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死了。
当时北宋的皇陵已经沦为金国的国土,赵构就派一个叫杨华的吏部侍郎在江南勘察新的陵址。浙江本是个多山的省份,适宜建皇陵的风水宝地比比皆是,杨华偏偏看中了浙江省绍兴市东南17公里的一条山沟,山沟里有座泰宁寺,是南宋大诗人陆游的祖先陆佃的功德院。
杨华在泰宁寺住了一晚,对那里的山水感觉很好,回京向赵构写了个调查报告说:“泰宁寺四面环山,雄壮峻秀,东是青龙山,南接紫云山,西靠五峰山,北倚连雾山,是块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宝地,在那里建皇陵,有层层山峰相拱,青龙白虎保卫,不仅适宜埋藏先帝的弓箭,而且预示皇朝万载的兴隆。”赵构同意杨华的报告,下昭在那里建皇陵。
孟皇后的去世,时距朝廷上次营建山陵,也就是营建钦圣宪肃皇后山陵已30年,中间局势动『荡』,“图籍无存”,而朝中大臣多是新进的,也很少有人能详细地知道以前皇家的陵寝制度,所以所制攒宫比北宋陵寝“少异也”。宝庆《会稽续志》卷三《陵寝》引王明清《挥尘录》说:
“绍兴初,昭慈圣献皇后升遐,曾纡以江东漕兼摄二浙厅辩用元符末京西漕向故事也。朝论yù建山陵,纡议以谓:‘帝后陵寝,今存伊洛,不rì复中原即归附矣,亦以攒宫为名,佥以为当。’”
皇陵是国家的重点工程,皇帝亲自指挥,动用全国财力,征调全国的能工巧匠,往往要费时十年八载才能完工。有的皇帝刚刚登位,还是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直到临死前才完工,因此皇陵大都建得气象万千,壮丽辉煌。
宋六陵区占地2.24平方公里,远处东傍青龙山,南接紫云山,西依五虎岭,北靠雾连山,构成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景观,好像四大方,保卫着眼前的皇陵。同时地势东南略低,西北稍高,清澈的溪发源于东南的大仁龙山,沿皇陵向西婉蜒而过。整个陵区山水交融,风景如画。南宋王朝的这种独特的陵园选址方法,是我国古代风水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宋六陵虽然属于临时安置『xìng』质,但毕竟不同于普通百姓的墓葬,各陵仍有一定的规模。据文献记载,地下均有长达数十丈的石砌甬道和墓室,又有jīng致的墓阙;地面上建有献殿、享殿、宰牲房等大批建筑。可惜沧桑巨变,现在我们已经无法见到这些陵园建筑了。只有那一个个微微鼓起的土墩上的八丛参天古松,依然挺立在青山环抱之中,它们少则七八棵,多则数十棵,棵棵粗可合抱,顶挑青枝,如伞如盖。相传,每丛松树的下面,就是一座皇帝的陵墓。
南宋的国力虽然有限,但皇陵建得一丝不苟,估计和北宋的差不多,有长长的神道,文武百官和飞禽走兽的雕像,高耸雄峻的祭殿,坚固而深邃的墓道以及数不清的殉葬品,一切和地面宫殿相仿。
宋六陵里一共埋了七个宋朝皇帝。第一个是宋徽宗赵佶,其陵墓叫永佑陵;第二个是宋高宗赵构,其陵墓叫永思陵;第三个是宋孝宗赵慎,其陵墓叫永阜陵;第四个是宋光宗赵,其陵墓叫永崇陵;第五个是宋宁宗赵扩,其陵墓叫永茂陵;第六个是宋理宗赵昀,其陵墓叫永穆陵;第七个是宋度宗赵,其陵墓叫永韶陵。南宋还有三个小皇帝,死后一个葬在广东新会崖山,一个葬在深圳蛇口,另一个葬处不详,无从考究。
