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章 ‘鬼市’传闻(第1/2页)贾似道的古玩人生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史书上还有瓷砖的记载?”贾似道好奇道。\\ 。  .co m

    “是啊,太爷爷,我怎么也没有看到过有瓷砖的出现啊?”果冻更是在一边甜甜的问了一句,问完了还对着贾似道眨了眨眼,生怕这个时候,贾似道不知道她在帮着一起询问一样。看得贾似道对着她就是无奈地翻了个白眼。

    这小丫头,绝对的没安什么好心。天知道贾似道这会儿领情了之后,等下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来呢。

    “呵呵,有没有记载,你们自己去找一找不就知道了?想要学到知识,光是听从别人讲解,那毕竟还是少数的。”老太爷笑着说道,“我只能提醒你们一下,这东西,在历史上可只出现过一次,而且,也是唯一的一次。时间嘛,就在明朝初年那会儿了。……”

    贾似道暗暗记下了老太爷的话。想来,老太爷也是为了他好。尤其是这块瓷砖还是贾似道的。自己的东西,一些相关的知识,只有自己去找了,弄明白了,了解了东西的历史、背景、文化,也算是属于收藏中的一种乐趣了。

    为什么在古玩市场上,即便是打眼了,有时候也会被人说成是吃药、交学费呢?就是吃一堑,长一智。这次打眼了,你就势必会对此类的东西研究个透彻。在往后的时间里,才不会轻易上当。

    而收藏的知识,也在这样不.断的积累中,慢慢地丰富起来。

    当然,搞古玩收藏的,几乎每个人.都有过打眼的经历。尤其是一些新手,刚开始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由于眼力不够,常常会被老手们骗,花了不少的钱,买到的却往往是假东西。贾似道就听说过,有些人还能在同一个地方,跌上个这么两次、三次的。

    这样的事情简直数不胜数。

    哪怕你是名人也不例外。就像.是湖南电视台的某个出名的主持人,就曾经自爆过被同一赝品骗过两次的经历。

    说起他搞收藏的原因,那纯粹是出自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有一次,在他生日的那天,他去长沙一名姓刘的收藏家家里玩。另外的一个朋友带了一大堆的古玉制品,请这位收藏家给鉴定一下。这其中的一块玉圭,就引起了他的兴趣。他拿在手上反复把玩着,越看越有点爱不释手的样子。而他的这位朋友见他是如此的喜欢,当即决定将这块玉圭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而且,尤为令人意外的是,一场鉴定下来之后,这批古玉制品,绝大部分都是‘ka’不住的东西,行话,也就是看不太准。而这块玉圭竟然是仅有的几件真品之一。这让第一次接触古玩的他喜出望外,由此引发了他对古玩的浓厚兴趣。

    从这以后,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也开始慢慢地涉.足到古玩收藏的领域了。

    而为了能淘到好东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会起一大早,去赶凌晨三四点钟长沙古玩市场的“鬼市”。

    所谓的鬼市,意.为东西有“鬼”,一为来路不明,二是假东西太多。

    至于像临海这样的地方,虽然还有个小规模的古玩市场,氛围什么的也都还不错,但是‘鬼市’却不存在。贾似道对于‘鬼市’的好奇心是有的,却也仅仅局限于好奇心而已。毕竟,那里头的东西,不要说是他了,就是一些老行家,也经常打眼。

    正如贾似道看到的这位主持人一样,有一次在逛“鬼市”的时候,在一个地摊上看到一只釉里红的小荷花杯,品相完好,釉色花纹什么的都极其精美。他就把小荷花杯拿到了手上,打开强光手电筒仔细的看了看,该杯的起纹、暗花都相当清晰,没有动过什么手脚,似乎不太像件作假的东西,只是,他心里还拿不太准。

    正在犹豫不决的当口,阅人无数的古玩贩子开始见缝ha针地说起故事来。说这只荷花杯系民国年间,是某某名人在景德镇烧制的特瓷,数量极其稀少,经过几次大的战争和文革,幸运保留下来的就只有这么一只了,绝对是孤品,那滔滔不绝自成体系的讲述,让当时经验还不是很丰富的主持人,瞬间就被打动了,再一寻问价钱,很便宜,只要几千块而已,当即就成交。

    这情景,倒是和贾似道在临海古玩市场初次出手的时候,有些相像了。

    不过,那主持人显然没有贾似道这般的好运气。

    第二天凌晨,当他再去逛“鬼市”的时候,怪事就出现了。还是在那个地摊上,竟然又出现了一只与他昨天买的那只一模一样的荷花杯。他赶紧上前去问个究竟。这个精明的古玩贩子一见是他之后,立即装着很“惊喜”的样子告诉他,自己刚巧在一个老户人家里又发现了一只。

    这不,为了让孤品能够凑成一对,那位主持人还是硬下心肠、咬牙买了下来。

    谁知道后面的怪事更是接踵而至,同样的荷花杯开始一只、两只、三只,接二连三地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地冒出来。到了这时候,那位主持人即便不用请人掌眼,也知道自己买了假东西了,算是交了不菲的一笔学费,而且,还是在同一个‘坑’上。

    收藏就是这样,交一次学费,眼睛就会亮一次。在不断的交学费之后,那主持人的眼力倒也是越来越好,早已非昔日的“吴下阿蒙”。而且,为了能够进一步地提高自己的眼力,他还会经常到湖南博物馆去看一些标准器。

    尤其是通过他的人际关系,让他成为了湖南博物馆第一批二十几名高端会员之一。

    有了这么个身份,他便可以经常参加博物馆里组织的一些活动了,能够近距离观看一些文物真品,乃至于还有上手把玩的机会。由此来逐渐地培养出分辨古玩真伪的感觉。另外的,时机恰当的话,甚至还有机会进入考古现场,观察出土文物的具体状况。

    这样的待遇,是贾似道这般寻常人所可望而不可及的。

    贾似道就对于这样的机会羡慕万分。尤其是他的左手的感知异能,即便还不能很好的分辨出瓷器一类的真伪,但是,论到对于同一种类同一时期的古玩在手上把玩的感觉,想必,再不会有人比他的感知更为精准和细腻了。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贾似道倒是觉得自己想要在收藏上有些建树的话,接触更多的真品,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像是眼前的青花瓷砖,若是后世的仿制一个出来,即便外表上看去非常的逼真,只要内部的胎质差别稍大,贾似道就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对这件真品的感知来判定另外一件究竟是真是假。

    “对了,太爷爷,我这里还有一件东西,也想请您给帮忙着掌掌眼呢。”看着瓷砖,贾似道忽然想起自己的皮包里,还有一件瓷器来着。一边说着话,一边便俯身去拿了出来。

    “呵呵,小贾你收藏的时间不长,收的东西倒是挺多。是看准了这次机会,特意带过来的吧。”老太爷先是呵呵地笑了一下,随即看似不在意地问了一句,“也是从小洪那边收上来的?”

    因为先前介绍青花瓷砖的时候,贾似道也是照实了说的。想来,以老太爷的胸怀,是断然不会介意贾似道的捡漏行为的。只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若此事不是发生在老太爷认识的人身上,即便是他遇到了,恐怕他也会如贾似道这般地去寻找捡漏的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