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系刘氏资料(第2/2页)何处金屋可藏娇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曹,后曾自愿将阳城侯国一半的食邑上献朝廷,以求朝廷将他的弟弟刘向减免死罪。刘安民死后传位给儿子刘庆忌。第三代阳城侯刘庆忌后又任宗正太常,死后传爵位给儿子刘岑。刘岑官任诸曹中郎将、校尉、太常等职。刘岑死后,阳城侯国还传了一代,至王莽时则被废绝。

    第二代阳城侯刘安民的弟弟刘向,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大学者。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年仅12岁时便任专为皇帝引御车的辇郎,20岁时官任谏义大夫。为人聪明好学,jīng通儒家和道家方术之学,又写得一手好文章,常被汉宣帝重用。后因所献炼金术不灵验,被宣判死罪。不久被赦免复出,任郎中,给事黄门,升散骑、谏大夫、给事中。汉元帝时又被提升为散骑、宗正、给事中,成为当时辅政4位大臣之一。曾用yīn阳灾异推论时政得失,并弹劾外戚,抨击宦官专权误国。前后两次入狱,免官数年。汉成帝即位,他更名刘向,复出任中郎,使领护三辅都水,升光禄大夫,官至中垒校尉。

    刘向为人随和,廉靖乐道,不争世俗,专心研思儒家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终于成为一代宗师。刘向的著作有《洪苑行传论》、《新序》、《说苑》、《别录》及辞赋等数十篇,其中《别录》为我国目录学的奠基之作。刘向也因此被公认为中国目录学之祖。

    史载刘向在汉成帝时受命在皇家图书馆天禄阁校刊《五经》和各种秘籍。某rì夜暗独坐,忽有一个黄衣老人,手持青藜手仗,叩门进来,吹燃藜杖,以藜光照明,传授刘向《五行洪范》之文。刘向问老人姓名,老人说:‘吾乃太乙之jīng,天帝悯卯金之子,特派我来传道给你。‘并把怀中竹牒和典天文地图之书赠给了刘向。刘向的子孙后裔,便以‘天禄‘、‘藜照‘、‘藜阁‘等为堂号,自称藜阁刘氏,以纪念刘向这位杰出的显祖。

    刘向生了3位优秀的公子:长子刘伋,《易》学教授,官至郡太守;中子刘赐,官任九卿丞,早逝;少子刘歆,便是西汉末年著名的大学者和政治家。

    刘歆自幼受父亲熏陶,勤奋好学,后又受诏与父亲一同在天禄阁校刊秘籍,成为一位对六经、传记、诸子、诗赋、术数和方技无所不jīng的渊博学者。

    刘歆初为黄门郎,父亲去世后他继位中垒校尉。汉哀帝时,任侍中、太中大夫、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成为当时刘氏宗室中最受宠幸的人物。刘歆好古,曾建议为《左传》、《毛诗》、《古文尚书》等古文经学设学官,现在的《左传》,就是由他整理后流传于世的。他因此成为西汉古文经学的代表人物。他又承继父业,集六艺群书,加以整理,所著《七略》,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

    刘歆因少时与王莽同为黄门郎,关系密切,王莽篡汉后,刘歆被王莽重用,任右曹太中大夫、中垒校尉、京兆尹、羲和等职,并被封为红休侯,后又升任新朝国师,封嘉新公,成为新朝群臣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太傅王舜和大司徒平曼的显贵重臣。

    无论从学上还是政治上,刘歆都走了一条与父亲刘向不同的道路。刘向崇尚今文经学的《谷梁传》,而刘歆则是古文经学的代表,推崇古文《左传》;刘向对汉家王朝是忠心耿耿,誓死效力的,而刘歆则成为王莽的帮凶、汉家王朝的罪人。刘歆为王莽篡夺刘氏汉家政权,确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刘歆虽然投靠了王莽,但他毕竟还是汉朝宗室,还是姓刘,因而对王莽篡汉,在内心感情上也非常痛苦和矛盾。当王莽篡汉称帝后,社会危机不但没有缓和反而更加严峻,这时的刘歆便对王莽开始失去信心。后来王莽诛杀大批刘氏宗室成员,并把刘歆的两个儿子也杀了,这时刘歆对王莽已心生怨恨。最后终于决意背叛王莽,图谋政变,以推翻王莽,取而代之,重振汉家天下。但事情败露,地皇四年(公元23年)七月,刘歆被迫自杀而死。一代儒学大师,最终落得个家破、国亡、身死的悲惨下场。

    刘歆生有3子1女,当刘歆红极天下的时候,他的子女也鸡犬升天:长子刘叠,被王莽任命为侍中、五官中郎将,封伊休侯;次子刘棻,深得王莽赏识,官任侍中、东通灵将、五司大夫,封隆威侯;三子刘泳,官任右曹长水校尉,封伐虏侯;刘歆的女儿,则嫁给王莽的儿子王临为妻。后来,刘歆失宏,刘歆的儿子们也立即大祸临头,次子刘棻和少子刘泳,均因谋反罪被王莽处死,刘棻死后尸体还被抛到幽州(今河北、辽宁一带)。

    刘歆家族当rì因投靠王莽而成为刘氏宗室中最显赫的家族,如今却因反对王莽而又一落千丈,迅速衰败。但刘向、刘歆的家族,毕竟是一支非常优秀的宗室分支,所以后来刘向的子孙们又兴旺发达,并繁衍成今rì刘姓中的重要分支--藜阁刘氏。

    《元和姓纂》记载:刘向后裔世居彭城,分居丛亭里、绥舆里、安上里和丰县、沛县、吕县等处。

    4楚藩第六房--枣乐侯族

    西汉宗室枣乐侯族为楚藩分支,开基始祖枣乐敬侯刘调,是楚元王刘交的第六子、汉高祖刘邦的小侄儿。

    刘调在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八月受封为侯,在位16年去世,传位给他的儿子枣乐恭侯刘应。刘应在位15年去世,传位给儿子刘庆。刘庆在位16年,因汉武鼎削藩,于元鼎五年坐‘酎金案‘被削去侯爵,贬为庶民。枣乐侯国至此灭亡。

    枣乐侯族的后裔,主要居于沛国相县,隋唐时期子孙发达,蔚为当时刘氏的一大郡望--沛国相县刘氏。

    总之,楚藩家族不但是汉代皇族最优秀的支系,而且也是整个汉家刘氏中人丁兴旺、后裔繁昌的一大支系。楚元王刘交后裔是当今世界刘氏主干之一。

    附:楚元王刘交家族世系

    <何处金屋可藏娇作品相关楚系刘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