消极避战,猛然听到后边的景炎年号,跳起来,转身就向士兵身后跑。

    完颜靖远双腿一磕马肚子,战马前冲几步,从福州官员们的头顶上飕地一下跃过。三步之间,已杀到王积翁背后。左手擎令,右手抡刀,在风中一拖。

    噗,血一下子从王积翁的脖子间窜将起来,无头的尸体继续跑出数步,才不甘心地倒在了地上。

    不服从者,杀,张唐在队伍中喊道。扮做探马赤军,装了一天党项人、契丹人的破虏军士兵们抽出马刀,毫不客气地冲进福州官员的队伍。校场上,立刻响起一片绝望的哭喊。刚刚要逃走的官员们被战马追上,或被砍翻,或被踏倒。

    几个机灵者见事态不妙,高举着双手,跪在了地上。

    降者不杀,留着文大人亲自审他们,假扮的新附军将领中,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来,及时地制止了杀戮。

    陈龙复?福州名流杨慰士狐疑地从地上抬起头,刚好看见一张熟悉的面孔。

    想不到吧,老夫会也会撒谎骗人,陈龙复得意地从头上揪下皮盔,露出光秃秃的脑袋。

    跪在地上的百姓听见了,不明所以。颤抖着,匍匐着,口中念着各路神仙的祈祷,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

    大伙在原地别动,我们是破虏军,奉文丞相将令攻打福州,光复大宋山河,张唐大喊道,指挥骑兵们沿着街道迅速展开,控制住各个城门。

    嘈杂的喊杀声从城中响起,进城的步兵与城中新附军交上了手。几道黑烟在城中冒出,爆炸声夹杂着伤者的惨呼,传遍城内大街小巷。

    失去了首领的新附军慌乱地跑着,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有人跳进了附近民居,试图依靠院墙组织抵抗。更多的人跪倒在地上,把兵器举过了头顶。

    押上这些贪生怕死的狗官,让他们去劝城里的新附军投降,张唐大声命令。几个士兵冲过去,从地上将吓摊了的福州地方将领揪起来,向各处喊杀的源头走去。

    箫将军,去城外控制水军的战船,有多少,就给堵在港里多少,别让他们跑了。张唐接着传令,安排人手去接管福州的水上力量。福州城没有成建制的水师,但是维修和正在建造的战船却有一些,临来之前,文天祥特意嘱咐过,无论如何,要保护好船坞,为将来筹建水师积蓄力量。

    张将军,我呢,完颜靖远一手提着王积翁的人头,大声嚷嚷道。

    带着你的族人和第一营,去攻打鼓山,还有延祥寨,告诉他们王积翁已经死了,福州已经是大宋的天下。

    张唐兴奋地安排,把一切处理得井井有条。他太高兴了,自舍家从军以来,从没有一仗,赢得如此轻松过。

    一个月内,破虏军再次大获全胜,以三千奇兵计赚福州。

    消息在民间不胫而走,比朝廷的驿报传送得还快。有人失望,更多的人欣喜,江南各地,已经濒临倒闭的茶馆里再次挤满了人。大伙低声交流着,议论着,彼此交换听来的小道消息。

    扶醉楼,曾经是一家有名的酒肆。当年无数才子在此把酒观花,rìrì笙歌。有一天大宋天子私访到此,亲笔将一个才子写的明朝且扶残酒,改成了明朝且扶残醉,酒楼因此成名。每个到此游历的文人名士都要瞻仰一下碧纱笼罩的残醉二字,然后开始买醉。

    南宋就这样一醉百余年,直到蒙古人渡江。

    兵火过后,扶醉楼不再卖酒,改卖茶。可rìrì光临的茶客,依旧醉眼朦胧。

    朦胧中,有人听到了文天祥在福州打破元军的消息,身子不由地一凛,竖起了耳朵。传入耳朵中的却是一阵悠扬的丝竹,细听去,却是酒楼中觅食的老瞎子祖孙,应众人之请,唱起了岳武穆巧计入颖州的唱词。

    挥戈跃马战沙场,收复失地除金寇,众将同饮报国酒,不捣黄龙恨不休,云板声伴着小女儿婉转的歌喉,引出一段金戈铁马的故事。

    好!有人大声喝着彩,将一枚枚铜钱轻放于桌子角。

    小歌女裣衽为礼,停住歌声,跑过去,将众人的赏钱收起来。老瞎子拨了拨弦子,大声讲到:且说那颖州宣慰使王全,原本为不是人的王八转世,哪里敢出城抵挡武穆爷的大军。带着数千残兵躲在城里,本以为凭借城池高大,可以捱到援兵到来的那天……

    好!有人接着拍案喝彩。大伙的眼睛亮亮的,期待着老瞎子的下文。虽然这段评书编得文不对题,大金国也未必有宣慰使这个称谓,但谁的心里都明白,此武穆不是彼武穆,此颖州不是彼颖州。至于那王全,大伙知道他姓王,忘了祖宗八代是谁就行了。

    盼星星,盼月亮,援军终于来了。宣慰使王全儿带着城中百官列队相迎,大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