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沈青玉沉思了半会才说道:“我妹子是半个绿林人物,如何能与雨小将军的功勋扯得上关系?”
白云航反问道:“雨小将军对功勋是否期盼得很?”
本朝新立自然是极重战功,雨小将军二十四岁便已做了威远将军,堪称年少有为,可是他限于这年少有为,若无些惊人之举,只能慢慢等着混够资历再提拔上去。
可是河南眼下大致已经平定,寻不出一支大股敌军,至于那些绿林山寨,往往是虎翼军未曾抵达,人家已是望风而溃,直叫雨辰满腔热血豪情无用武之地,因此沈青玉脱口而出:“正是!”
白云航笑道:“我是一方地方官员,上个呈文给雨小将军表功自是寻常之事,再有沈姑娘在其间配合,只要苏会办肯点头,保管天衣无缝!”
说着,白云航当即把为查抄檀香村一事请功的呈文给拿了出来,这呈文妙笔生花,自是出自白县令的亲笔,首先就将雨小将军那个指挥夸得天下少有,白县令手下的公人也是勇冠三军, 一举破魔教教徒近万,俘获数千,至于雨小将军更是“指挥若定,运筹帷幄,首功第一”,甚至连根本没参与其役的熊大师兄一行人也被吹得天花乱坠。
沈青玉当即明白了:“你说是冒功?可这事情不好办,明眼人恐怕一眼就看穿了!”
白云航笑道:“本朝又不是以首级报功,这又有什么不好办的,关健是沈姑娘那边要干得天衣无缝!”
前明曾立有赏格,规定斩首一级赏银三两,后又增至五两,将校也以获级多寡论功行赏,以至杀良冒功者前继后赴,堪称是人人都在这方面勇冠三军。
崇祯四年,陕西副总兵赵大胤在韩城“报斩贼五十级,而妇孺之首三十有五”,这还是有良心的将领,五年山西军入河南,其将令县令报功,县令问:“无首级何以报?”将答:“易耳!”不一会,进千级,其中竟有庠士(在学生员)八十余。十一年,清兵深入京辅,退出后,总兵王朴纵兵斩居民首冒功,时人称“各携利刃争相逐,函首忙报将与督。哄然攘臂受赐金,屠尽一家与九属”,就在本省归德一带,甚至出现官军持械追杀平民,口称“借脑袋献功”。
太宗皇帝李过也视杀良冒功为一大弊端,因此军功更注重破敌与取城,白云航当即把他的计划说出来:“听说兵zhèng fǔ顾尚书是雨小将军的好友,而顾大人刚好主管军功,只要他一开口,这雨小将军的功勋自然跑不了!”
兵zhèng fǔ顾尚书可以说是与雨小将军同病相怜,他本是是湖北钟祥人,前明崇祯十六年正月太祖皇帝破承天府时方投入王师,比起雨小将军投入王师只早了一年半,资格自然浅得很。
牛相爷和程大人都是十三年冬投入王师,尚要因此受此非议,何况是十六年的顾尚书,偏偏顾尚书在太祖时献策“先取西安,以关中为根本,略定三边,再攻山西,后取běi jīng”而极得恩宠,结果引得一片石兵败,局势几不可收拾,自然受非议更多,不少老将时常非议:“老子随着太祖皇帝转战十省的时候,你又在哪里?”
这样一来苦命人同病相怜,据说雨小将军还与顾尚书私下换了金兰谱,因此沈青玉明白过来:“只要朝中有人,看来雨小将军这场功勋是跑不了!”
白云航笑道:“若是朝中无人,即便是真刀真枪打拼出来的功劳也是换不来一场富贵!”
双人当即请来了雨小将军,在县衙内摆了个小宴,宴上雨小将军听了白云航的谋划之后,无忧无喜,脸上淡淡无奇,他只说道:“你们倒是好大胆子,让我出头去冒领军功,这事若让人揭穿了,我雨辰那是前程尽毁了!这事风险着实太大了些!”
白云航陪笑道:“雨小将军,你放心便是!您又是苏会办面前的红人,只要顾尚书助你一臂之力,这事倒有七八成风险:”
雨小将军思索了一会,温和地说:“朝中的事情,谁也说不准!说一句犯忌讳的话,当年太祖皇帝也同罗汝才换过金兰谱!我这个兄长能否靠得住,还是未知之数!”
沈青玉却说道:“大人放心便是!顾尚书在我们虎翼军中安插的兄弟子侄和故旧可为数不少,只要不要少了他们,顾尚书就是明白过来也不会说破!”
雨小将军听了此言,脸sè变幻不定,最后竟是满脸的兴奋之sè:“也罢!反正都是谋上一场富贵!”
沈晓薇当即站了起来,施了一个大礼:“多谢威武将军大人,以后您有什么差遣,河南绿林道上任由驱使,哪敢粉身碎骨,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雨小将军却是回复平静,十分温和地说道:“沈姑娘,这宦海上的事情谁也说不淮,我是领兵的大将,自然要奉朝廷的号令,说不定哪一天就要全河南的绿林道扫个一干二净,到时候也不要怨我没知会一声!”
他继续说道:“本朝的军功,首重是夺城和破敌,特别是在夺名城破敌jīng锐,那是第一等的大功!白县令,沈掌旗,你们的法子确实不坏,只是没点到关健之处!一无夺城之功,二无破敌之绩,纵便是呈文写得再漂亮,苏会办对我再器重,顾大人对我再照顾,这终究不是一场大功勋!”
白云航当即站了起,一施礼,向雨小将军说道:“下官着实想得不周,还请雨小将军见谅!不知雨小将军有什么善后的法子!”
雨小将军神态淡淡,似乎是说一桩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要入绿林道尚要有个投名状,既然你们要替雨辰谋些功勋,好歹也要有些投名状吧!”
注:本节关于明军杀良冒功一段,资料来源于顾诚《明未农民战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