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热情,顽强毅力,却比年轻人还要高。
战斗在紧张地进行,形势越来越紧迫。可是,印度的英国殖民当局却派了一名林业官员来到史迪威的司令部,要求美国为修建中印公路在缅甸砍伐的树木,向英国支付赔偿金。
对于这种极度荒唐的事情,史迪威自然是毫不理会,直截了当的以军人的方式把这名穿得像一个出席宴会的绅士一样的林业官员给赶了出去。
中国驻印军的反攻作战初见成效的时候,一直蛰伏在云南的中国远征军部队终于出动了。
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作战失败之后,除新编第22师和新编第38师等撤至印度外,主力均转移至滇西。为加强边防,军事委员会从国内陆续抽调兵力来滇。1943年初,第11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先后调至怒江东岸及澜沧江下游车里等地区。1943年2月加尔各答会议上中、美、英三方一致同意实施反攻缅甸的“安纳吉姆”计划,会后军事委员会决定重建远征军,任命陈辞修上将为司令长官,以新加坡归侨出身的第三党人黄御行中将为副司令长官,长官部设于楚雄。同年11月,军事委员会对外宣布因陈辞修胃病发作严重,由卫俊如上将代理司令长官。(实际情况是长官部里的一群出身土木系的年轻军官,意图发动军事政变,行刺最高统帅,推翻他的政权,拥立陈辞修为新的统帅,结果事机不密,被情报系统发现,结果一网打尽。陈辞修虽然对此并不知情,但是却因此受到最高统帅的猜疑,被迫告病,几乎被撤销了一切职务,在家闭门养病。再加上自从就任远征军司令长官以来,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何上将在补充兵员和给养等问题上对他处处掣肘,也令他感到心灰意冷。)
远征军以军为战略单位,统一编制,逐步换发了美械装备。军下辖3个师或2个师,军直属部队在编制上有炮兵团,但当时只有第2军和新20军原有军部直属炮兵团,其余各军均系新编成的美式75毫米山炮营和一个火箭炮营。战车防御炮营的编制为37毫米战防炮24门。因为缺乏此类火炮,各军均未配齐,有的只装配12门,第54军的直属战车防御炮营甚至仅仅装配37毫米反坦克炮4门,其他不足的用82毫米迫击炮代替。汽车数量也不足。辎重团、工兵营、通信营、战防炮营以及特务营、搜索营(均为徒步步兵)、野战医院。
师的编制:辖3个团及直属山炮营(但未组建,直到中印公路打通后,方于1945年春夏之交陆续组建)、辎重营(因无骡马和汽车,仍保持原有的1个人力输送连)、特务连、搜索连(系徒步步兵)、工兵连、卫生队、野战医院(由美军派驻手术组)。
步兵团的编制:辖3个步兵营及直属特务排、搜索排、迫击炮连(82毫米迫击炮6门)、战防炮连(37毫米反坦克炮4门,因为火炮及拖炮用的吉普车未到,一直未组建)、通信连、输送连、卫生队。
步兵营辖反坦克排(配备反坦克枪3枝、火箭筒3具、火焰喷射器3具)、机枪连(美制勃郎宁机枪8挺)、3个步兵连。
步兵连辖3个步兵排及1个“60炮”排,配备轻机枪9挺、冲锋枪18枝、卡宾枪5枝、60炮2门、掷弹筒9具。全连编制为官兵170余人。
远征军师的编制人数约1.3万人,但缺额均较多,所属的各师中,大多数的师只有7000至8000人,个别师在9000至1万人之间,少数的师在6000人以下。如第54军全军仅17500人。驻在滇西的远征军虽然于1943年夏季进行过人员补充和干部训练,并在这年10月前后已开始补充或更换美制武器,但是直到1944年5月12日开始渡江时,各部队的武器却仍缺额甚多;特别是各级炮兵部队,均因无炮而未建立,一些技术装备,如携带式无线电话机、火箭筒、火焰喷射器等,临渡江前才发到部队。
当然,这一切麻烦虽然刘建业也遇到了,但是,相对于其他部队,他的情况要好得多。新20军有自己的师管区,可以向部队提供受过初级训练的士兵,而且,新20军自己有军属炮兵团,装备德式105榴弹炮。加上刘建业用大量的真金白银,疏通了军工署的人员,大量火箭筒和火箭炮,还没有运出厂门,就从仓库里神秘的消失,不久就出现在了新20军自己的军需仓库里。至于步兵营辖反坦克排里面配属的反坦克枪,刘建业根本就没有交给自己手下的士兵们就直接拿去和其他部队交换成了捷克式轻机枪。用刘建业的话说,那个玩意,威力又小,后坐力又大,扛着还累人,用的时候一不小心,能把肩膀给顶伤,怎么看都不如咱们自己的火箭筒好使。既然军长都这样讲了,新20军自然就上下一致把反坦克枪换成了火箭筒。
为了打好这次意义重大的反攻作战,刘建业特意以工兵部队训练使用的名义,领取并囤积了大量的军用炸药。当然,这些炸药的用途,他就对谁都没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