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荷李活道(第2/2页)鉴宝大师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胎质细腻,但也是上品。

    再看了一眼瓶底“大明永乐年制”那双排六字楷书青花款,李逸笑了笑,这应该是一件雍正年间的外销瓷,也叫克拉克瓷。

    克拉克瓷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欧洲人对华夏出口青花瓷的代称,这里边还有一段往事。

    郑和下西洋100年后,葡萄牙崛起并在澳门建立了殖民地,垄断了当时明王朝和欧洲的贸易运输。后来,荷兰人崛起后,和葡萄牙展开了对东印度的控制权,双方经常在海上击沉或者俘获对方的船只。

    十五世纪初,荷兰俘获了两艘葡萄牙的大型帆船并带到了荷兰,这两艘帆船被荷兰人称为克拉克,而这两艘船上又恰好装载着数万件明帝国外销的青花瓷,这是西欧第一次见到数量如此惊人的华夏青花,于是克拉克瓷由此得名。

    明末清初,因为战乱的原因,外销瓷出现了断档,康熙朝经济复兴后,外销瓷才重新繁荣起来,欧洲各国的商人先后入住羊城港,通过政府渠道订制了大批瓷器。这些瓷器多是由外国人提出要求或者直接提供货样,再由景德镇或是德化窑厂批量烧制。

    这件青花如意扁壶应该就是雍正时期德化窑的出品。

    用鉴灵牌验证了一下,发现果然没错后,李逸又拿起了一件粉彩的朝珠盒。

    朝珠盒,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放朝珠的盒子。因为清代只有达到一定品级以上的文武官员才有资格佩戴朝珠,所以朝珠盒在当时也属于贵重物品。

    朝珠盒的材质有很多种,有木、锡、竹、漆器、瓷等。盒子的造型有一整块方形的,也有呈环形的。官员必须到专门的店面购置,普通人根本无缘获得。

    由于朝珠盒只能由官家使用,所以流传下来的非常少,如果是易碎的瓷质就更加罕见,其珍惜程度远超文房用品。(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访问htt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