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喜欢(第2/3页)清末英雄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恩铭见这个年轻人耐得住性子,也很高兴。

    “伯荪啊,这段时间是非常时期,不要四处乱跑了。”恩铭语气是责怪的。但是神色却是和蔼的很。

    一说乱跑,徐锡麟就不由想到刚才出去的世善,世善几次抓住革命党都被他破坏了,因为徐锡麟去过日本,是以世善对他也有怀疑,但却找不到丝毫证据,更没有发现徐锡麟有什么出格的言行,也就只好自认倒霉了。之前徐锡麟去码头见陶成章,怕就是世善告诉给恩铭的。

    “大人,只是一个旧友,不得不见。”既然已经知道,徐锡麟就干脆把事情认下了。

    恩铭见徐锡麟说的坦诚,宽慰道:“旧友不旧友先不说,现在太后殡天,礼规甚多,还是要小心啊。伯荪啊,我还是想把你外放出去……”

    见恩铭又提旧话,徐锡麟赶忙道:“大人,锡麟愿誓死追随……”

    这个恩铭却没有想上次一样高兴,而是把徐锡麟打断,叹息道:“傻孩子,现在京中风云激变,就是我这个巡抚都说不定哪天都会被革职,所以啊,你还是要早点出去的好。”

    见他说到这,徐锡麟忙装傻道:“大人,恪尽职守,勤政爱民,朝廷怎么会……”

    “哎……”恩铭摇着头,“我大清的官儿,有那个是干净的,你不干净谁敢和你打交道,谁敢保举你做官?满朝官员算下来,也就是军机瞿子玖干净,可他一直在太后身边,又很得太后赏识,要不然哪有今日?既然大家都不干净,那不查还好,一查全是贪官,你说上头要查,我怎么坐得稳?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光绪爷出山,那自然早先的人要拆撤不少,这也是官场之常情。现在各地的督抚都在往京里面送银子,可别人能送,我是送不得啊。所以啊,为了你的前程着想,我是想把你荐到浙江张大人那边去,他是张之洞大人的内侄,这一次风潮可波及不到他。”

    回到浙江并不是徐锡麟所喜,他在这里好不容易得到恩铭的信任,再去浙江又要再熬多久?徐锡麟于是道:“锡麟不去浙江,誓死追随恩师!”

    恩铭见他如此决然,一边暗自高兴一边还是摇头,昔年俞廉三待他如亲子,今日他待徐锡麟也是如此,这其实算是还恩。不过和徐锡麟相处日久,自然有了些感情,现在眼见大难来时,徐锡麟还恋巢不去,自然有些感动。他叹息良久才道:“好吧。那你就先留在此处吧。”

    和恩铭交谈之后的当日下午,徐锡麟就把刚才听到话语送了出来了,经电报一发,晚上就到了沪上。但此时杨锐排开他事。正去见从山东来的陆挽。

    一大会议开了一周,最前面一天是各省代表总结本省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而后面六天则是杨锐、王季同、章太炎、徐华封等人给大家做讲演、做报告——因为教育会要独立出去,蔡元培则没有在报告之内——四人中,王季同讲了一天的会建组织及工作纲要,章太炎讲了半天的国粹保留和传承,徐华封讲了半天的世界各国的科技发展。剩余的四天全部由杨锐在开讲,一天讲当今国际之形势以及列强对中国之渗透和图谋,一天讲当今中国之各阶层情况及中国革命开展的要点和难点,最后两天都是围绕着团练工作——一为如何回乡创建团练,二是在不能创建团练的情况下,如何切入他人之团练。三是立宪和自治有何等关系,如何在地方上组建自治机构。

    会议时间有限,但给各省代表带来的极大的震撼,特别是用糅合阶级分析、社会学分析、市场细分的细分办法,研究出的中国各阶层之情况和与之相对应的革命策略,让所有人醍醐灌顶,这使得大家跳出学生、读书人这一个小圈子。开始大视野的去看待全社会的所有人,革命并非读书人的专利,其实百姓、市民、流民这些都是可以发展起来的。

    让各省代表震撼的东西,对于杨锐来说只是一篇市场分析及营销策略报告而已,没有什么了不起。以前上班的时候,公司新产品开发都有要做这样的报告。而现在,把革命视之为一个产品,把中国视为一个急需开发的市场。那么策略就很好定了。

    学生、读书人——科举俱废、官场黑暗、举荐无路、留学无钱,同时这些人又饱含忧国忧民之心,革命除了能让他们以后有一份前程之外,更能一展抱负,驱鞑虏于关外,救国家于即倒,解民众于倒悬。这么伟大的事业完全能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市民、手工业者、士兵、自耕农——苛捐杂税、无所不捐、货币贬值、官夺民财,有产者有恒心,但有产者却恼怒官府以新政、强国的名义来掠夺自己不多的财产。特别是现在铜元贬值的厉害,以前是一百四十枚当十文的铜元换关银一两,可现在已经涨到一百六十枚了,还有些铜元发的多省份,已经涨到一百八十枚换一两。最可气的是,官府自己用铜元买粮、买货,但收税却不要铜元,或是将铜元的价格估的极低。自耕农还好,粮食自己有,市民和做工的,铜元贬值之下那就连米都买不起,现在抢米事件已经在各地陆续出现,按照情报部门的预计,陆续几年,铜元再继续贬值,那抢米风潮将会越来越盛。由此,革命对于他们来说,和抢米没有什么两样,或者文雅的说,革命是为了能换一个能稳定货币、物价,没有苛捐杂税、官绅欺压的新政府,为了不被人欺负,为了孩子不饿着,他们完全愿意为革命付出鲜血和性命;

    士绅、富人——亲贵无能、买官要等、权益被占、洋官欺凌,没钱的患饥饱,有钱的怕没权,士绅一向都是靠着官府的,但自戊戌开始,政局数变,很多脑子笨的士绅饱受拖累,自辛丑年倡议新政以来,他们还不敢完全确定这新政能办多久,只待近年观望之后才开始大规模经商、办学,可要是朝廷的政策再一变该如何?难道又被杀一次头,破一次家?由此,革命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夺权,大权夺不到,那小权总是要,朝堂没有位置,但地方要是头。虽然他们不像之前那些人一般愿意献血出命,但钱还是愿意掏的,话还是愿意说的。其实在他们看来,立宪和革命是一样的,关键是革命是革谁的命,如果立宪无门,那只革满清命的革命他们愿意支持。

    佃农、流民——

    ……

    革命只是一种虚拟的概念,基于自己的立场和见识,不同的人把它说成不同的样子,期望它能带给自己不同的东西,同时,这些人又是相互牵连的,要想去乡镇创办团练,那士绅是绕不过去的,要想发动农民。宗族和会党也是绕不过去的,所以,复兴会这个革命产品生产商,要组建不同的产品事业部,然后根据各种不同立场人的期望,把革命包装成不同的样子,这是一种策略。不把士绅、会党搞定。基层就无法深入,乡团就无法建立和渗透。一大的总路线,说到底,就是以立宪为名义,以自治为借口,团结士绅、会党、宗族。一切以开办、渗透团练为中心。简而言之为“团练革命”或“乡团革命”。

    根据实际情况来说,“团练革命”并不难,关键是要让士绅、官府认为你是无害的,是爱政府的,比如沪上商团、汉口商团、还有各地大大小小的乡团、东北那边保险队,都是这样以防匪、防盗的名义建立起来的。当然,这些团练除了商团外。装备都很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