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0年以前,读大学几乎不用家里的一分钱,一些节约的人还可以补贴家用;0年前,读大学不用什么钱,一般的家庭都可以供得起;现在,读大学一些家庭要负债累累,甚至倾家荡产。0年前,考上大学,就意味着得到了一份高贵的工作,得到一种谋生的手段;0年前,读上大学,就意味着跳出龙门,基本上可以找到一份工作;现在,能不能找到工作,能不能把读书的本钱拿回来,还是一个未知数。
临去大学前的日子是焦急和兴奋的。为了庆祝我考上大学,父母在家里设宴请了几乎的亲戚朋友。作为村里有史以来第一个大学生,我觉得非常的荣光。在大众钦佩的眼光中,我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大学的生活终于展现在我的面前了,我和两个同学结伴前往南宁。在此之前,我从没有到过南宁。那时候车很少,交通极为不便,我们从县城坐班车到玉林,然后从玉林坐火车到南宁,一路劳顿,从早上7到到次日早上6才到达南宁火车站(现在从县城到南宁只要个钟头了,也有火车了)。人生地不熟,我们站在车站门前的台阶上,拿着一条蛇皮袋(装棉被用)和一个猪笼袋(当时流行的款式)看着人来人往的街道,一片茫然。直到8了,校车才来接我们。高年级的老乡陆毅带我去缴费、注册。
临近中午时,刚到学校饭堂打了一碗饭,但还没吃上一粒米,下马威就来了。我突然发病,腰疼得死来活去,陆毅他们忙将我送到校医务所,但无济于事。班主任胡传活(0多年后,我病后还令他如此记挂,实在让人唏嘘。他让我想起了发仔、道长、宝、大梁、帮瑞、光二、阿雕、种马、慧慧等无数同学,大家都好吧?)和系书记欧玉乐连连忙将我用车送到民族医院,在那里得到了确诊:肾绞痛。输了一个晚上的液后,才回到学校。我所热爱的大学给我当头的一棒,使我对它的前程产生的怀疑。随后长达一个月的高强度、机械性的军训,更使我精疲力竭后心灰意冷。
大学的日子是如此的枯燥乏味,令我大失所望。何况畜牧的专业跟我的理想是风牛马不相及的。开头两年的高等化学、高等数学和英语、概率论几门课程使我吓破了胆。而在解剖室内,在浓烈的福尔马林的气味中,对猪、牛、马、羊的标本翻来翻去,要记起那些杂乱无章的,数目庞大的动物肌肉、骨骼、神经等零件,更使我垂头放弃。我记得我们的第一节实验课就是杀猪和杀牛,老师牵来一头百把斤的猪仔,我们全班的6条男女面对嗷嗷大叫的家伙不忍下手。最后,一位姓包的同学自告奋勇上前,来了一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来,没想到那厮拼命挣扎,摆脱众人的手脚束缚,狂奔而去。大家呐喊着追将上去,将它扑倒在地,老师拿了一把斧头,在猪脑袋上猛敲几下,方将它解决了。杀牛也是好多波折,被放血后的牛一直不肯闭眼,就像电视剧里面将死的革命战士一样,还有很多的话没有交代清楚。这些血淋淋的场面,很让我厌恶和失望,那些场景,以后频频出现在我的作品中。
我们开始热衷于打牌,逃学。开头两年上的多是公共课,几个班级的人集中在一起,有畜牧的,有兽医的,也有水产的,更有几个黑人留学生,起这些留学生,还有一些故事,我们刚入学的时候,即被告知三条禁止:一是无论什么时候,绝不能叫黑人朋友为黑鬼;二是当你在教室就座的时候,如果黑人朋友也坐到你的旁边,你不能露出厌恶的情绪,更不能闪到一边去——有些人对黑人朋友的一股天然的体味并不习惯;三是跟黑人朋友上厕所的时候,绝不能因为好奇,而偷看他们的******——有些人听黑人朋友的东西比较发达,所以总有一种好奇感。一个教室成百人,即使逃课了也不显眼。但要逃得巧妙,不露声色。一般是将书包从窗口丢下去,下面的人在接应,从从容容、大大方方地从门口出去。单在我们畜牧和兽医的三个班中,我有5个老乡,一般情况下,我们约定,最多只逃四个,留一个在那里应对突发情况。比如名啦,布置作业啦。事实证明我们是卓有远见的,有好多次,在老师名的时候,我们一个人就替五个人应答了——在100多人中,老师要靠这样发现谁逃课是非常困难的。逃出的四个就刚好凑够一桌,打拖拉机了。由于经常是几个老乡在一起,致使我们念到大学二年级后,还是一口乡音,普通话没有什么长进,经常把“吓死人了”,念作“hei死人了”,把“铅笔”念作“yan笔”,出了不少洋相。
读书不用功,那么考试就非常烦恼了。不过以朱枸先生的才气,临时抱佛脚,在考试前两个星期突击一下,基本上都能应付,实在有困难的,也作弊,找几个学习好的同学,贿赂一下,也能混过关。最险的是《概率学》这门课,大大170多条天书一样的公式,让人望而生畏;还有《家畜生理学》这门课,那些复杂的术语让我头晕脑胀,手脚发软,我足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恶补,加上精湛的作弊技术,才捞得60多分,真是危险之极!总个大学四年,40多门功课,我没有补考一门,也算是奇迹了。后来,我专门写了一篇,叫做《考试作弊指南》,发表后,好评如潮——读者认为我的作弊技术肯定是炉火纯青的了,否则就没有那么传神的描写。但实际上,我作弊的时候还是比较少的,但我不能我没做过,在这一上,我对不起老师,对不起农学院。
但是到了第二年,情况就有了改变,老乡们对打牌已经没有多大的兴致了,他们大多涉足恋爱,不但我老乡如此,很多同学也抓紧时间,纷纷主动出击,当然没有本事的除外。风流才子朱枸先生自然不甘落后,四处出击,也找了一个女老乡,她就是现在的朱枸夫人——这种一生中只谈一次恋爱的典型,现在已经是寥若晨星了。我朋友的侄女,今年芳龄17,据男朋友已经换到第六任了!所以,如果什么时候评比“十大纯情男女”,朋友记得投朱枸先生和朱枸夫人一票。现在看来,大学谈恋爱在我们穷人当中,是不可思议的,没有钱啊。但那时候念大学,几乎得上是不用钱的。1988年好象是实行收学费住宿费的第一年,一年也就150多块钱,学校每个月发斤饭票(不是粮票,可以直接打饭的,女的好像是0斤)、19块6毛的菜票。当时的一份肉菜是5毛,青菜是1毛,如果省一的话,根本不用家里寄钱了,前段时间我看报纸上,有大学生连饭也吃不上,连青菜也买不起,这样的教育改革那真是丧尽天良。我外甥,006年送他去北京念书,一开学就要1万多元,我姐姐和姐夫一夜之间愁白了头。如果那时候也是这样,我是念不起书的,更别谈恋爱了。
但是,好景不长,一年后,也就是大二结束的时候,朱枸夫人毕业了,分配到遥远的地方工作,孤独已经无法避免。好在这时候也开始学专业课了,什么养猪学、家畜家禽生理学、动物营养学、畜牧机械化、畜牧气象学、牧草栽培,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到了这地步,尽管你不高兴,专业课还是要学的,不然毕业了什么工作都不上手,也不过去。加上一些课程是非常的严格,比如生理课,我们88级前后的几个年级中,不少人谈之色变,闻风丧胆,皆因这骆教授是异常的严格,每年不管如何,总要拿十来个人出来补考祭他的教鞭。这教授看起来并不是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