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卧薪尝胆(十四)(第2/3页)重生之抗战悍将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降。

    杨中将,王先生和中国代表团的人员经过频繁的外交活动,终于使中国不至于在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以后,除了一点虚名之外一无所得。

    德黑兰会议之后,罗斯福和英美两国参谋长,于12月2日重返开罗,再次就“海盗”行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英国人变得极为强硬和顽固,坚持取消“海盗”行动。罗斯福事后对史迪威说:“我像头骡子似的坚持了4天,但是,毫无用处。开会也没用。英国人就是不愿投入行动,我无法使他们同意我的看法。”12月5日,罗斯福无可奈何地对英国人作出让步,同意取消“海盗”行动,更一笔勾销了他本人对最高统帅的亲口承诺…丘吉尔于12月7日致电最高统帅:取消孟加拉湾两栖作战的“海盗”计划。一再被搁置的反攻缅甸、收复全缅的“安纳吉姆”计划终于被扼杀了。

    这一次,罗斯福多少体谅到了史迪威的难处。他不得不承认,由于取消了曾经对最高统帅作出的承诺,让史迪威成了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他留在开罗苦苦地等待了10天,但却两手空空,一无所获,这肯定会影响他在最高统帅面前的地位。12月6日,罗斯福亲自致电最高统帅。向他解释了目前的情况,并询问最高统帅是否能在没有海军配合的条件下继续进行缅北作战;或是将这一战役推迟到1944年秋季以后。同一天,罗斯福还和霍普金斯一起约见了史迪威。

    “哎,我说乔,你对这个坏消息有什么想法?”罗斯福以十分诚恳的态度开始了他们的谈话。他坦率地承认:“我们走进了一条死胡同”。史迪威不想停留在这个问题上,其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他急切地想知道“这对我们的对华政策会有什么影响”。罗斯福又像往常一样,海阔天空地谈起了“提高中国的地位”和“美中友谊”等问题。不过他也明显地产生了疑问,这就是在同盟国的支持和帮助大大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最高统帅的政权还能否在对日战争中坚持下去。史迪威认为,如果日军再发动大规模进攻,最高统帅可能就难以支撑。罗斯福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说:“好吧,那我们就该寻找另外一些人物或集团,以便继续把战争坚持下去。”史迪威告诉他:“这些人也许正在找我们。”罗斯福完全同意这一看法,他接着说:“他们会来找我们的,他们确实喜欢我们。”尽管罗斯福到此为止,马上又把话题转到了不着边际的一些事情,但关于“寻找另外的力量”的提法,仍给史迪威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事实上,史迪威对“另外的力量”了如指掌。

    12月12日,史迪威回到重庆。他发现,最高统帅故伎重演,又一次以“中国战区危机”为由,提出了新的三项要求:第一,美国提供10亿美元的贷款;第二,为第14航空队和中国空军增拨至少是现有数量两倍的作战飞机;第三,驼峰的空运量增加到每月2万吨。这一次即使是罗斯福想退让,也无法满足最高统帅如此巨额的要求了。

    12月15日和16日,史迪威和最高统帅、何总长等人连续两天召开会议,讨论缅甸战役问题。结果是史迪威已经预料到的,“今天我们获胜的机会甚至比1942年还要小”,“条件不成熟”,“我们要等待时机”等等。总之,“这小畜牲根本不想打”,愤怒的史迪威又一次在日记中写下了骂人的话。

    宋氏姐妹也出面帮助史迪威做工作。最高统帅夫人曾沮丧地告诉史迪威:“我苦苦哀求了他,什么办法都用了,就差杀了他。”

    反攻北缅,打通中印公路,对中国战场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尽管英国人不愿更多地出力,但中**队显然有责任为自己打开一条获取援助的地面通道。12月19日,最高统帅终于做出了有限的让步,同意由史迪威指挥中国驻印军在利多方向投入战斗。但他同时对史迪威反复表示,如果英国海军不采取行动,他决不让云南的远征军参加缅甸作战。最高统帅还同意授予史迪威指挥和使用中国驻印军的“全权”,不受干预,可以解除任何一名军官的权力。但是,“不要为了英国人的利益牺牲这支部队”。根据最高统帅夫人宋女士的要求,最高统帅把对史迪威的授权写成了正式文书,并盖上了最高统帅的红色印章。

    最高统帅的让步和授权,使史迪威燃起了胜利的希望,一个职业军人的热血在周身沸腾。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可以杀向密支那,包围孟拱,甚至在远征军坚守的情况下打进云南。这也许只是一个愿望,但它毕竟是可能的。”第二天,史迪威便急不可待地离开重庆,飞往印度。

    史迪威怀揣最高统帅授以“全权”的手令,满心欢喜地离开重庆,于12月21日赶到印度的利多。他不顾旅途的劳累,立即找来中国驻印军将领召开会议,研究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

    关于中国驻印军的进攻目标和作战计划,史迪威早已成竹在胸。他准备率领部队从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西地区,建立进攻出发阵地和后勤供应基地;而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后向八英方向发展进攻,与云南的中国远征军会师,打通中印公路。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国驻印军虽然经过兰姆加尔的整训,全部换上了美式装备,火力和机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中**队毕竟从未对日军打过大规模的进攻战役,缺乏这方面的作战经验。目前可以投入作战的部队,只有新38师和新22师,兵力不到3.5万人。刚从国内空运来的新30师,眼下尚在兰姆加尔整训和换装,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开赴前线。右翼英帕尔的英军,虽然集结了第14军和第15军共6个师,但何时能够发起进攻,还不清楚。云南的中国远征军的11个师,最高统帅已明确表态,只要英国海军不在缅甸南部登陆,他就不让这些部队入缅。驻印军的缅北反攻,可以说是孤军奋战,兵力上对日军并无优势。空中方面,由美军第10航空队一部负责空中支援。

    从利多到密支那的作战路线,要经过野人山中的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地形极为复杂。这里崇山峻岭、飞崖叠峰、森林蔽日、河流。部队难以机动,难以展开,难以充分发挥火力优势,后勤补给更是十分艰难。

    日军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则在第5飞行师团协同下,以第18、第56师团防守缅北、滇西,另企图以3个师团攻占印度英帕尔,控制阿萨姆邦,切断同盟军向缅北进攻的交通线,以图打破其盟军反攻。

    中国远征军的当面之敌是田中新一中将指挥的日军第18师团,下辖第114,55,56联队等部,共有兵力近3万人。该师团是日军的一支王牌部队,以凶残好杀闻名,参加过进攻上海和南京的作战,是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之一。1938年,它又南下在广东大鹏湾登陆,攻占广州,此后被调往海南岛接受热带作战训练。1939年在广西钦州登陆,投入进攻南宁的作战。1940年,它又被调往南洋地区专门进行丛林作战的特别训练,1941年占领越南。1941年12月18师团在山下奉文的指挥下从泰国的宋卡、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