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万世之法(第1/2页)异世明皇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张岱他们的速度相当快,当我回到京师的时候他们已经将明刊号外的样本递到了乾清宫。我略略看了一遍,张岱、朱舜水他们果然很卖力,从大明历代皇帝的实录里查了不少的例子。古代虽然靠星辰、山颓、地震等自然现象来预测灾害或者评价天子的品德,但是也屡屡有出错跟失误的时候。特别是在我的要求下,张岱他们专门针对荧惑犯太微的时候预测失误进行统计,然后再得出结论荧惑犯太微星来预测人君有难的不正确xìng。当然,我也不会去推翻神授君权的道统去宣传自然科学,只是将目标定位于荧惑犯太微预测不准,最后号外的结尾是要求钦天监重新确认荧惑犯太微所预测的到底是何物!这点倒是有点以其人之道还置其人之身,荧惑犯太微是钦天监惹出来的,现在也就由他们去解决好了。

    我看完之后就发往铭心堂,让他们加紧印刷然后发往京师各部,同时暂停早朝一rì让他们消化消化,尽量将那些要乱发上来的奏折压下去。我以为事情应该可以消停消停的,但是,总有的人为了名声博出位。就在我回来第一次早朝,太监刚说完有事启奏,就有一个御史窜了出来跪禀道:

    “微臣魏行之有事启奏!”

    我有点不好的预感,御史出来大多是要弹劾别人,在这个节骨眼上能有什么事!这个魏行之是新进的御史,崇祯四年的二甲进士,以敢言而闻名,上个月我才着都察院嘉奖他。现在朝中的臣子们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若是我一句话拦住他,臣子们自然不敢再废话,但是防人之口甚于防川,阻止御史说话将会给后人带一个坏头,我没有拒绝的余地。

    “那魏爱卿说吧!”

    魏行之俯下身道:“微臣只有两个字启禀皇上---立储!”

    魏行之说完,殿内的大臣们都互相观望,他们谁也没有想到一个小小御史居然敢抢了前头,我也不由皱了皱眉。之前我压下过大臣们立储的奏折,在内阁大臣的回旋下,使得大臣们都还没有公然在朝堂上要求我立储。毕竟炜儿年纪还小,又是皇后的嫡子,完全没有必要弄得这么紧张。这一次估计还是那个荧惑惹的事,终于有臣子忍不住了。

    我该怎么答复他呢?!随着炜儿的年龄越来越大,以后臣子们只怕会更加强烈!

    这时,詹事府少卿周延儒出来斥道:“立国本乃国家大事,哪轮得到你这新进小吏出言!”

    魏行之直起身,对着周延儒愤然道:“正因为立储乃国家之大事,我辈不言何人可言。难道诸位忘了万历年间的往事乎?!”

    魏行之的这句话立刻让许多人都难堪起来,几个内阁大臣都差点忍不住站出来说话了。因为在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使我这个皇帝的老爸泰昌皇帝之所以能够继位,正是臣下争取的功劳。而在国本之争中最先出声的是给事中、御史们,抗争到底的也是他们,相反内阁大臣却畏畏缩缩跟皇上妥协。所以魏行之说这句话就等于把现在的内阁大臣给扫了进来!

    礼部尚书温体仁冷笑道:“魏御史,现在朝堂上很多同僚都是三朝老臣,万历年间的事情我们都很清楚。那个时候你魏御史不过是黄口小儿,当年之事已不是今rì之事,大皇子是长子亦是嫡子,魏大人有何疑问?!”

    “正是因为大皇子是长子又是嫡子,那更应该早rì立为储君!”

    “皇上chūn秋鼎盛,何须如此早立嗣!”

    “但是先祖英宗皇帝立为太子不过二岁”

    “够了!”

    魏行之还想接着再说,我出声打断他们的争论。我若是再不发言,只怕还不知道吵到什么时候,说不定其他臣子也会加了进来。

    “至于立储君的事情,朕已经说过很多次了。现在朕已经有了三个皇儿,皇后有了两个儿子,你们还担心什么呢!再者,朕也从未说过不立炜儿为太子,只是他们年纪还小,朕还需要看看!”

    朝中的大臣显然还没明白过来,既然说是要立大皇儿为太子,那么早立跟晚立有什么区别呢?!但现在没有人敢出来问皇上,因为接下来的一句话堵住了大臣们的嘴巴。

    “大皇子已经出阁讲学,这件事就说到这吧,朕不想你们再提,朕自有打算!好了,今rì朕已经没有心思开朝会,各位大臣有奏折就递往通政司,内阁大臣及六部尚书随朕到乾清宫商议近来的政事,散朝!”

    为了避免给那些御史、给事中机会造势,我不得不中断朝会,让他们消停一阵再说。而且我最需要的是做通内阁大臣跟尚书们的思想工作,这样立嗣的传统才能改变。立长立贤?这个问题只怕存在了数千年,大多数的皇dì dū是服从立嫡立长的原则进行册立储君。立嫡制度的缺点显而易见,立贤问题更多,我虽没有万世一统的想法,但大明要走上**的道路至少还要一两百年,如何有个好的继承制度关系到大明未来的发展。在我的观点看来,选贤自然是当仁不让的,但大臣们很难答应,至少我这个名义上的父皇就是这么给大臣们争回来的。

    头疼!这是一个很难纠得清的问题,但我怎么都要跟几个亲近大臣们沟通下。

    进了乾清宫,只见桌面上又放着一打奏折,看来这几天的事情还不少,不管怎么样,先跟大臣们聊聊储君的问题。我没有去正殿,而是去了平常用开的厢房,让太监们都给臣子端上坐位,续上茶水。大臣们虽然谦让,但也知道我的脾气在非正式场合都比较随意,他们各个都按官序坐下。我环视一周后笑道:

    “好了,来这儿的都是朕的股肱大臣,你们有什么想说的都可以说,咱们君臣交交心!”

    房中静谧了一会后,内阁大臣李标率先出声道:“那微臣斗胆先说,皇上已经明言属意大皇子为太子,为何皇上至今还不册立,微臣实在想不明白!”

    李标说话虽然不怎么高昂,但坚定的语气不容置疑。我笑笑道:

    “既然李爱卿问这个问题,那在这之前,朕也想问问你们各位爱卿,自有天子以来都是嫡子嗣位,无嫡立长,那么这是为何呢?!”

    李标想也不想就道:“册立储君,方可使后继有人,基业永存!”

    “那爱卿可听闻过有万世基业?!”

    “这”李标顿时语塞。

    “据朕所知,最长的王朝亦不过周,传了千余年!但到周厉王以后,周天子已经名存实亡,可以说这个千余年的王朝可以缩至更短。至于秦、晋、隋等王朝不过两代,直接的原因便是下一代的天子是暴君。如何选择国本是一个慎之又慎的问题!说到这,朕再问问你们。你们都是满腹经纶之士,正儿八经的科举进来的。你们可知秦朝以后各王朝都存在了多少年?!”

    在这厢房的臣子都不是笨人,听皇上说到这些敏感禁忌的话题哪敢接口,纷纷起立请皇上教诲!我摆摆手让他们坐下后,继续道:

    “秦自不必说,汉朝其实分为两汉,汉高祖立国到王莽篡位为西汉,光武复兴到献帝为东汉,两汉从强盛到败落不过是百余年的历史,晋朝也可分两晋,结果跟汉王朝大同小异。唐朝不过两百八十九年的历史,两宋也是如两汉,元人更不济未过百年。那么试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