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军一个师团,起码要准备10个师的兵力,现在我们只有三个师,而且二十二师、九十六师还在路上走着,异国作战,地形也不熟悉,我主张还是先打小规模的歼灭战。”
史迪威全然不在乎地说:“你说的兵力只是个小问题,我可以同英军协商,请他们调五个师到同古来,你看怎么样?”
“英军没有战斗力,这你是知道的。你指望英军帮助我们作战,那是很不可靠的。这一仗如果依赖英国,一定会打砸的。”杜光亭还是不同意,他坚持说,“而且敌人在缅甸有四个师团,都靠在一起,相距不远,如果同古一开战,其他几个师团肯定会增援的。我还是那句话,我们应以打小规模的歼灭战为主,等机会成熟了再打同古会战。这就叫积小胜为大胜。”
史迪威一时无法说服杜光亭,急得在屋内团团转。小规模的歼灭战,可不是他设想里的可以一举震惊世界的惊世之作。这对于从来没有过前线大兵团指挥经历的史迪威来说,绝对不是能够一举让他扬名立万的事情。但是如何才能说服杜光亭,他也不知道。见到如此场景,不愿意和老头闹翻的杜光亭向史迪威建议,将方案报告重庆,由最高统帅定夺。史迪威见无好办法,只好同意。几天后,最高统帅的复电批准了史迪威的同古会战方案。但是,他又给杜光亭单独发来一份密电,要他机动行事。杜聿明心中有数,中国远征军的指挥权实际上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在那个美国老头的手里。
史迪威上次来缅甸时,曾经对杜光亭产生了很好的印象。他知道杜光亭曾率领第5军血战昆仑关,给日军王牌第5师团以沉重打击。他认为杜光亭精通战术,有旺盛的进攻精神,随时准备作战,是个优秀的指挥官。但他只看到了杜光亭的这一面,而没有看到他的另外一面。
杜光亭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了黄埔系的核心组织“复兴社”,是最受最高统帅信任和赏识的军事将领之一。1932年国民党组建第一个装甲兵团,他出任了团长;1938年,在该团基础上编成第一个机械化师——第200师,他晋升师长;同年底,第200师扩编为第5军,他又在不久荣任军长。第5军是**里的王牌,最高统帅的嫡系,何部长派系部队的基本力量,也是杜光亭起家的老本。也就是靠着这支第五军,杜光亭虽然和何部长的关系不是特别近,但是谁也无法代替他在何部长派系里的重要地位。初入缅时,最高统帅让他统一指挥第5、第6两军,特别是把陈部长派系里的第6军交给他指挥,随后又担任远征军代司令长官,他十分得意地把自己看作远征军的统帅。对于史迪威的到来,他的戒虑与不满比最高统帅有过之而无不及。
3月4日,最高统帅在腊戍第一次告诉杜光亭,要他听从史迪威的指挥。杜光亭马上机敏地问道:“如果史迪威的命令不符合校长的决策,那该怎么办呢?”最高统帅回答说:“你直接打电报向我请示后再说。”事后,最高统帅似乎觉察到了杜光亭对史迪威的不满,又给他写了一封亲笔信,要他必须“绝对服从”史迪威的指挥。3月11日和21日,最高统帅又两次致电远征军,规定了史迪威的指挥权。但是,杜光亭早已经摸透了最高统帅的心思,始终并没有把史迪威放在眼里。
3月14日,杜光亭以中国远征军“统帅”的名义拜会了在眉苗的英国总督。多尔曼·史密斯爵士两天前刚刚接待了史迪威,他对又出现一位“统帅”感到大惑不解。杜光亭露出一丝狡猾的微笑回答说:“噢,阁下,那位美国将军只是自己把自己看成统帅,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你知道,我们中国人认为,要让美国人参加到战争中来的唯一办法,就是给他们一些名义上的指挥权。只有我们掌握住实权,他们才不致干出太多的傻事来。”
这一切史迪威当时并不知晓,他在第5军军部仍然踌躇满志地向杜光亭说明了他的部署和作战意图。杜光亭同意把新22师调往彬文那以南地区,支援第200师作战。可是几天过去了,新22师仍未到达指定位置。史迪威开始怀疑杜光亭在“玩弄诡计”,阳奉阴违地抵制他的命令。
史迪威有了最高统帅的首肯,坐车来到眉苗英军司令部,亚历山大正在独自一人喝酒,口里哼着小曲。司令部的几个参谋正围在一起打牌,也有几个军官聚在一起东扯西拉地侃大山。亚历山大对史迪威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缅甸盟军总司令有意见,他认为美国没有步兵在缅甸,只来了一个将军就当起了总司令,他实在不服这口气。他认为史迪威这个职务应该是自己的。因此,亚历山大对史迪威十分反感。其实,史迪威那天在腊戍与亚历山大一见面,就从他的眼神里看出了他对自己的敌意。而他对英国人也是十分反感,尤其对罗斯福总统对丘吉尔首相言听计从更是不满。他认为英国人骨子里是典型的利己主义者,他对亚历山大当然也没有正眼相看。但是,为了同古会战,他不得不放下架子,来请亚历山大出兵。
史迪威耐着性子,来到亚历山大面前,伸出手说:“将军好自在啊,怎么样,我这个不起眼的美国老头来到缅甸指挥作战,出乎勋爵大人的意外吧?”
亚历山大依然坐着没有起身,不过,他不想做得太过分,还是勉强伸出手,握了握史迪威的手,然后招呼史迪威坐在他对面的凳子上。史迪威的脑子里正思考着如何将这个英国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环顾四周,笑着说:“将军你远离大英帝国,跑到这山坳里来受苦,真不容易啊。我他**也倒霉透了,在美国待的好好的,经不住最高统帅几句话的诱惑,鬼使神差地来到这个鬼地方。我已下了决心,干两个月就闹情绪,辞职不干。我走后,我会向总统、最高统帅建议,由你来接替我的职务,将军觉得如何?”
亚历山大朝史迪威看了看,眼神中充满了怀疑。为了进一步诱惑亚历山大,于是接着又说:“这个日子真难熬,我简直一天都待不下去,我也不想干两个月了,只干45天,你觉得怎么样?”
亚历山大不知真假,反问:“你只干45天就辞职?”
史迪威认真地点点头。
亚历山大似乎相信了他的话,转移了话题问道:“好吧,我们还是谈正经的吧,你这次光临这里,肯定有什么大动作。你有什么难处,请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