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1964年2月26日生于陕西商洛山区
1981年从陕西富平迤山中学考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1986年入清华大学核能所攻读能源经济专业研究生
1989年获硕士学位毕业分配到国家科委信息中心工作
1993年出任国家科委北京太乙机电高技术公司总工程师
1996年8月北京乾为天电子技术研究所成立后,任董事长兼总工
主要成就:
开发的软件产品主要是中文字表编辑软件ED。 。五。 cm /早在1988年读研究生期间就首创中文字表编辑之概念,推出ED2.0版,目前已到6.0版。适于inds平台的ED98于98年11月问世。
朱崇君与ED
朱崇君在回忆ED第一个py是怎样卖出去的时候,脸上始终盛开着笑容。“那时,我还在清华读研究生,天津大学力学系的用户在宿舍找到了我,他们问我,‘这就是你的公司?’我说这是宿舍。他们想买ED,问多少钱。我当时真的没有想到ED还能卖,当然更不知道ED应该卖多少钱。于是,我没有道理地问人家:‘你们带了多少钱?’他们说,七八百元吧。我想咱也不能把人家的钱全拿光了,就450元一份吧。发票是在清华鼓励学生勤工俭学的华实公司开的,仅交了3的税钱。
“ED2.0和3.0都是联想公司帮助做的销售,我分别拿到了3500元的版本费。后来ED卖得很好,联想又给我配了一个BP机。“现在已经获得很大商业成功的朱崇君说:“现实环境下的中国程序员不仅要写好程序,而且还要学会经营。尽管理论上说,写程序的只管写好程序,搞市场的只管搞好市场,这是社会的分工进步。但在目前的中国,如果程序员最后不想落到为别人打工的地步,还是要学会自己经营。你整天在琢磨程序,而你在公司中却整天被别人琢磨,最终吃亏的必定是你。“
朱崇君的话可能绝对了一些,但无疑是肺腑之言。在经历了单打独斗之后,渴望与人合作;然后合作失败,灰心丧气,再回到单打独斗。朱崇君在与人合作方面无疑有着局外人难以理解的切身体验。
关于高级程序员和市场合作者最终决裂的例子多得不胜枚举。我想这里面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令朱崇君们伤透了心:一是急功近利的生意人心理使合作土崩瓦解;二是自己在合作之初没有想到用法律、合同的形式保护自己的权益。
朱崇君在众多的程序员中,还算是比较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权益。要不,他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比如,在和其他公司合作的时候,只签一个版本的合作。这样,主动权就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不适宜合作时,可以通过软件升级,解除原来的合作关系。再比如,朱崇君还在信息中心工作的时候,每年都要单位出据证明——ED是朱崇君用自己的计算机在业余时间所做的业余发明。因此,朱崇君就没有周志农在离开原单位时关于《自然码》是不是职务发明的麻烦。
朱崇君精明能干、头脑清楚。他最早在国内提出软件注册销售概念,并在ED的销售上成功地付诸实施。软件注册销售是避免软件在流通渠道上价格翻一番,软件开发商和用户共同受益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软件销售方式。
朱崇君的公司名字叫乾为天,据说是八卦中的上上卦。希望这一卦能够保佑ED顺利平滑地移民到inds上来。朱崇君就是这样一个只做实事,不会巧言令色的人。他十几年如一日,孜孜以求的中文字表编辑软件ED,自1999年问世以来,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改进完善,在全国各地拥有广泛的用户和很高的知名度。ED集文字编辑、表格制作、数据处理、排版打印为一体,方便快捷,经济实用,因而曾被国家教委列入全国计算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被国家人事部写入干部计算机培训教材;成为北京市等许多省市成人自学考试计算机课程的必考内容。原国家劳动部还将ED做为全国计算机及信息高技术(DS系列)考试的主要软件。为此,朱崇君多次被邀请到中央电视台和其它省市卫视台讲授计算机课程。除此以外,朱崇君还以极大得热情投入于我国得计算机普及教育,无偿为国家级和省市级的计算机应用考试编制了大量的上机考试软件,如:原国家劳动部主办的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技术(DS系列)考试的自动评分软件;原国家教委主办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第一、二届)考试软件;团中央“千宫百万”活动青少年计算机考试(第一、二届),北京市成人自考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辽宁、新疆干部计算机考核等考试软件。
朱崇君,这位当年清华大学的高才生,自1989年获得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至今的短短十年间,经过不懈努力,已成为卓有成就的青年软件专家。像培养孩子慢慢长大一样,悉心培育自己的软件。
说起ED,朱崇君有讲不完的故事,发不完的感慨。那是1987年冬天,在清华大学读硕士的朱崇君到当时的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勤工俭学,他发现公司的人使用汉化rdStar制作表格非常困难,表格线要用区位码一个一个往上敲,于是便产生了一个想法:编写一个既能编辑文字,又能快速编辑表格的软件。就这样,一个能完成此功能的BASI解释程序在一个星期以后诞生了,这就是ED的雏形。它既能完成一般的文字编辑工作,又能根据用户给出的行数和列数自动生成规则的表格,并允许用户通过划线和抹线进行修改。公司的人使用后非常满意,继而又提出了保护表格线不因文字增删而移动、随意扩宽或压缩表格列等要求,朱崇君都一一满足了。此外,细心的朱崇君还注意到,他们制作的表格多为财务报表,一边制表,一边用计算器对表中的数据进行手工统计。于是,他又悄悄增加了一个功能:写一个公式、按一个键,就可对表中的一批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公司的人对此大家赞赏,他们给《计算机世界》写了一篇文章,介绍了这个奇妙的程序。文章登出后的短短几天内,就有全国各地的许多单位找到清华大学,要求使用这个程序,并愿意付酬。在用户的建议下,朱崇君将程序编译成单独可执行的.EXE文件。第一个用户——天津大学力学系用450元购买了该程序的使用权。“知识+劳动”产生了价值!一个穷学生第一次看到了改变窘迫的曙光。不久,联想公司也看中了这个软件,要求代理。出乎意料的是,在联想代理的三年中,销售情况竟排到了所有软件的最前面。鉴于BASI语言的局限性,朱崇君又自学了语言,并用语言改写了程序,同时增加了一系列功能,于1991年底推出了ED4.0版。1994年3月,ED于PS完善结合的ED5.0版问世。1998年5月,更趋成熟与稳定的ED6.0版问世。而即将于1999年5月推出得inds版ED2000则使这一中文字表软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朱崇君说:“围绕ED的完善和升级,永远有做不完的事情。”他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悉心培育着自己的软件,就像培养自己的孩子那样。科技扶贫,心系山区父老乡亲。
朱崇君出生于陕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