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阿岗(第2/2页)侏罗记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喂饱了阿岗,楚天歌草草吃了两块烤肉,这时候天已经大亮了,太阳高高升起。丛林里又变的死气沉沉。楚天歌观察了半天,也没有发现有蚂蚁活动的迹象,心里稍安。把阿岗从地上抱起来,小心翼翼的揣进怀里。阿岗睁了睁眼睛,扭了扭身子,似乎对楚天歌温暖的胸口很满意,惬意的哼哼了两声,吧嗒吧嗒大嘴,又睡了。

    楚天歌爬下树来,拿起木矛,向火山走去。

    因为担心蚁群再次出动,楚天歌加快了爬山的步伐。终于在两个小时后,爬到了山顶。

    山顶上是一个黑幽幽的大洞,深不可测,洞壁越向下越小。坡度反而比山势要缓的多。让楚天歌惊喜的是,就在离洞口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大片黄色的岩石。看样子,好像就是硫磺。

    楚天歌小心翼翼的下到黄色岩石的地方,发现这些呈结晶状沉积在熔岩的缝隙中的物质,果然是硫磺,数量极多,甚至有的熔岩上还薄薄的覆盖了一层。楚天歌大喜。把阿岗从怀里掏出来,小心的在旁边放好,然后把上衣铺在地上,拔出军刀开始刮硫磺。

    到了中午的时候,已经搜集了一大包,足有二三十斤。中途阿岗醒了过来,蹲在一边,歪着脑袋,看着楚天歌搜集硫磺。而且好奇的拿鼻子嗅了嗅,这一下可不得了,硫磺刺鼻的气味冲的它大大的打了一个喷嚏,好悬没失去平衡掉进火山口里。楚天歌吓了一身冷汗,一把揪住它的尾巴拎了起来。抡起巴掌来就想抽这小畜生两巴掌,可是一对上阿岗那双无辜的大眼睛,一腔怒火立刻全消,骂了两句小兔崽子、小畜生,自己又心疼的不行,只得算了。

    看看搜集的也差不多,再多也没法拿,于是打包往回走。

    一公斤硫磺,大概能产生七百立升的毒气,楚天歌不知道蚁巢有多大,但是看那些蚂蚁的个头,估计它们的窝也小不了,只好多多搜集,不过,光用衣服包也不是个事情。看来回去要编个筐出来。

    于是在回程的路上,楚天歌搜集了很多坚韧的藤条,趁着天色还早,尝试着编一个筐出来。

    他从没做过这样的活,根本无从插手。最后没办法,只好砍了几颗拇指粗的黄金衫,搭了一个框架,然后用盖树屋的手法,把藤条一层一层编织在一起,最后编出来的东西,圆不圆方不方,异常难看,活像抽象派的作品,还好足够结实。就是缝隙太大,装什么漏什么,只好用龙皮在外边包了一层,远远望去酷似一个绿色的马桶……

    晚上的水潭,一如既往的安静,不过遥远的丛林深处已经渐渐的有了恐龙的叫声传来。看来楚天歌猜的没错,这些蚁群并不是每天都大规模的出来活动。不然这些恐龙绝对在这里生存不下去。

    楚天歌连续搜集了三天硫磺,足足有六七十公斤,应该是足够了。让楚天歌意外的是,竟然在岩石的缝隙里发现了食盐,虽然量很少,可是确实是食盐。这不由让他喜出望外,搜集了一大包,以后都不愁没有盐吃了。这期间始终没有发现有蚂蚁在水潭边露面,倒是恐龙们渐渐恢复了活力,晚上开始有恐龙来水潭饮水。这也让楚天歌松了一口气。

    阿岗是个超级大胃王,小小的肚皮好像通着异次元空间,怎么喂也吃不饱,一袋子烤肉吃了一天就没有了。幸好楚天歌晚上挖陷阱,捉到了一头嘴巴长的好像鹦鹉一样的小鹦鹉龙,保障了食物的来源。

    阿岗很聪明,楚天歌一开始拿它当狗来训练,可是它却比狗聪明多了,很多东西只教一遍就学会了。楚天歌对它越来越喜爱,甚至尝试着教阿岗说话。当然这只是楚天歌一厢情愿的想法,阿岗再聪明也只是一头恐龙,又怎么可能学会说人话。不过楚天歌却乐此不疲,他也知道阿岗不可能学会,他只是太寂寞了,找不到人说话,只好对着恐龙说了。

    搜集够了硫磺,下一步就是摸清蚁巢的位置。可惜一连几天都没有见到一只蚂蚁的影子。楚天歌决定离开水潭,深入丛林前去寻找。

    收拾停当,带上已经可以满地乱跑的阿岗,楚天歌向着蚁群撤退的方向慢慢的寻觅而去。沿途的白骨就是他的路标,顺着白骨的方向搜寻,楚天歌在离开水潭足有十几公里的地方,发现了一条大河,河面宽广,水流湍急,一直向东流去。蚂蚁不可能涉水,所以楚天歌顺着河岸寻找,很快的,就发现了蚂蚁的行踪。

    一只巨大的蚂蚁叼着一个足有一尺长的白色的椭圆形物体,出现在河边,沿着河水迎头飞快的向楚天歌而来,楚天歌握紧了手里的木矛,心里忐忑不安,也不知道黄金衫做的木矛,能不能扎穿蚂蚁?眼看就要跟楚天歌碰上,蚂蚁却向右一拐,向丛林深处走去。楚天歌松了一口气,抱起阿岗,蹑手蹑脚的在后边跟踪起来。

    蚂蚁的身躯虽然巨大,却异常灵活,在丛林里穿行,比楚天歌这个特种兵还要快速。楚天歌使出浑身解数才勉强跟上蚂蚁的步伐。跟踪了大概有二十分钟,眼前豁然开朗,出现了一片林中空地。

    这片空地方圆足有一平方公里,光秃秃的寸草不生,好像一个巨大的广场。空地的中间耸立着一座足有三四米高的土丘,土丘的底部是一个直径足有一米的大洞,不停的有蚂蚁在洞里进出。

    看来这里就是蚂蚁的巢穴!

    楚天歌仔细观察后,做出了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