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夜与昼(第2/3页)宋行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眼前这种情形。就算童贯手下的军官都在。建制完整也没有翻盘的可能了。

    一口气杀出去五百步。还是没能找到童贯。李鹞子三人只觉的越来越热。身上的胸甲已经被大火烤的烫手。贴身丝绸内衣早被汗水浸的沾在皮肤上。滑腻腻很不舒服。

    “李将军。快没力气了。”一个护卫手中的刀砍的全是缺口。呼吸也变的粗重起来。

    “可以了!”李鹞子发现自己已经杀到辕门口。他点了点头。身边那个护卫从怀里掏出一枚烟花。就着身边一截燃烧的麻绳。点着了。

    “嘭!”一朵黄sè的菊花在空中爆开。

    随着这一声令下。两个骑兵脱阵而出。手中的飞虎爪呼啸着抛出。正高钩在辕门的栅栏上用力一拉。已经被大火烧的酥了个栅栏轰染倒塌。

    “天威龙卫!”已经等的不耐烦的骑兵们挥舞着雪亮的马刀。山洪爆发一样倾泻而来。将任何敢于拦在面前的敌人碾成粉末。

    一个骑兵冲到李鹞子面前。他大概是杀昏了头。居然一刀劈来。

    李鹞子被他吓了一跳。纵身闪开。怒喝:“你瞎了眼吗?”

    那个骑兵这才拉停愤怒的战马。从马上跳下来。掀开面具。露出一张满是汗水的脸和血红的的眼睛:“将军恕罪。烟太大。熏花了眼睛。”

    “马给我。”李鹞子翻身上马。

    跟多的骑兵积聚过来。跟在他身后。战马狂躁的刨着的上的泥土。

    李鹞子大骂;“你们跟着我做什么。跑起来。杀敌去!”

    “龙卫军。龙卫军!”一声凄厉的大叫。从远处冲过来一大群捷胜军士兵。童贯正骑在马背上。指挥着那群丧魂落魄的乱兵。试图从辕门杀出一条血路。

    一看到李鹞子。童贯一愣。却无所畏惧的加快了速度。

    李鹞子身边的骑兵都同时抓紧马缰。就要杀过去。李鹞子举起左手:“等等。看我扑杀此獠!”

    他一探身。从的上那个士兵背上抽骑弓。搭了一支箭。“喝!”一声拉圆。虚着眼睛指向前方。

    “咻!”

    一道黑光shè出。正中童贯咽喉。

    童贯那具魁梧的身体软软的从马鞍上落下。他一只脚还穿在马镫上。被战马拖着。腾起一道肮脏的灰尘。

    刚才的喊杀声静了下来。所有捷胜军士兵都呆呆的看着这一幕。

    “当!”一把长矛扔到的上。接着是一腰刀。然后是一把长斧……

    转眼间。的上扔满了兵器。

    从捷胜军中传来压抑的哭声。

    “敌人投降了。”一个骑兵骑马走上来。“李将军。要屠光他们吗?”

    “不用。”李鹞子说:“我们没时间在这么耽搁。传我将令:降者不杀!”

    “可是将军!”那个骑兵大急:“弟兄们都想见血呢!”以斩首数目定军工。以杀敌为荣耀是龙卫军的传统。若就此罢手。许多人都会非常失望。

    “休要废话。执行军令!”

    童贯那颗死不瞑目的脑袋被挑在一根长矛上。

    烈火还在席卷整个大营。

    三千捷胜军士兵排着队走到河边。垂头丧气的坐下。

    身前是滚滚的汴河水。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长江万古流。

    在这晚子时。陈留驿站。

    送走杨华之后。李纲心烦意乱的坐在屋子里。现在转过头去看。太上皇传位太子赵桓之后。好象是淡出了政治舞台。但他正值chūn秋鼎盛之时。就这么退居幕后。只怕不会甘心。

    先前。因有金人大军压境。在强大的外力下。国内矛盾被暂时压制。现在金人已经退兵。宗望大军也在相州吃了宗泽和杨华的大亏。短期之内没有掉头南下的可能。

    外部压力解除之后。国内各方势力立即活泛起来。而太上皇的问题立即突显出来。形势也开始变的严峻。

    太上皇帝执政多年。虽然朝事糜烂。可毕竟是大宋朝的皇帝。现在的皇帝。继承的是他的道统。新君登基未久。威信不立。加上他这次开封战役表现实在不怎么样。有负国人期望。

    如果在这个时候。再出什么问题。已经烂成朽木的大宋朝只怕真要沉了。

    太上皇在东南闹的也实在太离谱了一点。不但阻拦东南勤王之师。还截留漕运。简直就是另外一个zhèng fǔ。东南的方官吏都是旧朝老臣。自然听太上皇的话。

    若不是李纲发动御使言官们不停上书。敦促太上皇尽快回京。还真不知道他要弄出什么花样来。

    大概是太上皇也感觉到自己在镇江闹的实在不象话。已经引起了众怒。这才起程回京城。

    这一路虽然走的快。但太上皇帝还是制造了一些麻烦。首先。他提出既然朝廷大军被金人打的灰头土脸。现在的禁军已经全军覆灭。不若新募强军。恢复zhōng yāng禁军。

    太上皇说。皇帝国事繁忙。朝中大将也不堪使用。干脆他去洛阳跑一趟。帮皇帝组建一支合格的军队。

    听到这个消息。皇帝吓的浑身冷汗。太上不甘心退隐路人皆知。现在若再手握兵权。坐镇洛阳。rì后生变。谁还制的住他?

    他立即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上面说了一番父亲诸如父子亲情之类的话。又说。太上皇年事已高。招募新军的事情就不劳费心了。各路勤王兵马齐聚黄河沿岸。二十多万士兵都在伸手要钱要粮。国库已然空虚。再无力支撑。若太上要招募新军。朝廷是没一文钱军费拨下来的。

    一听到没钱。太上道君皇帝也没法。他也变不出现金来。

    只能退而求其次。提出另外一个不合理的要求:他要住进皇宫。而且。进京的时候要走正阳门。老实说。这个要求非常过分。封建王朝立国治国的基础是儒家礼法。皇宫自来只有皇帝才能居住。太上皇住进去算怎么回事?即便是还保留了部分胡俗的初唐。李世民在逼李渊退位之后。也是将父亲迁出皇宫另寻他处居住的。更别说是礼法森严的宋朝了。

    再则。正阳门是什么的方?

    那道门只有君主才能出入。新君登基大典时。便是从这道门进入的。是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太上道君皇帝要从这道门进皇宫。不知道要向天下人传递什么样的信息?

    想到这里。李纲心中有些焦躁。竟毫无睡意。索xìng拿了一本《chūn秋》。一翻开。却是《郑伯克段于鄢》一节: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

    心有所感觉。正要合书理一理纷乱思绪。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片轰隆的马蹄声。听声音。至少有上百骑。而且。来袭马队的马蹄声整齐划一。都是同样的速度。

    李纲吃了一惊。他也是主持过开封防御军事的。对骑兵有一定的认识。从马蹄声可以听出来。这一队骑兵训练的极好。比普通宋军骑兵还强上许多。

    难道是北奴杀过来了?

    可是。金兵已经撤退。这里又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