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下回望腊勐,几如沙盘,极目东望,覆盖着满眼苍翠的战场全貌尽收眼底。现在,这里已经是第八军和新二十军的指挥部所在。
第八军和新二十军在这里召开了两个军的师以上军官联席会议。在会议上,第八军的何军长对刘建业提出的采用坑道爆破战术的建议全盘接受,唯一的条件就是新20军必须和第8军一起派出相等的部队连续不间断地向松山阵地上的日军部队发起进攻。刘建业也没有进行讨价还价,直截了当的就接受了条件。
从第二天起,远征军总部派出了前所未有的强大支援火力,全力支援第八军和新二十军对松山的进攻。
凌晨,松山对面的怒江江边高峻的大山上,从月亮田一直往下到江边,公路沿线布置了炮10团、炮7团和重迫击炮第2团的百门以上的大炮和迫击炮,山腰上到处架着重机枪和战防炮,目标直指松山。
重炮10团成立于1937年,是当时中国最现代化的一支炮兵部队,也是中国第一支全机械化重炮部队,装备24门德制32倍口径150毫米重榴弹炮,一切运动、指挥、观测均以汽车牵引。该团装备的重型野战榴弹炮,具有当时国际一流的先进水平,与当年德国国防军装备的30倍口径的sFH18重榴弹炮属同一血缘。sFH18重榴弹炮口径150毫米;身管长度4440毫米;战斗重量5512公斤;炮口初速495米秒;射程13250米;射速4发分钟。由于中国的要求,出口中国的重榴弹炮加到了32倍口径,射程比sFH18要远2000米左右。这些重炮曾经在几次长沙保卫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如今又辗转到了这横断大山痛歼敌寇,可谓劳苦功高。
3时30分,炮兵开始对松山各个山头进行火力准备。炮火的闪光划过黑沉沉的大峡谷,飞速坠向西岸。从东岸的第11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等子铺、老鲁田一带看过去,敌人阵地上腾起一朵朵一瞬即逝的细细的火花,太远了,倒像是一个用来进行战场模拟的盆景;但松山下方千余米处丛林中待命的冲击部队,切实感到了来自大地深处的震颤,过去在日军炮火下吃的亏太多,现在完全有理由相信倭国兵正在绝望地狂吼,乱窜,接着被炮火撕碎。
炮火准备一直持续着,浓烟和火光将一处处敌人阵地完全吞咽下了。
5时整,荣誉第一市荣誉第三团主力跃出战壕,向烟雾缭绕的松山顶峰冲击。士兵们踏着吸足了雨水的松软泥土,奋力拨打着茂密的荆棘,在60多度的陡坡上跌跌撞撞地前进。此时,山顶上的硝烟正渐渐飘散,在阵地上,堡垒中,原先在下层工事躲避炮击的日军已经有条不紊地进入射击位置,只等中**队那些营养不良的士兵前来送命了。
连日阴雨使整个怒江西岸的崇山峻岭郁郁葱葱,空气中饱含的水份决定了这段日子晚上奇寒刺骨白天酷热难耐,陡峭的山坡长满茂密的森林,合抱粗的大树比比皆是,遮天蔽日,厚厚的落叶层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杂*灌木疯狂生长,高可没人。人在*中,咫尺之外不辨南北,荣3团的进攻分队散入丛林,只见军帽四处攒动,酷似童话森林里的朵朵蘑菇。他们的动向被日军很快察觉。敌人在松山苦心经营两年,对战场地形了如指掌。
小雨沙沙中,残酷的战斗打响了,森林里,*丛中,三三两两倒下了许多躯体,这次冲击的命运在开始时就已经注定,完全是一场毫无希望的屠杀,日军的工事极其隐蔽,致命的枪弹多从侧面、身后射来,显然松山主峰及其附近已经被敌人构筑成了一个火力配系科学、几乎没有射击死角且攻防自如的筑垒地域。中国士兵忽然发现自己陷入了诡秘的陷阱,只听见子弹在身边乱舞,同伴接二连三载倒,中弹的人连敌人的影子都不能看见。40分钟后,冲击部队人数大为减少,幸存者终于在枪林弹雨里爬上了山顶,从观战者的望远镜中消失,隐入了山顶的树林中。
