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终章(第4/5页)大明1617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军反乱时,多尔衮吓的全身哆嗦起来,这时他看到铁骑兵已经荡平了左翼,正在阵后休整,准备新一轮的冲击。

    猎骑兵从远方冲回来了,在接应着反乱的汉军和投附明军。

    只有少量的骑兵冲向那些叛乱的汉军,更多的女真人无所适从,已经是相当的混乱。

    在正面,更多的龙骑兵方阵在持续不断的推进,杀死那些落后跑散的女真人。

    战场上局势相当明显,就算是多尔衮也知道败了,惨败,毫无悬念毫无机会的失败。

    多尔衮陷入沉思之中,他在考虑,是继续前冲,还是逃往后阵,或是干脆躲在一旁,在敌军过来时就投降?

    投降可能免死,他毕竟还小,按汉人传统不杀未成丁的男孩……

    就在思忖之时,他听到耳边有人暴吼起来。

    “杀奴!”

    曹振彦在叫喊着。

    不远处李明礼在叫喊着。

    赵贵在叫喊着。

    塔布囊在叫喊着。

    被征调的汉军披甲和蒙古左右翼的披甲人均是在叫喊着。

    阿巴泰在第一时间被一群蒙古人围住射杀,他身边少量的白甲完全不能保护他的安全。

    多尔衮终于反应过来时,曹振彦已经挥刀向他斩杀过来。

    “小曹,我是你主子啊!”多尔衮不敢相信,他身边一向恭谨听话的好奴才,居然会向自己挥刀!

    “我就是不愿生生世世,子子孙孙都替你当奴才!”曹振彦并未激动,心中还略有遗憾和愧疚,但挥刀之后,就再无收刀的可能。

    少年的首级和辫子被斩向半空,一蓬血雨落地。

    数百蒙古兵和过千汉军突然在冲阵时反乱,女真人最终的反扑在半途中就失败了。

    皇太极陷在阵中,岳托战死,代善被杀,萨哈廉被杀,莽古尔泰被杀,德格类被杀。

    至晚上天黑后,商团军举火夜战,轻骑剿杀追逃,山海关附近还是有持续不停的喊杀和枪炮声。

    天明之后,满桂,赵率教等人在海边率部请降,祖大寿自杀身亡,张瀚策马入关,登天下第一关的城头。

    当他趴在城堞上时,终于相信,曾经的一片石之战的结果,被自己只手扭转了!

    ……

    骑着白马的张瀚从东便门进入京师,跪伏在城门口的崇祯皇帝面色苍白,犹如死人一般。

    不远处国舅周奎跪在道旁,过千名大明的文武官员也伏跪在道路两侧。

    曹化淳等太监也在人群之中跪伏着,他们抢先打开城门,并且表示愿意带和记的人接掌官室,在太监们看来,新主入京,鼎定天下,然后优先考虑的还是肃清和掌握后宫,对他们这些原本的太监,总会挑一些可靠的加以任用。

    中国不能没有皇帝,有了皇帝,便有太监。

    然而和记并未接受曹化淳等人的投附,而是令太监与文武官员一起在外迎候,并且在和记军情司的指挥下,大量的潜伏的行动组员带着商团军人直接进入大内,他们将宫中嫔妃迁入南苑,只准少量宫女随行,所有太监宦官被迁出宫室之外,在京师的各个寺庙道观之中分别被关押看守着。

    曹化淳到此时才知道新朝之主不要太监,不是不要他或是王承恩,或是王德化,而是一个太监也不需要。

    残人肢体侍奉君主,原本就是天下最残酷之事。

    可能会有一些穷苦人家的孩童获得了活下去的机会,他们可以不被饿死,飞黄腾达之后还能回馈家族。

    但不论如何,这是一种最为残酷和野蛮的制度,多少五六岁大的孩子死在阉割手术台上,对人身体和精神的伤害也是极大,张瀚的新朝当然不会用太监,如果他建立的新王朝还需要用太监侍奉宫廷就太失败了。

    和殉葬制度一样,总要有人来结束它,张瀚愿意当这个人。

    曹化淳知道自己完了,不仅是自己,而是身边跪伏着的所有人。

    那些文官还在伸着头偷偷看着张瀚,希望能得到机会在新朝效力,曹化淳却是隐隐有所感悟,这个新朝不仅不会用太监,对这些大臣们,怕也是会一扫而空了。

    这时他注意到了四周未跪的和记中人,军人们沿着东便门到崇文门,再到东安门,一路抵端门,午门,张瀚将在今天进入宫室之中,军队已经肃清了宫室,并且在内外城驻扎。

    一路上全是和记的人,不管是军人还是吏员,都有一股子曹化淳从来没见过的精气神。

    甚至就算是穿着普通的衣袍,仅是从精气神和行为作派上也能叫人看的出来这些人是和记的人。

    精神,利落,干脆,自信,好象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眼前却出现一个高大的汉子,三十来岁,没有和记的人那种明显的特征,有着生意人的精明气息,身边却是站满了商团军人,而且明显是听从这汉子的指挥。

    曹化淳猛然想起一个人来,嘴巴微微张了张。

    “曹公公,你可是一直在拼了命的想要抓着我,砍我的脑袋啊。”高大汉子蹲下来,笑眯眯的道:“你我其实见过几次面,不过显然你是贵人多忘事。”

    “王掌柜……”曹化淳低了低头,说道:“当时各为其主……”

    “无事了。”王发祥拍拍手,说道:“其实你们不必来跪伏,自去寺庙安身,最近个把月我们会把你们看管起来,也会查抄你们的大半资产。一个月后,我们会陆续分流遣散所有宦官,留一些活命的资财给你们,这事就完了。”

    “就这样完事了?”

    “你们刚上台一年不到,”王发祥笑道:“能做多少恶事不成?再说你们一直在吃亏,我们可是没有什么损失,抄没家产,逐出宫廷,这就是惩罚了。”

    王发祥指了指不远处一个摆摊算卦的道士,这时那道士也是站着瞧热闹,见王发祥看过来,道士轻轻一点头。王发祥笑道:“看吧,这是范永斗范先生,我们张大人起家时就是斗跨了他,和记才开始真正的崛起。现在他也无事了,在十方从林里优游渡日,没有人为难他,曹公公你也放心,安心养好身子,安度晚年吧。”

    曹化淳欲哭无泪,他才三十来岁,已经是“晚年”了?

    但转念一想,自己等人,包括眼前的那些跪着的大学士,尚书,侍郎,给事中,御史们,他们也是过时的人物了,从此之后,不复有什么现实的意义了。

    这时范永斗也是看过了张瀚进城时的情形,看着皇帝,太监,勋贵,大臣们跪伏在道旁迎接,川流不息的商团军人一路进来,接掌城防,城中却是一片平静,因为和记已经宣布开始放粮,粮价开始直线下跌,城中人心稳定,京营兵未做什么抵抗就投降,和记也完全没有屠城的必要和打算,城中人心相当安稳。

    范永斗摇头苦笑,他此前在城郊一个小道观守着,一直在等候和记围城和进城,当几百上千门的火炮围在广渠门到东便门一带时,他也深受震撼,知道京师完了,几天之内京营兵就会投降,但他没有想到京师陷落的这么快,而且这么安稳,平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