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西征吐蕃,带着老婆去打仗(第1/2页)大唐皇帝李治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第二章西征吐蕃,带着老婆去打仗

    楚汉相争,最后一战项羽输了,而且输得很惨,连自个儿性命都送个阎王也了,个中原因,不可忽视虞姬的作用。//  。 В5、 0 \

    项羽到哪儿打仗都带着虞姬,英雄得胜而归,总有美人相伴,他就喜欢这种感觉。

    后来垓下被围吃败仗,眼瞅没法保护虞姬了,伤心地唱起虞姬虞姬你可怎么办的悲歌。

    虞姬是个聪明人,听懂意思了,不愿连累项羽,就自杀了,为此留下一段霸王别姬的故事。

    说项羽失败跟虞姬有关,可能有点冤枉了虞姬,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能有多大能耐?充其量是陪着项羽喝喝酒、唱唱歌、跳跳舞的一个家属,和打仗没丁点儿关系。

    项羽带虞姬出征有个人喜好,也出于他经常打胜仗的考虑,根本想不到后果。

    由于老打胜仗,手底下人经常能抢夺到战利品,自然对领导带女人出征没啥看法了。

    可这次打了败仗,不说项羽担心虞姬的命运,大家也有意见,你领导打输了回去还能有女人相伴、唱曲解闷,我们这群小兵只有干痛苦的份了。

    项羽本就是粗人,不可能想到别人的感受,正好这时四面楚歌响起,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怎能不叫人想起老婆孩子热炕头。

    于是,将士们的心就散了,能跑都跑了,几十万人的楚军就这么自己垮了。

    垓下之战成全了刘邦的统一大业,看起来好像是刘邦的力量多么多么强大,而实际上则是项羽犯了带着女人出征的兵家大忌,自己打败了自己。

    如果项羽不带虞姬出征,身边没了家属拖累的后顾之忧,将士们就能同心抗敌,项羽振臂一呼,打回老家去说不定楚军又会破釜沉舟、一鼓作气冲出重围,先不说历史有可能改写,至少他不会败得那么难看。

    而对于自己的失败,项羽说了句“天亡我,非战之罪”,想必他最后也明白自己身边存在太多和打仗无关的东西,当然也包括虞姬了。

    带女人打仗,除非做到像韩世忠、梁红玉那种夫唱妇随,否则定然是问题多多。“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杜甫的这句诗就是对霸王别姬最好的一种解释。

    但李治从来不认为自己有一天会成为项羽那样的悲剧,他一贯觉得连穿越这样伟大的事都能落在自己的头上,还有什么东西能让自己倒霉的,更何况自己头顶上的皇冠,那就是镇压气运的,在皇权的五指山下,一切想要翻天的猴子都要被镇压。

    所以李治决定了,自己要把武媚娘、萧淑然、上官青衣、金喜善和新来的小姐姐公孙竺萱全都挂裤腰带上,陪自己一起笑傲沙场,当然心底里是不是担心乘自己不在,后宫会上演一出出宫心计,这小李同学可是万万不会承认的。

    但作为知道忠孝仁义廉耻的臣子,长孙无忌、褚遂良、李靖等一干大臣不同意了,为了体现自然要尽职尽责,三天两头的跑大明宫劝劝小李同学不能那么胡闹,打仗带女人,是万万要不得的。

    李治没有理睬他们,甚至觉得这些老小子们实在不忠的很,完全不懂的为别人考虑,士兵们还有营ji可以放松一下,他一个皇帝,刚刚破身的,正深知其中髓味之美,这一分别可能就是几个月,就不怕影响龙体吗?

    还好中国历来皇权历都是临驾法理的,在小李同学的坚持下,或者说威胁下,本着反正是你的江山又不是我的,那些劝谏不成的大臣,感觉自己也尽了责任,立马偃旗息鼓,准备随军远征的,也各自和家人做最后的道别,几个好色的大臣,干脆连日累夜的疯几把,皇帝可以带老婆上前线,那是风流帝王,换了他们,那就是十足的佞臣。

    虽然做佞臣的日子,历来都是滋润的,但这事可以做,但却不可以明目张胆的做。

    那些明目张胆的,什么李义府、杨国忠、李林甫最后都被收拾了,再看看明朝张居正,人家张叔叔就做的很好,明面上干了一大堆实事,后世之人一说起张叔叔,都会竖起大拇指,大赞一声能臣啊,清正廉明,努力干活,历经万般苦,千般难,才在奸臣的刁难陷害下,中兴大明。

    但事实上,这位张叔叔私下里,十足的一个佞臣,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打击异己,跟喝开水一般,忠臣?

    所有的奸人都被他干翻了,所以朝中自然只剩他是忠臣了,所以考虑到以后还要在小皇帝手下混日子,转了风向的朝廷群臣们,也不再计较李治带一家老小上战场了,甚至后来连长孙皇后,哦,现在是太后了,看的自己儿子媳妇都闪了,家里就自己一个人怪寂寞的,脸色一板,杀到未央宫,面对自家老娘强烈的怨力,李治立马屈服了。

    于是滑稽的事情出现了,大唐调兵遣将,几十万大军不断汇聚唐吐前线,静等李治的大驾光临,而李治则静等自家媳妇、老娘以及扬言要服侍娘亲尽孝心的小妹兕子李明达们。

    没说的,女儿家家的出去,自然要带上胭脂水粉,金银首饰的,毕竟是皇妃,打仗杀人的,总不能掉分儿。

    所幸小李同学还是满有耐心的一个人,也不去计较。

    整天蒙在宫里当宅男宅女,有一次公费旅游,兴奋还是在所难免的嘛。

    作为前线大将,时刻和自家主子爷保持友好联系,这是一个合格的重臣不能忽视的,是一个老狐狸必备的基本素质,所以李绩、程咬金快马加鞭送来的捷报总是一份接着一份,深怕大唐每年的锦帛卖不出去。

    大唐长安自是沸腾了,所有的老百姓士子们,都觉得李治果然是英明无比,再世尧舜。

    其实人就那么回事,小时候李治出生就能说话,虽然仗着皇帝的儿子,李治面上很不在意一帮羡慕嫉妒恨的王八蛋私下骂自己妖孽,但是心里还是很不爽的,没见识的东西。

    但随着李治成为太子以来,大唐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共荣,对外战争不断取得战略性胜利,更重要的是报纸全天候不间断催眠洗脑轰炸的不间断宣传,李治在江湖上已经有一点千古一帝的名头了,不少想给李治大唐经济文化建设事业捣乱的世家,也决定再望望风。

    最显著的就是那七宗五姓,前端时间活跃的像只点着了尾巴的猴子,乱跳乱嚷的,抗议示威,深怕李治注意不到他们,现在好了,集体沉默三个月先,因为李治决定要将选秀推迟三个月。

    还好三个月时间是可以当作一眨眼就过去的,那七大世家为李治准备的千金小姐们,也还在保质期内,要是延迟个三年,估计他们就得另想法子阴李治了。

    就在这样乱糟糟的环境中,在北征和西征两路大军的一路凯歌声中,大唐龙渊二年三月,李治正式在龙首原外对无数的大唐百姓们誓师了,理由很正义,“抗吐援吐”。

    誓师的场面很壮观,很热血,这里不得不说,人真的是需要历练的,谁能想到后世整天以和室友相互打击侮辱为乐的宅男大学生,有一天成为王霸之气外露的男人呢。

    至于李治的口号,听起来有点迷糊,但意思还是很明白的。

    咱们大唐此番大战是正义的,是公理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