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这里关押过两万名从北非俘虏的意大利战俘。后来盟军在缅甸遭到失败,亚历山大根据英美两国达成的协议,将兰姆加尔及其周围数百公里山区划出来供美军使用。美军就把这里改建成了中国驻印军的营地。
一到达目的地,刘建业就走下了汽车,饶有兴趣地看着车上的晒过了印度炽热的阳光而恢复了一些生气的新兵们从车上下来以后,排成队由美军军医检查身体上是不是盖有一个章(当时在昆明那里的美军均已给即将派往印度的学生家茶身体,凡是合格的就在身体上盖一个章,类似现在给猪肉盖检疫章,好多学生体检不及格,就来个两人背对背,同样印在另一个身体上)。检查完身体上是不是有章以后,就由美军领着前往领取装备。美国人把他们集合起来,带到一座特设的卫生清洁站,依次进行严格的卫生处理:洗澡、理发,清除污垢,打预防针,等等。脱下的衣裤堆在一起,泼上汽油烧掉。头发胡子一律不许保留,统统剃干净以防传播寄生虫。经过一番修理,新兵仿佛卸掉许多包袱,个个觉得轻松愉快。清洁毕,开始分发军需品,军需官按名册清点,逐一领取。很多人由于对美国人的物质奢侈感到极大惊讶以至于几十年后还能记得清清楚楚,这些物品计有:咔叽布战斗帽、钢盔各一顶;钉有铜钮扣的咔叽布军服(夏冬装)各两套;羊毛衫夹上衣一件;棉织内衣内裤两套;短袜、衬袜及呢绑腿各一副;帆布胶鞋、大头皮鞋各一双。还有毛毯、橡胶雨衣、橡皮垫褥、水壶、手电、遮3镜、防蚊头罩、毛巾、铝饭盒、行军背囊,等。当全副武装的学生兵唱着歌列队走出来的时候,他们个个昂首挺胸,心中充满做人的尊严。
“美国人到底是财大气粗,我们远不能相比啊。”刘建业一边饶有兴趣地看着,一边小声地嘀咕。
“背后这样嘀咕,可不太好吧。”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刘建业的身后响起。
“原来是桂庭兄,你可吓了我一跳。你怎么来了?”刘建业转过头来一看,原来是原先曾和自己并肩战斗过的郑桂庭将军。此时的郑桂庭将军已经是中国驻印军的新一军军长了。
“你刚到机场,就有人打电话给我了。我特意前来看看你的。”穿着一身英军式样的军官服的郑桂庭将军说道。
“那我可消受不起了。我现在只是一个前来受训的军官罢了,怎么能劳你郑大军长的大架呢?”刘建业带着调侃地说道。
“你也来消遣我。对了,我介绍一个人给你认识。”郑将军指着站在自己身后的一个年轻上尉军官说道。
“那就不必劳你郑大军长介绍了。我早就认识他,几年前我在拜访百里先生的时候,曾经见到过一面。”刘建业说道。
“原来如此,那我就不用再多说了。走吧,你也去换一身装备再说。”说完,郑将军转身向一辆吉普走去。
年轻上尉则对刘建业说:“多年不见,有幸能在这里再次见到,真是有缘。”
“这个世界的确不大。多年过去,我们又见面了,只是百里先生已经不在了。”刘建业带着一些黯然说道。
这个年轻上尉,当年只是一名刚刚从东吴大学理学院及院放弃学业参军的少尉,跟在百里先生左右做一名副官。1936年,他就赴德学习军事。翌年服役于德国九十八山地兵团,曾随德军参加德奥合并及出兵捷克苏台德区两次战役。1938年,他进入慕尼黑军校步兵科深造,翌年结业,并赴美国陆军航空兵战术学校受训。1940年归国,服役于陆军第一师步兵第三团。这个上尉军官的父亲,更是来头大得很,就是中国的最高统帅。
“你们两个人,有的是时间叙旧,现在跟着我一起走。”郑将军坐在吉普车上大声地招呼着落在后面的两人。
“好,就听你的。”刘建业回答道。
跟着郑将军来到营地里的参训军官宿舍区以后,刘建业在蒋上尉的带领下进入了安排给自己的房间。
“仲良老兄,我特别关照他们把你安排和我住一间宿舍,没有一间吧?”蒋上尉笑着说道。
“念堂老弟,你这就太客气了。我知道你马上要学这里开设的装甲兵专业课程,我还是学我的老本行步兵,我们正好可以步坦协同嘛。”刘建业也笑着说。
“我原先还以为你会不高兴呢。对了,你先洗个澡,洗完澡以后换一身新军服。郑军长已经给你安排好了一顿便饭,就只有郑军长,我,你,孙师长和廖师长他们几个人。大概再过半个小时,吃饭时间就要到了。”蒋上尉关照到。
“看来我的面子不小,居然惊动了这么多的大人物。行了,你留一个人在门口就行了。”刘建业说道。
美国人建的军官宿舍,虽然不像英国人那样的豪华奢侈,到处充斥着腐朽奢靡的味道,但是各种基本的设施还是十分齐全的。在军官的宿舍里,就有专门的淋浴间,随时保证热水供应。在宿舍的淋浴间里,刘建业痛痛快快的洗了一个热水澡,然后围上美国的军用浴巾走出来。房间的桌子上已经摆上了一大摞崭新的衣服和装备。因为在这个时期,正在印度整训的中国驻印军所需单兵装备都是由英国人提供的,所以英国人把他们和英联邦军队所使用的热带军服照样拿了出来提供给中国人使用。放在刘建业面前的就是这样的热带卡其布长袖衬衫,短裤,长裤。尽管现在距离冬季还有大半年时间,有着教条主义习惯的英国人还是每个不论官兵只要一来,就是全套装具。所以,刘建业得到的衣服里面也有了御寒的衣物,英军V领无袖绿色毛衣背心和英军V领三扣长袖绿色毛衣各有两件,美军的41夹克和43外套各两件,两套被称为罗斯福呢军服的军常服,英式作训用帆布腰带和军官双扣皮带,英式37型水壶,英式黑色军官皮鞋,美制黄半筒翻面鞋,马靴,三双英制白色羊毛短袜。唯一和中**队军服接近的就是配发的军便帽,为我国所惯用的类似德式小帽之布帽,而布料则用与跟制服相配套的卡其色棉织布,在帽上的布围处,只具有型式而不能放下来挡3护面。
“到底是老牌帝国,船板烂了钉子还有这么多,不服不行啊。”刘建业一边穿着英国人提供的军服,一边自言自G。
穿好衣服和鞋子,戴上军帽,为军服佩戴上自己的将军领章,刘建业在镜子前整理了一遍军容,这才放心得走了出来。
“长官坐好,我们这就走。”开车的是一名上尉,不过不是蒋上尉,而是刘建业在缅甸腊戌见到过的王上尉。
“现在,你还跟着史迪威将军吗?”刘建业问道。
“我现在已经是他的联络副官。”王上尉回答。
“我总感觉在到缅甸之前的时候,好像见过你,只是忘记了是在哪里见过的。”刘建业说道。
“我最早是在长官的第33旅旅部特务连当士官,后来晋升的排长。民国27年,长官从第11师调走了,我没有多久也跟着黄师长调到第54军的。”王上尉回答道。
“这么说,你也算是我的旧部了。难得有机会能见到旧日袍泽。一转眼,这仗已经打了这么多年了。”刘建业心生感慨。
“史迪威将军经常对我们说,倭国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