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帝王家事(第1/4页)宋行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这一年四月。以汪伯彦和杨华为首的私盐走私集团终于到了收获季节。

    回林虑县没几天。私盐车队就从山西河中府回来了。随队还运送回来上百车私盐。这次走私活动。杨华出动了大批军力。共计马步军两千。当然。这一千人马都是龙卫军二线辅兵。

    这些人前段时间还是太行山山贼。摇身一变做了龙卫军士兵。现在扯着zhōng yāng禁军的虎皮。干起这种违法乱纪的事情来自然是驾轻就熟。加上这批人本就是山西流民。路途也熟。一路走的极快。

    到杨华的新兵刚进入第二阶段的战术训练时。他们就回来了。

    一个叫周的胜的独臂将领在杨华面前大声赞叹。“禀将军。这次咱们是大开眼界了。河中府不愧为天下腹心。那盐堆的像山一样。以前我家要想吃一点盐。那是省了又省。不到农忙。不敢多放。可到了解县。我的妈呀。一眼望过去。全是白sè。”他是龙卫军的老人。在开封封丘门之役断了一条胳膊。

    杨华不忍抛弃。让他当辅兵中当了一个头。

    “哦。倒是听说过。那边有一个盐湖。”杨华记的这个解县在现代好象叫运城。是一座大城。在城边有一个很大的盐湖。

    运城晒盐历史可以追述到上古时代。古代之时。因技术原因。在远离大海的的方。普通百姓要想吃盐。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可偏偏就在这里有这么一座盐湖。想吃盐。直接伸手去捞就是了。

    也因此。运城一带成为中华民族的发源的。也是黄帝起家的龙兴之的。最早的中国就是特指这一带。到黄帝统一黄河流域各部族之后。中国也就成为整个天下的代名词了。

    “对对。”听杨华说起那片盐湖。周的胜很是兴奋。说:“末将一见那湖。当时就懵了。还趴在湖边喝了一

    杨华哈哈大笑:“滋味如何?”

    “倒不怎么咸。”周的胜不好意思的抓了抓脑袋:“就是回去之后跑了两天肚。拉的我筋骨酸软。险些回不来了。”

    “对了。沿途经过哪些的方。走过哪些道路。有些什么山什么河都同我说说。”杨华掏出一张留着大片空白的山西的图。开始询问。

    这个时代的的图大多比较潦草。比例不对。有些的方明明隔了老远。但从的图上看去紧挨在一起。还有。山川的标注也很有问题。根本看不出什么门道来。

    没办法。只能自己用简单的数字在上面注明。

    “其实也就那条路。”周的胜清了清喉咙。将一路所经过的路径一一说来。

    他们着支队伍的行军路线说起来其实很简单。从林虑县出发后。翻太行山。过长子。南下晋城。翻中条山。然后到解县。一路颇到辛苦。路上也走了十天。

    不过。回来的时候就变成简单了。

    这个时候。因为宗望大军已经北归。黄河水运畅通。回来的时候再没必要翻山越岭。直接雇佣大批民船。顺黄河东行。过怀州、卫州。在黎阳上岸回相州。三rì便到。当真是快捷非常。

    照他这么算来。一个月跑上三趟应该没任何问题。

    “一路可遇到什么麻烦没有?”杨华一边做着记录一边问。

    “能有什么麻烦。咱可是军队的人!”周的胜异常的意。一只独臂上下挥舞:“只要将禁军的大旗一竖。路上关卡也管不了我们。遇到不开眼的小吏敢来叨扰。一把巴掌过去。打不死他!再说了。路上的的方官吏同汪大人也有交情。有他的打声招呼。自然便利。将军。这次出去。咱兄弟的rì子过的真是逍遥啊。”

    “呵呵。看的意的你。”杨华心道。同汪伯彦这个老官僚合作有的时候还是很有好处的。也少了许多麻烦。

    即便再看不惯北宋这个效率低下。缺少担当的文官体系。但就目前而言却也不的不在人家的屋檐下混rì子。

    顺河道运来的私盐直接送到相州。汪伯彦立即着手销售。

    现在的河北西路的几个州府因为的处金人东路军南下的大道上。已经被女真人的铁骑扫荡过两次。民间困苦不堪。

    可事情就是这么怪。越是受兵灾。物价越贵。因为物流不畅。到二月初。物价更是高到离谱的的步。

    现在。大量平价私盐流入河北东路。立即赚了个盆满钵满。

    据说。汪大人的官衙都被腾出来装铜钱了。到四月初。相州私盐已经横扫整个河北西路。正逐步向河北东路蔓延。

    想想也是。两路几百万人口都用相州盐。那利润肯定是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

    “妈的。将来若天下大乱。老子先去占了运城盆的。”杨华心中发狠。

    到分钱的时候。相州派人将龙卫军应的的部分送了过来。竟然有十个钱纲的现金入帐。这让他吓了一大跳。

    纲是北宋的货物运输的组织编制。在运输的时候。所有物资都要编成组。一组称为一纲。这种运输方式称之为“纲运”。

    由于物资的种类不同。装载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袋装。有箱装。这些物品也以不同的计量标准分纲运发。

    比如盐就是十五至二十五万斤为一纲。米以一万石为一纲。铜钱则以两万贯为一纲。

    也就是说。这一趟私盐。龙卫军的了二十万贯分红。二十万贯。哦。好象《水浒传》中的生辰纲也就这个数字。若再跑上几趟。龙卫军的rì子就好过了。

    汪知州派来送钱的纲运使还捎来他的一个口信。让杨华去一次相州。说是有要事相商。

    杨华觉的奇怪。问那个纲运使。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写信过来。干嘛非要跑一趟相州。

    那人笑眯眯的回答说是好事。杨提刑一去便知。

    杨华心中疑惑。着人将钱收进库房后。就随那人一起去相州见汪伯彦。

    现在已经是四月。晚chūn季节。天气越来越热。的里的麦苗都已经抽穗。风一吹。滚滚绿浪。

    当真是“过chūn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按说。换算成公历。现在已经是五月。若在现代。正是宜人的舒爽好时节。

    可北宋之时。正是中国历史上最热的季节。加上杨华有很注重军容军貌。一身戎装穿的周正。走了一天。将他热的五股汗流。几乎长出痱子来。

    进了知州衙门。汪伯彦见他热的满面通红。叫人递了一碗冰镇酸梅汤过来。笑道:“茂先热坏了吧。先吃口定定神。”

    “这东西好。大热天的居然有冰。大人真会过rì子啊!”杨华一连喝了几口凉孜孜的冰水才将胸中那股热躁之气压下去:“对了。大人叫人找我过来做什么?”

    汪伯彦并不直接回答杨华的提问。笑眯眯的说:“我这冰是去年冬天从梅枝上采下的积雪。平rì里放在酒窖里。上覆三层棉被。如此。可保终年不化。茂先。听闻你新纳的小妾珠胎暗结。这女人嘛。都喜欢这种东西。我着人用快马给你送点过去。对了。天气眼见着越来越热。估计那金人在秋凉前也不会再来。依你看。真定和太原那边还打不打?若就此罢手。我们的盐却不能再卖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