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赶鬼会(第4/4页)虎头山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再后来又叫成集贤村。”

    “却是为何?”

    “妻贤不好听呐,难道整个村子,也只有妻是贤?最主要来了七个贤人,是饿昏了大家先救了他。他们留下后,于是倡导读书,供社庙,才导致群贤荟萃。因此改村的名字,就叫集贤。”

    “集贤就是集中贤人,有教化的意思。这一,人们都需明白。”

    “千万莫辜负了先人,否则就是修先人。”

    “哦?修先人原是指修改先人的遗志,不是骂人的话呀?”

    “才明白?你个瓜瓜蛋。”

    二人对话完了,于是下去,喝茶。人们如醉如痴,依旧回味,不够。因此,中年男人再上来,劝大家:“亲人们,结束了,散吧,感谢光临。都有正事,莫耽搁了,再见。”人们这才醒悟了,对啊,赶紧走,谢提醒。山娃紧张拜亲戚,还要去杨家。于是,几人挤进南大街,入半道街,先买礼,然后探望八娘的干娘。然而,老人不在,他的儿子在。因此几人放下礼,又要走。亲人拦道:“再坐呀,吃饭呀?”几人道:“吃过了,还要去杨家,代替问候老人家。”亲人道:“那我不拦了,我看孩子有异样,赶紧看看。”于是几人告辞,去南门外取礼,再买礼。然后绕回十字街,人少了,又入东大街。走不久后,他们遇见石井台,就是乾隆竖碑的地方。但也无心观看,直去杨家。

    杨家乃大户,以前是御医,因此独占一条巷。巷两边尽是门面,是药房及看病的地方,一灿是古老的房子。可是要找主人的家,就得找正门。终于到正门,门镶金字,上书“济世堂”。然而门关着,就入偏门,再请求门人禀传。等好长时候,门人来了,亲自领他们进去。见门套门,七拐八拐,终于进大院子的门,门人退下了。再进去,是很多人,一齐迎他们,也是惊异。堂口上站着老人,颤巍巍,是老主人杨震。山娃认识,忙领几个人下跪,呼叫爷爷。杨震颤声道:“快让起来,他们是恩人,总算盼来了。”闻此言,周围人震惊,忙搀扶他们。站起来以后,几人忙献礼,是一只獐子。杨震问:“野味呀,咋还活着?”山娃笑道:“不活,咋敢送来。”因此收下了,周围人才撤退。杨震却道:“传饭。”几人都道:“吃过了。”于是入内堂。

    刚坐稳,门口又来一拨人,由新主人杨**领着。山娃再领人叩头,杨**急叫:“岂敢呀,老父亲在上,谁敢受?”反而令这拨人向他们叩头,几人忙躲闪,叫道:“折煞了。”老主人杨震也吩咐,道:“看清楚,这是替咱看坟的人。对他们,你们不是东家,都记住了?”这拨人道:“记住了。”原是杨家的子孙,几人忙感慨,到底是大户。无奈受完礼,子孙们退下,又来病人,杨**也退下。因此清静了,几人稍心安,饭也上来了。是白花花的米饭,香喷喷的肉菜,几人忙道:“真吃过了,不饿。”杨震却道:“那是吃你的,要吃我的,不准不吃。”于是吃饭,吃着,还真饿了。吃完饭,几人才看内堂,很空旷,古色古香,全是药味。杨震道:“娃肚子不好,没事,就几包药。”山娃问:“爷爷,你还没看呢,都知道?”杨震笑了。杨震命传药,药就上来了,几人要告辞。杨震道:“再多坐坐?下次来,怕我看到你,你看不到我。”山娃慌张道:“爷爷,你咋啦?你是大夫。”杨震道:“大夫也救不了自己,都是天命。”几人隐隐地痛,都道:“爷爷,有病咱吃药,莫多想。”杨震苦笑,又道:“都记住,你们齐长一辈,下来叫我叔。”几人忙道:“岂敢。”恰巧杨**进来,也听到了,就道:“遵命了。”因此送几人回去,来到大门外。这时候,山娃才问:“哥呀,我叔他咋啦?”杨**摇头笑道:“他没事,在闹别扭,骂我学艺不精。”几人这才放心了,山娃道:“哥呀,那秋天的种子,还请你提前预订?”杨**道:“放心吧,已知道了。”

    再送到巷子里,几人不让送了,杨**道:“知道你们啥待遇?就前天,县长登门,老父亲也不来看他。是想,你儿子比县长都大。”几人笑了,齐感动,但也不知啥好。于是分手,几人出巷子,原路返回。抵达南门外,天已黑了。这时起,山娃才背媳妇,急赶路。因此踏月光,奋力奔上虎浴河,看流水月光。越过了,又越水磨坊,终于进家。已是半夜,还分手,见兄弟再行于风影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