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冰山(一)(第3/4页)重生之抗战悍将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最后一个堡垒沦于敌手,我将同冲绳共存亡。至于其他,实在无能为力。”

    小矶十分同情牛岛,认为他的意见不无道理,遂问道:“倘若依将军之见,第32军的防御部署不就要重新调整了吗?”

    “是这样的!”牛岛答道:“这意味着我们要放弃渡边将军经过半年之久忙忙碌碌构筑起来作为决死之处的各个阵地,重新构筑新的阵地。虽然为改变大量军需品的集聚地点和得到构筑新阵地所需器材是困难的,但也只好如此。”

    小矶又问:“敌人进攻之日不远,重新调整部署来得及吗?”

    牛岛坚定地回答:“卑职将尽力而为!”

    梅津还是不满,坚持说道:“不论怎么说,你不应擅改原定作战方针,因为此方针是大本营制订的,如果要变动,也应由大本营作出。”

    半岛淡淡一笑道:“如果长官一定要求在海岸决战,我将辞职,因为卑职实在难胜此任。”

    双方争执不下,气氛弄得很僵。冲绳作战还未开始,一层阴影就已笼罩在日军将领头上。

    梅津参谋总长见状,心中十分恼怒。以辞职之举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是陆军中罕见的事情。倭国陆军自近代建军时起,就坚持走一条“体用之学”的道路,即按照西方军事理论训练军队,却摒弃西方的民主思想,而用武士道精神作为统一军队的指导思想。尊皇、武国、征战、尽忠是倭**人追求的最终目的,杀身成仁、绝对服从是倭**人必须恪守的准则。就是凭着这种治军原则,才使倭**队在后来半个多世纪的侵略战争中,表现出极大的野蛮性、疯狂性、顽固性和勇猛性。牛岛这种要挟态度在平时是绝对不能允许的。但此时战人已被倭国人引到了自家门口,数年战争己使日军损夫了许多将才,军中良将已寥寥无几。所以,尽管梅津不满,却不敢依军纪撤换牛岛,只得强压火气说道:“冲绳安危全赖将军,望小心在意,依情况而战吧。”

    牛岛心中舒了一口气。他也知以辞职要挟的后果,但敌兵强大,防御艰难,只得如此。他见梅津等未予追究,便说道:“卑职一定恪尽职守,人在岛在,坚守帝国大门!”

    小矶虽觉牛岛以辞职要挟做得过分,但与梅津一样,亦无可奈何。他想起中国的一句成G“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心中不禁大为惆怅。良将如云的日军落得如此局面,实在令他难堪。冲绳防御非牛岛莫属,撤换他未必是上策,只得放手让牛岛去战。故而小矶问道:“现在岛上有多少兵力?”

    “10万余人。”牛岛回答:“除正规军外,还有大田海军少将指挥的1万名海军官兵,2万名由冲绳岛居民武装起来的民间防卫队,1700名铁血勤皇队。”

    “铁血勤皇队?”小矶有些不解。

    “这是由14岁以上热情高涨的男性高中生志愿编成的义勇队,装备和训练全由陆军负责。敌人上岛后,他们将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牛岛解释道。

    牛岛上任伊始就把冲绳岛上男性青少年作为战争人力资源利用起来。他让部属挨家挨户登记14岁以上男性青少年,发给他们武器,编成了一支义勇队。由于建立这支队伍的宗旨是用武器与鲜血保卫天皇,因而取名“铁血勤皇队”,队长就是他的副官山城宏。铁血勤皇队经过训练后,将被送到敌后开展游击战。

    小矶满意地点点头,又问:“官兵的士气如何?”

    “十分高涨,”牛岛回答说:“我们的口号是:‘一人换十人’、‘一人换一战车’、”一机换一舰’、‘一艇换一船!”

    “大好了!”小矶十分兴奋,忘掉了方才不愉快的争论,继续问道:“岛上有多少重武器装备?”

    牛岛报告道:“2990架飞机,其中有1230架自杀飞机;70毫米口径以上火炮287门;81毫米和120毫米迫击炮120门;防坦克炮52门、轻中型坦克27辆;轻重机枪1500余挺。”

    小矶又问:“将军可否谈谈持久作战的具体想法?”

    牛岛答道:“在美军登陆前,集中兵力于冲绳岛南部,以首里为中心形成坚固的筑垒阵地。主阵地选择在那霸、首里与那原一线。如美军在该线以北侮滩登陆,则不予抵抗,以待其来攻。如美军在该线以南海滩上陆,则进行坚决的抵抗,但决战的场地仍为首里附近地域。在岛中部的羽具岐地域配置一个由当地土著部队编成的特编团,准备在美军由该海滩登陆时实施迟滞作战,并破坏读谷和嘉手纳两地的飞机场。至于岛北部,只配备一个独立步兵营,以便在必要时破坏伊江岛上的飞机场。”

    小矶听后,觉得可行,遂向梅津、安藤征询意见。

    梅津已在方才表明了态度,没什么意见。只有安藤仍反对,但见两位长官认可了持久作战方针,也不便再说什么。

    牛岛见说服了众长官,心里很高兴,他说:“卑职即刻回岛,现在硫黄岛战事炽烈,我将派员去那里了解情况,总结抗登陆作战的经验教训,加强防御,誓死保卫帝国本上的最后一个堡垒一冲绳!”

    结果让牛岛满很失望的是在经历了一番血战以后,硫磺岛的守军全部玉碎了。

    为了对倭国发动最后进攻做好准备,美军同时启动了对倭国的全面战略轰炸。

    3月9日下午,美军第21轰炸队的334架B29型轰炸机在第314轰炸机团指挥官托马斯·巴瓦准将率领下从关岛基地起飞,呼啸着掠过碧波万顷的中太平洋海面,直扑东京。

    4小时后,东京到了。美军海军陆战队在海洋和岛屿上拼死拼活3年多走过的艰苦历程,在空中走廊上只用了3个多小时。

    夜空缀满星斗。334架轰炸机中的3000名空中勇士俯视着沉睡的东京,心中顿时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战争手段的发展,主宰技术的人也就主宰了战争!

    此时,巴瓦似乎忘记了所有的胆怯,高声对各机下达命令:“战斗准备!我机已进入相模川河口,高度1万,航速350英里,航向2点,注意敌机和地面炮火!”

    正当美国飞行员庆幸倭国人没有发现他们,准备鱼贯向下俯冲时,突然,地面上的探照灯猛然打开,道道光柬刺破夜空,随之而来的就是从黑沉沉的大地上升起一团团桔黄色和红色的火球,开始很小,越变越大,而且越升越快,在飞机腹下爆炸后化作细小的火星。这是倭国人凶猛的防空炮火。有几架美机被明亮耀眼的桔黄色炮火击中。

    巴瓦见势,一边紧急呼叫其他先导机,一边操纵座机向下俯冲,后面跟着一架又一架超级空中堡垒。由于俯冲速度快、下降高度大,巴瓦产生了一种失重感觉。

    “航向真方位85度,高度4500,我机己改平,投弹!”巴瓦率先抵达预定空域,向部下下达了命令。这道命令瞬间即给东京带来了惩罚的烈焰。

    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作为一个时时刻刻被地震困扰的民族,倭国人的住宅和其他建筑物大多用既经济又实惠的竹、木、纸张等易燃材料建成。这些建筑物抗地震是合适的。谁能想得到世界上会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