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正义(十七)(第2/4页)重生之抗战悍将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避免与西方列强发生冲突,维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既得利益,广田打起了“协和外交”的幌子,与国民党政府交涉,恢复中日通邮,将两国公使馆升格为大使馆,并实现了“满洲国”与中国的通车,使“九;一八”事变后绷紧的中日关系一度出现了松动与缓和。他标榜自己说:“在我充任外相期间,是不会发生战争的。”在“协和外交”这个幌子的遮护下,日本加紧了对中国华北地区的渗透,继《塘沽协定》之后,又压迫国民党政府签订了《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并阴谋策动“华北自治”活动。1935年8月,在广田的主持下,外务省、陆军省和海军省合议制定了一个压制中国政府的“广田三原则”。依仗这个侵略政策,日本在华北的侵略活动更加无所顾忌。10月20日日本特务策动香河县汉奸武装暴动;11月25日,汉奸殷汝耕为首的“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成立;关东军还源源不断地向平津地区增兵。与此同时,广田弘毅与国民党政府驻日大使多次会谈,胁迫其接受他的“广田三原则”。在日本的军事和外交的双重逼压下,蒋介石于ll月20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表示“对前述三原则,本人完全同意”。不久,国民党迎合日本的要求,成立了“冀察政务委员会”这样一个半傀儡的机构。1936年1月,广田在日本国会上公开发表了他的三原则。他**裸地宣称:日本应以陆军主导华北分离工作的事实为基础,通过同中国国民政府中的亲日派合作,以谋求调整日中国家关系。中国方面应该采取下列措施:

    一、停止排日;

    二、承认“满洲国”;三、共同防共。

    但是日本战败投降后,当负责调查广田罪行的检察官、美军上尉桑德斯基在秘密侦讯中,向他讯问起所谓“广田三原则”时,他却滑得像条泥鳅。

    桑德斯基:“‘广田三原则’是由你主持制定的吗?”广田:“是由陆相、海相同我会谈作出的。”

    桑德斯基根据已掌握的证据问道:“是你指导外务省东亚局起*的吗?”

    广田的眼睛都没眨一下:“其中的大部分外交政策是由军部起*的。公布这个文件,尤其是与外交政策有关的部分,是外务大臣的责任。”

    桑德斯基:“你是否认为三原则违反了九国公约和巴黎和平条约呢?”

    广田的脸上爬满了无辜者的委屈:“我主张‘协和外交’,我是一贯主张和平的。”

    他当初的伎俩与今天的狡诈,似乎通过一条暗道在遥相呼应。

    1936年的“二;二六”事件迫使首相冈田启介海军大将辞职,其内阁的所有大臣也一道下了台,唯独广田弘毅在这承转的时刻奉命组阁。他完全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他不打折扣地按照陆军军部的意志,将陆军推荐的5个人任命为阁僚,而将被陆军指为“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吉田茂等四名人选除名。1936年3月,广田以文官的面目登上了首相的宝座,但是这只是一张画皮,甚至是他本人的画皮,在这张画皮的后面,是一群被欲火烧红了的脸,闪烁着屠刀寒冷的光辉。事隔两个月,内阁恢复了被废除的陆海军大臣现役武官制。生产战争的法西斯机器得以高效率的运转,内阁实质上成了它的口舌。广田的做法直接导致没有陆军的同意,日本内阁无法做出任何一项有实质性意义的政治决策。

    尽管广田内阁的寿命不长,但它却似一支新型号的法西斯连发枪,毒弹频发。1936年8月7日,广田在“五相会议”上批准制定了《国策基准》。这个国策基准兼容了长期争执不下的“北进论”和“南进论”的主张,形成了南北并进的二元化方针。它的纲领是:要以“内求国基之巩固,外谋国运之发展”,“外交与国防互相配合,确保帝国于东亚大陆之地位,同时向南洋发展”为基本国策。它站在狭小的岛国上,野心勃勃地挑起了沉重的担子,一头是中苏大陆,一头为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国策基准》推动了日本的全面扩军备战:陆军制定了扩军五年计划;海军制定了庞大的造舰计划;工业、教育、对外贸易都围绕着这个重心运转,并加强了对国民思想的控制。作为实施《国策基准》的一个方面,广田内阁抛出了《日本政府第二次处理华北纲要》,规定日本对华政策的目的在于保证华北的行政独立,建立****亲日地区,掠夺必要的军需物资。

    1936年10月2日,广田内阁的藏相公开宣称,日本已经进入“准战时体制”。同年11月25日,日本与德国签定了《日德****协定》,向建立国际法西斯联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广田内阁把日本推到了火山口上,在国内引起了强烈的不安和反对。1937年2月1日,广田内阁被迫宣布总辞职。但在日本滑向战争的过程中,它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对于他在事业顶峰创造的光辉业绩,在巢鸭监狱的秘密讯问中,他是怎样向桑德斯基陈述的呢?他说:在“二;二六”事件发生后的天皇谏G中有一句话:“对这次在东京发生的事件,我感到遗憾”。这句超乎寻常的话是他广田要求天皇加进去的,意味着对陆军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谴责。

    他说:组阁人选是陆军制定的,他的抵制没有奏效。

    他说:恢复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是陆相寺内寿一和海相永野修身提议的。他同意他们的提议,是为了防止因参与“二;二六”事件而退出现役的军人此后再作为军部大臣得势。军部大臣现役制的恢复最终是由内阁和枢密院讨论决定的,谁也没想到军部的统治范围会因此而扩大。

    他说:《日德****协定》是因陆军希望与德国结成密切关系而产生的。陆军还希望提出以武力解决问题,但被他广田拒绝。广田就差没说:我是一个天真纯洁的小孩,他们是坏蛋。所有的坏事都是他们干的。

    广田下台不足半年,近卫公爵担任首相,广田遂出任近卫内阁的外相。近卫在组阁宣言中声称:“属于‘非持有国’类型的我国必须确保我民族自身的生存权利,我国的大陆政策是建立在这个确保生存权利的必要之上的”,新内阁负有实现“国际正义”的使命,而“实现国际正义的较好方法,是获得资源的自由,开拓销路的自由”,“现在国际正义还没有实现,这就成为我大陆政策的正当化的根据”。新老内阁的梦想一脉相承,广田继续推行他那套外交路线。灰色的泥石流轰鸣喧沸,裹挟着一股股冲腾而下的支脉,裹挟着巨大的破坏力向它的目标**而去。

    它图谋已久的战争终于爆发了。l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广田积极配合日军的军事进攻展开了外交攻势。11月初,他宴请德国驻日大使狄克逊和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请他们从中斡旋,压国民政府接受日本提出的“和谈”条件,并谋求德国支持日本在华的军事行动。他的第二个目的实际上是真正的目的后来实现了,希特勒承认了伪“满洲国”,抛弃了中国这个德国的老朋友,并表示希望日本战胜中国。两个法西斯国家加强了相互的依赖和勾结。所谓“和谈”的姿态,只是蒙混国际视听的一个骗局,如果接受了日本提出的和谈条件,不啻是不战而败。中国当然会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