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救火(八)(第3/3页)重生之抗战悍将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向德智中学以西山地的守军阵地发起了不间断的连续冲锋。守军第79军的一个团拼死抵抗,双方死伤惨烈。一直战斗到了黄昏时分,在从城内赶来的第188师一个营的增援下,守军才稳固住了阵地。

    北门河东岸西门将军山之线均发生激烈战斗。战斗一直持续到夜色降临,日军终于占领了漓江东岸,河东各处阵地均落入敌手,漓江两岸交通被截断。第131师坚守城外各山峰上的岩洞阵地,拼死抗击日军。北门外阵地,敌坦克八辆被击毁两辆,敌步兵伤亡惨重。日军在我军从中正桥头、伏波山、虞山、观音山向西经北门、老人山沿城墙到丽泽门的北线防区,至少投入进攻兵力三万以上,坦克35辆,榴弹炮,山野炮近百门,向守军施加强大压力。

    中国士兵冒死狙击,有的身负炸药包和手榴弹,和日军坦克同归于尽;有的光着膀子挺着刺刀与敌人拼杀,寸土不让。守军各处阵地到处都是枪声,到处都是地雷,到处都在肉搏。

    “顶住,一定要给我顶住!谁敢擅自撤退,一律格杀勿论!”战斗到了白热化的时候,刘建业也带着自己的警卫,端着冲锋枪,来到阵地最前沿,亲自督战——

    在中国社会尚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二十世纪内所编造的最大历史谬论之一,就是所谓“中日友好、一衣带水”,根据这一理论中日两国自唐朝起已有一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这期间绝大部分时期友好相处,战争仅仅是短暂和违背人民意愿的,二次世界大战倭国投降后,中日两国人民已经有了重新和平共处,互相依存的基础。

    事实上,今日中国对日战略的最重大缺陷,就在于根本没有对中日关系、以及东北亚的历史做出符合历史、符合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深层结构,以及首先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准确历史定位和理论架构。中日关系定位的混乱导致了中日关系的混乱。

    二次大战已经结束60年了,我们至今还要看倭国右翼政客在那厢倭国深情地拜谒倭国的靖国神社;而事实上,倭国靖国神社的问题远不是它供奉着十几名甲级战犯的牌位。靖国神社供奉的数百万倭国历次内外战争中的死者,除了在明治维新期间的战死者不牵涉到国际正义和道德外,其余所有的在历次对外战争中的死者都是事实上的倭国侵略者和炮灰。

    所有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打死的倭**人,事实上都是已经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以及战后的一系列国际文件、包括东京审判而定罪为犯有国际战争罪行的倭国皇军的成员,因此都是犯罪团体的成员。二次世界大战中倭**队的战争暴行,使所有在该军队中服役和战死的人都成为事实上的战争罪犯,倭国政治人物参拜靖国神社这些大大小小的战争炮灰和杀人凶手,就是对二次世界大战中所有与倭国作战国家、以及在战争中被害的数千万亚洲人和中国人在天之灵的亵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