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批了一奏,不会傻呼呼地将郑朗辞职。
那样玩,太平州出了任何事,自己也会惹下天大的麻烦。辞职不准,灾民也要留。太平州提供二十天粮食,以后和州、江宁与真州,各自提供二十天粮食,有的吃,让灾民熬着。
拖到新圩开工之时,看谁熬得住。
只要你开口就好办,我就能让你低头。
方法很好很强大。
也是必须的,包括王曾在内,也赞成吕夷简这样做,不能让朝廷向一个地方官低头。
什么三元的,不要拿出来显摆,俺也是三元乃第。
可双方僵持不下,让另一个人很担心。
赵祯。他让诸位臣子逼得无奈,是他的xìng格,不是他的智商低。郑朗屡次维护他的名声,包括现在朝堂上诸臣肯承认一个事实,他的昏阙不仅是迷恋女sè,还是累昏的。
多么不容易啊。
终于还朕一半清白。
只是岁数太小,不敢大用。
可这样的小臣,要保护的。自己不出面,他怎么能对抗住几位大佬,那可是连自己头痛的人物。
没有问吕夷简,问了范仲淹。
有一例,当年海堤泛滥成灾,是范仲淹提议在通州、泰、州、楚州与海州沿海(此时长江口阔,海水能蔓到泰、州一带)重修一道海堤。
同样是冬天,技术原因,只有冬天水小,才便于施工。工程不久便遇到暴风雪,又遇到大海cháo,cháo水吞噬了一百多民工。许多官员认为是天意,纷纷反对,但范仲淹坚持下来。最后海堰成功,安排无数流民。
赵祯听闻让太平州安排七千户灾民,他也没有反对,范仲淹便是前例,可没有想到居然如此麻烦。
范仲淹想了一下道:“此事郑朗有一小半责任,朝廷有一大半责任。”
“何解?”
“一开始就错了,朝廷以前不拖那么久,郑朗在太平州不会自行做主,而交于朝廷考虑。朝廷考虑就可以发数州百姓修圩,也不用重田激励太平州的民心,与挤压可怜的人力。”
赵祯点头。
若说水利,朝中再没有一个人有范仲淹有说话的权威。
“臣看过工程量,两圩圩堤,包括圩内的沟渠建设,加起来不亚于当年海堤工程,纵少也少不了多少。当年是朝廷恩准,张纶漕运使支持,发四州百姓共同修建的。郑朗仅想发一州百姓,太平州人口不及四州任何一州,无奈用此法,于是祸患乃起。”
这才是最公平的说法。
论人口,此时太平州诸圩未起,通泰楚海四州,那一州百姓都超过了太平州,楚州更是太平州的两倍。人力资源,有可能是太平州的六倍七倍,况且朝廷支援了大量物资。
郑朗只好用地换取百姓的积极xìng,甚至连妇女都参加了。
“今年继续修圩,郑朗不可再用田地换取劳力,分配也不公平,工程量更大。只是钱出得多……”对此范仲淹不大好说,一个劳力每月管吃的之余,还要给两缗工钱,他也不赞成。给是给的,可给的太重,非是不吝啬百姓,而是此例一开,以后国家用度会更大。又说道:“朝廷议安置灾民一事,多以臣之例,然此错也。”
“何解?”
“我是纳了许多流民,也有数千户,可全部是原来诸州的流民,受海cháo之侵,流于外地。海堤筑后,重新返回家园,没有田地之争。虽新圩也是从湖泽上兴起,不是原太平州耕地,也不是流民耕地。郑朗分配给了当地百姓,所剩大约也会无几。故两例不能类比。”
“也是一说。”赵祯沉思。
“郑朗错也错在给钱太重,其他的做对了。”
“又何解?”
“朝中诸位重臣说忽视祖宗法制,何谓祖宗法制,祖宗法制最重民生,才是真正的祖宗法制!”
化学大师赵匡义都无比重视内治,连宋真宗拜大神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民生。这才是赵匡胤兄弟真正的意图。
一句话将赵祯点醒。
范仲淹继续说道:“考虑到祖宗法制,太平州诸事一了,将郑朗调任他州,或者调回京城,又有什么可担心的?所谓的祖宗法制非祖宗的法制,乃是一些宵小的法制。换作臣去,臣也不会对朝廷上奏。陛下看到没有?陛下,这样的工程可谓是rì理万机,诸事紊乱,朝廷不但不给予支持,反而用灾民掣肘,若上奏朝廷,会不会同意?宵小啊,只会误国,只会考虑他们的权利,他们的尊严,何来国家与百姓之说?”
赵祯知道他所说的宵小是谁,默不作声。
可是神情有些恍惚。
过好一会儿喃喃道:“他家的三郎君……”
“那又如何?此一时彼一时也,若是郑家子成功,乃大功一件,朝堂上以后必然多一直臣,非是他所利也。”
不会如此严重?赵祯脸上狐疑,可有些心动。
消息再次传到吕夷简耳朵里,气坏了。再次托人问范仲淹,地方凌驾于朝堂,对否?
范仲淹毫不客气地答道:“此朝堂乃陛下朝堂也,非乃尔之朝堂!”
吕夷简气得吐血。
灾星啊,老子的这个灾星!这一刻吕夷简很想将范仲淹生吞活咽了。
但还没有完呢,捣蛋的人来了,贾昌朝将船一字排开,不是作战打仗,又有何关系。但似乎与赤壁的曹军很相似呢。然后……PS:前几天家中有事,更新不稳定,质量好差,写得惨不忍睹,道歉一下。明天恢复正常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