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风雨危城(第1/2页)重生之征战岁月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第二百二十九章风雨危城

    国民**军陆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在军部里急得团团转,唐秋离刚一进城,就和日本浪人发生冲突的事情,他早就接到了手下的报告,后来,事情又严重了,这位唐师长,竟然和老头子的御林军宪兵团发生了冲突,他脸上的汗都下来了。

    真是不知道轻重啊在北平城里,两种人惹不得,一是日本人,背后有整个日本国给撑腰,二是宪兵团,身后站着蒋委员长,这个唐秋离可好,刚进城,就把这两拨人都给弄得天昏地暗,灰头土脸,接下去该如何收场,他心里一点主意都没有。

    宋哲元的日子很不好过,在华北,除了日本人大军压境之外,冀察政务委员会内部的亲日派,如王揖唐、齐奎元、王克敏之流,不时在政务会议上对他发难,俨然成了日本人在华北政坛的代言人,其言论之中,亲日、媚日程度,简直令人发指。

    更主要的是,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兼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陆军上将何应钦,对自己已经深怀不满,认为自己是非嫡系出身,领会这位何上将的意图不准确,早有撤换自己的意图,只是一时难有合适的人选,才拖延到现在。

    回想一下,自从跟随老长官冯玉祥将军,在长城抗战失败之后,奉调到北平驻守,国府高层就对自己颇多不满,早就把自己视为异己,多有防范,驻扎在北平的一个宪兵团,就是奉命监视自己和二十九军的。

    一想到这些乱事儿,宋哲元的心情更为烦躁,自己在华北苦撑时局,反倒是惹得普通民众骂自己是软骨头,怕日本人,上层多有猜忌,他们哪里知道,偌大的华北,只有一个二十九军几万人在此地布防,更别说武器装备的差距了,一旦和日本人开战,这点儿部队,能支撑几天?

    唐秋离到达二十九军军部时,正是宋哲元愁肠百结的时候,和这位华北的大佬一见面,唐秋离吓一跳,此公面色晦暗,眉头紧锁,脸上愁云密布,似乎有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宋哲元咋一看到唐秋离,猛地一愣,他似乎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想到这位唐师长竟然如此年轻,尽管他的秘书长回来描述过,还是出乎他的意料。

    第一次见面,唐秋离就给宋哲元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位唐将军,丝毫没有少年得志的张扬,军装笔挺,身材修长挺拔,英气逼人的脸上,书卷气和铁血军人的杀伐决断,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那里,就像一把藏在鞘中的锋利宝剑,却无法完全隐藏冷厉的寒光。

    他微笑着看着自己,目光温润却又锐利,良好的教养,更让他风度翩翩,这是一个任何人都不敢轻视的年轻人。

    在这一瞬间,宋哲元的内心里,忽然涌出一股强烈的嫉妒,这种嫉妒,是一个无论在心理还是在生理上,都已经步入中年的男人,对于比自己年轻的男人本能的嫉妒。

    宋哲元心里更有一种解脱的感觉,华北这个乱局,终于有人来替自己分担了

    他亲热地老远就伸出手,朝着唐秋离快步走来,唐秋离先是一个标准的军礼:“宋军长,国民**军陆军新编华北**师师长唐秋离,向宋军长报到,听候调遣”

    这是他的一个身份,**师归二十九军节制,在这一点上,唐秋离做得无懈可击,军界的人,特别注重这个,上下级关系不能乱,更不可视为走过场。

    随后,他又微微鞠躬,“宋委员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唐秋离,前来晋见委员长”这又是一种身份,是政界必须走的过场,那种礼节都不看偏废,俗话说:“礼多人不怪”。

    这套程序走下来,他才紧握着宋哲元的手,宋哲元对唐秋离更是刮目相看,满心欢喜,这个年轻人绝不简单,把上下级之间的尺度,拿捏得恰到好处,滴水不漏,有此人作为副手,实乃是宋某之幸啊

    心中高兴,宋哲元的愁绪也消散了大半,凭着他几十年的人生阅历,军界和宦海沉浮,宋哲元直觉的感到,这是个可以托付大事的人,他的心中很坦荡,没有官欲和利禄。

    从门外到军部屋里,这一路上,宋哲元就没有松开过唐秋离的口一个唐老弟的叫着,尽管两个人的年龄相差二十多岁,把张参谋长和随行的副官、卫士们看得直发愣,军长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举动,那时候当官的,讲究个喜怒不形于色。

    宋哲元无形中的举动,使唐秋离在二十九军官兵们的心目中,分量增加许多,这倒是意外收获,为他在七七事变以后,接管和收编二十九军打下了初步基础。

    落座后,宋哲元被华北现在的形式,尤其是日本人的动向,详细的给唐秋离介绍一遍,谈到当前华北的乱局,宋哲元刚刚晴朗许多的心情,又变得沉重起来。

    日本人在平津一带,步步紧逼,搞了一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不算,还要搞什么华北五省自治,在北平外围,西面是被日本人收买的李守信和王英的土匪部队,东面是殷汝耕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保安队,死心塌地的为日本人卖命,北面,是热河省集结起来的伪军部队。

    日本军队,在这三个方向大量布防,形成了以日军为骨干,伪军为附属的环形包围圈,只有北平的西南面,永定河一带,尚在二十九军的控制中,但是,也被逐步压缩战略空间。

    可以这样说,北平是三面楚歌,形式危急,就像装在日本人口袋里熟透的桃子,只要鬼子想动手,随时都可以。

    自己曾经多次,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将军提出,要在华北增加军事力量,以抗衡步步紧逼的日本人。

    可是,何将军除了给自己一通训斥,还说自己是居心叵测,蓄意挑起事端,要破坏当前华北的稳定局面,影响政府的对日方针和政策。

    几顶大帽子压下来,晓是宋哲元有心重整军备,对抗日本人,也无可奈何,这几项罪名太大了,掉脑袋都有可能。

    宋哲元说完,还连连叹息着摇头,一脸的无奈,满心的挫折感。

    在宋哲元介绍情况的时候,唐秋离一言未发,只是静静的倾听,他从历史中知道了这个时期,北平军事形势的大概情况,可是,当他身处在这个时代实际的环境中,依然有触目惊心的感觉,北平的形势,竟然危急到这种程度,远比他想象的要严重。

    他听到宋哲元去找何应钦,要求往华北增兵,他在心里也暗暗叹息,宋老兄真是找错庙门儿了,这位何上将,是国民政府所有要员里,出了名的亲日派,早年留学日本的经历,使他对日本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找他要求增兵?那不是找晦气吗,就是此公,在主持华北大局期间,和日本关东军副参谋长梅津美治郎,签署了臭名昭著的“塘沽协定”,把冀东、察北二十几个市县,划为非军事区,中**队全部从上述地区撤离,华北当局不得支持反日活动,限期解散抗日团体,停止一切宣传抗日的活动。

    仅此一项协定,就拱手让出锦州至山海关一线的,东北、华北大通道,天险尽失,使日本军队,可长驱直入华北大地、平津要冲,占尽先机,和驻天津日租界的日军握手会师,而整个东北,则成为日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