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6章 恶毒之策(第1/2页)逍遥侯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随着天气逐渐转冷,军器监里,工匠们越来越忙。

    羊皮靴,狗皮连耳帽,厚棉裤,秋衣秋裤,油布面料的棉手套,棉布口罩,油布面料的鸡鸭绒军服,羊皮带等等,都在抓紧生产。

    枪坊里,枪支专用蜡、润滑油脂等等,也在紧锣密鼓的生产之中。

    运输坊里,正在加紧赶造雪撬和手动撑杆。

    这些物件之中,除了防寒的衣服之外,最受李中易关注的是,雪撬和狗。

    开封城还没有那么冷,耐寒的犬只不好养,运输坊里主要是制造的雪撬。

    而北边的幽州和西边的灵州等地,每个县都提前养了大量的耐寒犬。

    反季节进攻北虏,是李中易亲手定下的战略方针,不管是军方还是地方官府,安敢怠慢?

    以往反击北虏,效果都很差,主要是没有利用上雪撬的优势。

    冬天的蒙古高原上,不管是粮车,或是火炮,因为载重量的问题,车轮都会陷入到深达一米的雪地里,根本无法顺利的行军。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粮车都跟不上了,数万大军还怎么深入蒙古高原去进攻敌人?

    如今就不同了,从编练新军的那一天起,防寒的装备和雪撬就已经在筹备之中了。

    在蒙古高原上,冬天的时候,战马其实是无法在户外活动的。

    夜间的严寒,轻而易举的就可以冻死所有的牛马和羊。

    但是,北边特有的防寒犬,就不同了。

    早在李中易还是执政王的时候,从极北之地弄来的几千只防寒犬,就在河北路和西北地区安家落了户。

    经过十余年的种群培育,这些防寒犬已经多达几十万只了。

    根据实验,单兵有雪撬行军,在雪地里,可以日行百余里地。

    十余只防寒犬拖拽着挂在雪撬上的6磅火炮,在一马平川的雪地里,可以日行两百里之多。

    这个还不是重点,防寒犬主要是拖载宿营车、粮车和火炮。

    没错,就是宿营车。这种车,战士们不可能躺着睡觉,却可以大家挤作一团,坐靠在一起睡觉。

    经过实验,在雪地里扎营,正常情况下,也需要三个时辰以上。而且,在极寒的蒙古高原上,10名战士住一宿帐篷,很可能冻死9个人,冻伤一个,绝无幸免的可能。

    所以,在李中易的亲自主持下,设计定型了雪地宿营车。这种木制的用油布盖顶的宿营车,就是成吉思汗西征的那种大车,只不过卸了车轮,改用雪撬罢了。

    不夸张的说,雪地宿营车,绝对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后勤装备。

    想想看,和每天在雪地里劳动三个时辰以上,扎下四面透风可以冻死人的帐篷相比,随时随地可以睡觉的,暖和的雪地宿营车,提供了多么大的方便?

    而且,这种雪地宿营车,拆开侧面的木板,就可以把步枪伸出去射击。可谓是一车多用,一车多能。

    深秋时分,黄河即将封冻之前,开封城外的一大段运河,被驻军戒严了。

    运河上,停满了黄河水师、近海水师、长江水师的大小战船,足有千艘以上。

    举目望过去,黑压压的一大片,将整个运河的河段,全都遮满了。

    军用码头上,新编陆军第一镇和第二镇的将士们,正在登船。

    “嗨嗬”

    “听我口令,一起推。”

    和步兵们默默的登船不同,炮兵部队、后勤部队的将士们,都光着膀子,喊着号子,推着车辆上船。

    李中易在林仁肇、张三正和第二镇镇统王肯的陪同下,就站在码头上的最高处,远远的眺望着雄兵登船的英姿。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老一派禁军的六大方面之帅,包括杨烈在内,都没有在新军之中任职。

    新编陆军,总共要编十个镇,每镇大约三万人。其中,镇统、协统和标统,皆要出身于近卫军和讲武堂。

    军方内部,私下里称呼新军的高级将领们,为“近卫系”的军中新贵。

    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随着新编陆军组建速度的持续加快,老禁军的方面之帅,迟早会被调回京城养老。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近代化的军队,吊打农业文明的军队,是必然的先进取代落后。

    李中易有理由相信,哪怕是威震天下的契丹铁骑,在新建陆军面前,也是不堪一击的。

    更何况,帝国陆军搞的是反季节进攻。天寒地冻的时节,帝国的六万大军,突然出现在蒙古草原上,狠狠的夹击契丹人

    嘿嘿,被迫转移的时候,契丹人冻死的牛羊马,绝对不是少数。

    照这么个搞法,契丹人迟早会被消耗得奄奄一息了。

    “诸位,此去契丹国境内,歼灭敌人其实是次要的,主要是迫使敌人持续性的转移。契丹人转移的时间越长,转移的人数越多,咱们的战果也就越大,明白吧?”李中易担心部下们贪功,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歼敌为次,逼迫敌人转移,才是战略重点。

    面对契丹国这种幅员辽阔,控弦几十万的草原大国,利用反季节进攻的优势,大大的消耗其综合国力,才是正确的战略。

    历史上,武力值超群的完颜阿骨打,也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才灭掉了辽国。

    等十个镇的新军编练出来之后,李中易有了轮换的军队,肯定会改变策略。

    到时候,再变成夏天和冬天,各派两到三个镇去进攻契丹人,令其无法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这种恶毒的搞法,不出三年,契丹国肯定就撑不住了。

    “谢皇上指点,臣等明白了。”张三正和王肯一齐举手行军礼,表示明白了。

    李中易派将用兵,向来是只管战略正确,不管具体的战术,绝无可能搞出排阵使的弱智把戏。

    按照作战计划,此次北进,第一镇和第二镇,将被海运至幽州。

    从幽州分兵,第一镇走左路北进,第二镇走右路北进。能会师尽量会师,不能会师也不强求。

    这个时代,在茫茫的草原上,要想分进合击,不缔是在做梦。

    汉武帝北击匈奴的时候,所有的分进合击,都没有达成预定的作战目标。

    第一镇和第二镇的官兵们都走了,李中易的两个儿子也跟着走了。

    李中易特意没有去送两个儿子,以后类似的出征场景还很多,送得完么?

    从码头出来之后,李中易的心情很舒畅。

    威胁了华夏民族长达千年的北虏们,将十分快乐的享受到,南边汉军反打草谷的滋味了!

    一直以来,马背上的民族,都是中原王朝的大敌。

    从匈奴人,到突厥人,再到鲜卑人,再到五胡,再到蒙古人,再到野猪皮,再到老毛熊,全都是汉军的巨大军事威胁。

    现在,汉军被北虏们袭扰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反而是马背上的北虏们,从此再也睡不好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