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对于这样的职务,朱由本来觉得无所谓,但他考虑到,大明军人的地位肯定会提升,如果士兵将来只认识自己的将军,不认识皇帝,将军们就可能拥兵自重,设立大元帅一职,让士兵与军官随时想到,皇帝、大元帅才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所以也就当朝接受了国防院的加封。
国防院做出解释,实行军衔制,并不是给士兵和军官加薪,前段时间大明进行了北伐和南征,战争结束后,对前线的将士除给与物质奖励外,还根据战场的表现评定了战功,但大明使用了新式火器,将士战死的情况很少,因此,军官升职一事就异常为难。
比如,一名旅长积累了战功,按律应该晋升为副师长,甚至是师长,但副师长、师长都在原位,其他军队也不缺副师长、师长,便无法安置这位应该晋升的旅长。
以前这种情况很少见,每次大的战役,大明即使获胜,也是惨胜,军官与士兵伤亡都十分惨重,甚至超过失败的一方,大明基本上是靠人数的优势在打仗,这样军官就会有许多晋升的空缺。
现在的大明,,依靠装备上的巨大优势,伤亡的情况很少,因此,建立战功的军官士兵难以得到升职,如果不能按律升职,就会削弱将士们为国立功的积极性,国防院这才设立军衔制。
建立军衔制,就是让那些获得军功、应该升职的将士,在暂时没有空缺时,先行提升军衔,等到有空缺的职务时,再行晋升,这就像文官的“候补制”。
大臣们听军衔制只是相当于候补制,不用重新发放俸禄,甚至根本不用另外花银子,内心里也就没有多大的反对意见,朱由检爱折腾就让他折腾去,最好他将心思全部花在军队身上,朝政留给大臣们解决。
况且,他们刚刚封驳了军人的五等爵位制,朱由检心里一定还窝着火,在这无关紧要的问题上,就不要再触霉头了。
第二次军事改革的四项内容,有三项在朝堂获得通过,还有一项被大臣们初步否决,不过,也没有完全堵死,朱由检发现难以通过时,便以“稍后再议”为由,暂时回避了矛盾和冲突。
朝会随即转入下一项议题,财政部长毕自严,当朝汇报新的土地出售、耕地开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