整个下午过去了,枪声一直不紧不慢,丝毫不能说明战况,使山下的人的心高高悬着。天黑下来了,指挥部再也没有得知攻击部队的消息。一直到子夜,两名满身泥水爬下阵地的伤兵终于带来了期盼已久的战况:松山山顶已经占据,发现日军堡垒一座,里面没有敌人活动迹象,却无法进入。部队徒劳地转来转去,敌人踪影全无,只有枪弹和炮弹不断从周围飞来,阵亡的中国士兵正在一层层地把山头铺满…
天亮时,攻击部队已经疲惫不堪,残余人员立足不住,被迫下撤百余米,与敌形成胶着。
下午19时,两支部队再次发起进攻。炮火再一次全面覆盖敌阵。趁着炮火对敌工事的软化效果,*龙坡上的丙、丁两高地被拿下。然而,进攻部队未注意清扫残敌即向纵深发展,丙高地一个残留地堡突然复活,许多士兵被来自身后不远的火镰拦腰割倒,整个部队队形顿时大乱。同时日军各阵地的各种火力纷纷向停滞的中**队倾泻下来。进攻部队还来不及重新组织起队形,进行反冲击的200多日军已经疯狂地楔入进来。攻击部队在敌人的冲击下牺牲惨重,拂晓时被压回了出发阵地。
为了能够尽快攻下松山,长官部炮兵指挥官邵百昌中将把2个重炮兵团的几十门榴弹炮,马拉人推,拽上松山对面的东岸等子铺附近山峰。在松山前线,日军装备的联队炮、步兵炮无论射程、威力都远不如中国炮兵的150毫米重炮,只有挨打的份。于是只要日军炮兵一开炮,中国的重炮炮弹就会象鸦群般反扑过去。几个回合后,对岸日军炮兵被压制,只敢借助大雾、雨天或夜暗,匆忙打上几炮以表示自己的存在,打完即跑,已完全顾不上准头。
在于日军炮兵的对战里占据了上3的远征军炮兵逐渐把重炮前移,准备与步兵协同,对日军发起新的进攻。原定于20日开始精确破坏,22日步兵突击,因阴雨天气影响攻击日期延迟了一天。
自五月十一日,中国远征军两翼集团强渡怒江起,腊孟守备队即陷入优势兵力的重重包围之中。守备队除无线电通讯外,与后方断绝了一切联系。经过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的激烈战斗后,陷入弹尽粮绝的苦境。松山师团长鉴于取胜无望,曾考虑主动撤退,遭到缅甸方面军否决。方面军认为撤退就意味著失败,而怒江前线是无论如何不准失败的。因此腊孟守备队的命运就注定只有一个: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与阵地共存亡。
金光惠次郎,炮兵少佐,二十九岁,东京都人,毕业于东京工业专科学校。入伍前系动力技术员。少佐本来很有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或者工厂经理,但是战争彻底改变了他的志向,把他变成侵略军中一名年轻的炮兵下士。
在五十六师团,金光下士以作战勇猛和头脑冷静著称,他的晋升平稳而且迅速,这大约是战争带给人们的唯一好处。一九三九年南昌战役,日军久攻不下,金光冒著危险,指挥一门野战炮抵近射击,直接命中守军指挥部,当场打死了一名中国方面的中将军长。在缅甸方面军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军事演练大会武中,腊孟守备队一直保持步枪射击、火炮射击和负重攀登三项第一的优异成绩。在长达两年的怒江防务中,该守备队勤于演练,常备不懈,作战大小十一次,毙敌九十余名,多次受到上级嘉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