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渐渐之石 维其高矣(第8/14页)天下春秋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所及都是适才伍封与董梧的那一场大战,见过这一战的人自然是津津乐道,未见的不免好生后悔,无不对伍封敬服之极。

    伍封微笑着听他们说得口沫横飞,自己反而无甚话说。此刻他十分轻松,固然是因为完成了送田燕儿出嫁的重任,最好紧的还是解决了多日来对董梧的忌惮提防。这些天因为虑及董梧,自己与府中上下苦练武技,大费精神,此刻董梧死后,少了这一个强敌,可虑者便只有剑中圣人支离益一人了。不过自己与支离益并无大仇,虽然杀了董梧,却对任公子有恩,大可以周旋,何况听任公子说,支离益闭门练剑,二三年不会出来,这二三年间自己还可以将剑技再提高些。

    姬仁道:“龙伯的剑术当真是超凡入圣,董梧这名满天下的剑术大家居然也在龙伯剑下败亡,实在出乎在下意料之外。”

    韩虎惭愧道:“这几天我们还耽心龙伯不敌董梧,恐他伤在绛都,惹出齐晋战事来,看来都是小瞧了龙伯。”

    魏驹叹道:“月公主的剑术高明人人皆知,却想不到还不弱于董梧。龙伯这位夫人国色天香,神勇无双,真是天赐佳人!”

    虽然是赵无恤大婚之日,但伍封反成了主角,人人都向伍封敬酒。伍封今日心情好了,这才显出饮酒的本事来,来者不拒,开怀畅饮,反将姬仁、韩虎、魏驹等人灌醉。

    宴饮到了晚间方罢,伍封带着酒意,回府不提。

    次日早饭之后,伍封道:“公主离生产之期只有三个多月,颇让我挂念。眼下晋事已毕,我们也该收拾回家了。今日我去会一会姬仁,再向晋君的赵氏父子辞行,这几天内便回齐国去,临行过一下巨鹿,将老商带回去。”

    众人听说回家,都十分高兴,楚月儿道:“幸好那董梧死了,这一路回去大可以安心,不过这人剑术委实高明。”

    伍封点头道:“昨日一战我用足了力气,勉力获胜,看来比支离益还大有不及,回到齐国后,我们还要精研剑术才是。”

    他对庖丁刀道:“昨日赵老将军与我商议,赵家拟派些人将董梧的棺椁送回代国去,一阵间他们会派人来,你将棺椁交付给他们便是了。”又让展如将赵、智、韩、魏四府派来的士卒打发回去,庖丁刀带人开始打点行装。

    众人各自忙碌,伍封与楚月儿说了会儿话,正想派鲍兴出去打听姬仁是否从公宫搬到了驿馆,冬雪匆匆从后院上来,道:“公子,莱夷的信鸽到了。”

    伍封心道:“这信鸽甚是快捷,远胜于马的脚力。”将帛书打开看后,叹了口气。

    楚月儿担心道:“出事了么?”

    伍封道:“府上一切均好,倒没出事。只是前些天国君派公子高到莱夷走了一趟,要我准备一份厚礼,等晋事一毕便到成周去,赶在年底向天子贺寿。”

    楚月儿道:“这其实是件好事,月儿听说各国不贡天子已久,平时也少派使节到成周,夫君这一去,虽然不是进贡,但世人都会说齐国重礼。”

    伍封点头道:“自从先君亡故后,齐国和田氏都大被恶名,这样一来对齐国自然是好。”

    楚月儿道:“事情虽好,只是公主年底生产,这么一来,岂非公主生产之时我们还在成周?久未见着,也不知道公主怎么样了。唉!”

    伍封叹道:“这必是田恒的主意。”

    楚月儿道:“夫君怎知道是田相的主意?”

    伍封道:“国君最喜欢公主,只要公主高兴,天大的事也不理会,怎会让我弃公主生产而不顾?想是田恒设法苦劝,国君被迫答应。眼下虽然只是九月,我们往莱夷赶一个来回倒是可以,只是日子相撞了,公主十二月生产,天子的大寿也是十二月,无法兼顾。”

    楚月儿道:“这还真有些烦恼。”

    伍封道:“眼下国君让我去,便只好如此了。其实我早想去成周,若非公主要生产,就算国君不许,我也会带你到成周去拜见老子。”

    楚月儿问道:“夫君不想见见人称天下第一奇女子的梦王姬么?”

    伍封叹了口气,道:“我还哪有这份心思?自从迟迟、柔儿、蝉衣先后亡故,飞羽、燕儿远嫁,又想起西施姊姊又远在吴宫寂寞,便有些心情郁闷。日后什么女子我也不想交结,只要你和公主能平平安安在我身边,我便心满意足了。”

    楚月儿点了点头,知道赵飞羽和田燕儿的这两头亲事对夫君打击甚大。

    这时,姬仁到了府上来,伍封将他迎到堂上。

    姬仁道:“在下今日已经移居城南驿馆,眼下已经备好酒宴,特来相邀。”

    伍封笑道:“正好,这便去吧。”

    到了城南驿馆,伍封随姬仁到了一间精致的厢房,厢房中有一个年轻人等着,姬仁道:“这是在下长子介儿,今年方成冠礼,还未受职,他的剑术是在下所教,却能胜过在下,人还算聪明,此次非要随在下来此。”

    伍封见他的天子之孙,不敢怠慢,与姬介施礼相见。虽然他的实际年龄不足二十岁,比姬介还小,不过他与姬仁平辈结交,姬介便对他执晚辈之礼。

    伍封顺眼看了看四周,只见此房分内外二室,并无其他客人,伍封与姬仁在外室对坐,姬介因是晚辈,陪坐在一侧,侍人奉上食案,酒肴肉羹纷纷送了上来。

    伍封洗手之时,随眼看看室中,见铺呈甚简,内室与外室之间的门户上垂着长长淡绿色的锦帘,十分雅致。

    三人对饮了三爵,姬仁道:“这几年龙伯威名日盛,在下虽远在成周,也闻听大名已久,好生相敬。”

    伍封笑道:“王子何必这么客气?其实在下不懂得韬诲,行事过于招摇,以致得罪了许多人。”

    姬仁道:“大丈夫在世,只要不违忠义,正该轰轰烈烈,龙伯年纪小过在下二十余岁,却深明军政之道,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伍封听见“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八个字,微微吃惊:“正直而不肆意不顾,光亮而不耀人眼目,此语甚妙!在下行事大致依此,只不过说不出来而已。”

    姬仁笑道:“这并非在下之语,而是老子所说的。老子云:‘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此语是说治政者事宽厚待人,百姓便会忠诚守礼,治政者严厉驭民,百姓便会变得诡诈狡诘,是以要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伍封道:“老子的学问贯通天地,王子身在成周,想必时时向老子求教,在下羡慕得紧。”

    姬仁摇头道:“在下这几句话是老子的弟子关喜所授,关喜是成周西城关尹,守西面城门,在下偶能见面候教,可惜见不到老子之面,思之甚憾。”

    伍封奇道:“老子便在成周,王子如何见不到他?”

    姬仁道:“这事情就有些玄奥了,老子身为天子的典藏史,虽然在成周大典之府看管典籍,可无人能见到他。去年王弟姬厚派士卒满府搜寻,明明听到声音在府中,可就是见不到人。”

    伍封愕然道:“老子的行止真是神秘莫测了!如此高人,王子厚怎能如此粗暴莽撞相待?”

    姬仁叹了口气,道:“王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