宋陵被盗过程
宋六陵之所以取名为“攒宫”,是因为南宋的君主们原先并不准备就这么心甘情愿的永久安息在江南,本打算浮土浅藏,暂时的将梓宫攒集一处,有朝一rì收复中原后再一并归葬巩县的北宋祖陵。但苟安一隅的南宋王朝,以国破山河碎的结局而告终。诸帝遗骨非但未能如愿返归祖茔,反而在亡国后不久就遭到了强人的浩劫凌辱,陵园毁于一旦。
1278年,南宋刚灭亡。被元世祖忽必烈任命为“江南释教总统的西域僧人杨琏真珈就盯上了宋六陵,开始大规模的挖墓盗宝活动。宋六陵埋得较浅,挖墓并不困难。他暗中勾结了一批恶僧『jiān』徒,率领大队人马开进陵区。首先被挖开的是宋理宗赵昀的永穆陵,挖开浮土后就见到长长的用青砖砌成的地宫,撬开宫门后就是墓道,墓道两侧摆满了祭品和殉葬品。杨琏真伽撬开宋理宗的棺椁,据一些史料记载,棺椁被撬开时,里面『shè』出一道白光,直冲云天,原来棺内堆满了金银珠宝。
------------
『zhèng fǔ』鼎力支持的盗墓活动(2)
------------
当时宋理宗才死4年,遗体的面目还栩栩如生,只见他头枕七宝伏虎枕,脚抵一柄杨贵妃用过的穿云琴,身下垫的是锦绣软缎,软缎下面竟是用金丝编的凉席。杨琏真伽把陪葬的稀世珍宝盗窃一空后,这帮利yù熏心的恶徒蜂拥而上,用铁钎、铁铲等工具,先后砸开永茂陵、永穆陵、永绍陵和宁宗仁烈皇后的地宫,开帝王棺椁,哄抢墓中数目惊人的奇珍异宝。他们甚至丧心病狂地把宋理宗赵昀的尸体从永穆陵中挖出,倒挂在树上三天三夜;见到宋理宗的脑袋特别硕大,竟把脑袋拧断,顺手带走,刮去腐肉,变成光滑滑的头颅,以颅壳盛酒,作战利品炫耀。
杨琏真伽前后挖开100多座古墓,把多数皇陵和埋入皇陵的后妃、皇子、公主以及功勋大臣的坟墓几乎全部挖开,尸骨撒满山沟,一片狼藉,惨不忍睹。为了达到民族的罪恶目的,杨琏真伽还打算将六陵遗骸埋到杭州南宋皇宫内,并在上面建造镇南塔,表示宋人永世不得翻身,
宋六陵被盗发以后,宋代遗民,绍兴人唐珏闻知帝陵被毁,龙体遭劫,忧心如焚。当下典当家产,私下备酒宴,邀请乡里少壮辈。酒至半酣,唐珏突然说:“今请诸君协力,前往收埋先帝尸骨,如何?”有一人问道:“山上将官把手,虎视眈眈,事情一旦暴『露』,如何是好?”唐珏说:“此事我早已运筹,今四郊荒野多『露』白骨,何不以假『乱』真,取而代之呢?”大家应诺。唐珏拿出备好的木匣若干只,上面复以黄『sè』丝绢,署上帝名、陵名,分头趁月『sè』潜入陵山,自永思陵以下,随号将诸帝遗骸分别收藏起来,埋在宝山之yīn天章寺前,种上冬青树,以为标志。
其后世人有感于唐珏的行为,作诗曰:“马棰问形,南面yù起语,野尚纯束,何物敢盗取。余花拾飘『荡』,白rì哀后土。忽怪事,蜕龙挂茅宇。老天监区区,千载护风雨。”又曰:“冬青花,不可折,南风吹凉积香雪,遥遥翠盖万年枝。上有凤巢下龙『穴』。君不见犬之年羊之月,霹雳一声天地裂。”复有梦中诗四首曰:“珠亡忽震蛟龙睡,轩敝宁忘犬马情。亲拾寒琼出幽草,四山风雨鬼神惊。”“一自筑珠丘土,双匣亲传竺国经。只有chūn风知此意,年年杜宇哭冬青。”“昭陵玉匣走天涯,金粟堆寒起暮鸦。水到兰亭转呜咽,不知真帖落谁家。”“珠凫玉雁又成埃,斑竹临江首重回。犹忆年时寒食节,天家一骑捧香来。”
清人袁宏道也曾在《游六陵记》写道:“六陵萧『sāo』岑寂,chūn行如秋,昼行如夜,虽聊鞭叠骑,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