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尚武精神(第2/2页)潜能极限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果不其然,杨庆教授接下来便语重心长地说起了北大体育的光荣历史。

    北大的前身京师大学堂第一次运动会于1905年5月召开,开了华夏国高校运动会的先河。那时,黄龙旗和万国旗树立在大操场中央,学生们由军乐队引领着入场,受到了鸣枪列队的欢迎,显得格外隆重,当然,比赛前还要喊一些“皇太后圣寿无疆,皇上圣寿无疆,京师大学堂长久”的口号,以壮声威。

    按杨庆的说法,当时运动会的目的是为了让士大夫和学者们在西方武力的冲击下,懂得“非重体育不足以挽积弱而图自存”的真理,让所有的学生们都能“渐知尚武,渐能耐劳”。

    京师大学堂的先驱们还认识到,学校体育的目的应该是使每个学生都把参加体育运动作为个人义务。当时老师们担心运动天分稍缺的人不敢报名竞争,导致运动会变成少数人的表演,从而使尚武精神不能推广开来,所以特别声明:“本大学堂学生,平日课余,皆令练习各种体育方法。而今日之运动会,无论其技术熟练与否,是否高超,每人皆得参与。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不参加运动会比赛。”在当时,能对体育有这样的理解,能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有这样的要求,的确难能可贵。

    一听到“尚武精神”四字,范飞便想到了孙中山,神情也变得凝重起来。

    而沈菲萱却听得格外开心,因为杨庆说的那些掷槌、突竞走、提灯竞走、掩目拾球竞走、顶囊竞走之类的比赛项目让她听得大开眼界,而那些仕学馆和师范馆拨河长达23分钟仍未分胜负之类的陈年趣事,更是让她听得哈哈大笑。

    “从宋代以来,由于汉族皇权集团忌惮尚武国风的强大有可能危及自身统治,因此刻意加以限制,到清朝就更是达到极致。他们惟恐汉人因爱习武而强大,所以极其注意扼杀汉族的尚武精神,他们只要汉族人像理学中所标榜的楷模那样做满清的奴才,而满洲人自己却时时不忘狩猎、射箭、勤习武艺。咱们国家的尚武精神,从清朝时就被阉割干净了。”杨庆最后语重心长地说道,“年轻人,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尚武精神要从你们这里恢复,参加运动会就是第一步,报名去吧!”

    杨庆唾沫横飞地唠叨了老半晌,这才满意地转身离去。

    “杨老师都要你报名了,你怎么说?”沈菲萱得意地看着范飞。

    “好吧,你就看着帮我报吧。”范飞掏着耳朵,无奈地对沈菲萱说了一句,就匆匆地追赶杨庆去了。

    “什么叫看着帮你报?我怎么知道你擅长什么?”沈菲萱郁闷地嚷道。

    “随便报什么都行,反正重在参与嘛。”范飞头也不回地摆了摆手。

    “随便报什么?哼,等着吧,我报晕你!”沈菲萱咬着嘴唇,气鼓鼓地瞪了范飞的背影一眼,然后脸上浮出了一些狡黠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