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论(第2/7页)异世之无上大道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ìng或磁力,都属于无形的能,在中医名之曰"气"。

    2、天地气交

    天地气交的实质是天地人本源于一气,天人合一最重要的体现也是合于"气"。《素问•六微旨大论》提出"气交"的概念:"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曰:何谓气交?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求之本,求之位,求之气交皆指求气之本。天地人三者是一气分布到不同领域的结果,因而是可以认知和掌握的。"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同上)即,人与万物,生于天地气交之中,人气从之则生长壮老已,万物从之则生长化收藏。人虽有自身特殊的运动方式,但其基本形式--升降出入、阖辟往来,是与天地万物相同、相通的。

    气交的产生是因为地之寒热与天之yīn阳之节气相差三节。按理说,一年中冬至rì为yīn之极,应该气候最冷,夏至rì为阳之极,应该气候最热,故天之太阳为夏至,天之太yīn为冬至。但事实上大地有一个白天吸热,夜间散热的过程,所以冬至之后经小寒、大寒、立chūn三节气达到积寒的高峰,即地之最寒冷在冬至后三节气,立chūn一到,气候便开始温暖,此三节之差,张介宾十分重视,其《类经图翼》云:"然一岁之气始于子,四季之chūn始于寅者,何也?盖以建子之rì,阳气虽始于黄钟,然犹潜伏地下,未见生化之功及其自丑转寅,三阳始备,于是和风至而万物生,……故阳虽始于子而chūn必起于寅。"即天之温起于子,而地之温却始于寅,天地之气相差三节。由于气交相差三节,便产生了天地之气的"升降沉浮"、"气交易位"等变化。

    所谓"气交易位"是指气候的太过和不及而导致气交的位置发生移动,由于yīn阳之气与寒热之气相差三节,"时有定位,气无必至",即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有一定的次序和时位,温热寒凉的秩序是不会错的,但,气有未至而至,至而不至的现象却是经常发生的。

    3、天地同律

    天地同律也就是时空合一。律学本属于声学,由于古代天文学在制定历法过程中需要数学运算,便借用律数来完成这一过程,而产生了律与历的结合。律历一体思想首先是与古代气论紧密相关的,反过来又促进了《黄帝内经》对"气"的规律xìng研究和人体生命节律的研究。

    ⑴音律与天之气相应

    《史记•律书》,其中说道:"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古代以"同类相动"理论推想互相感动的事物之间通过气传递着它们的相互作用,从而把律吕与"气"密切联系起来。汉代有"候气之法",据《后汉书•律历志》记载,在一个密闭的室内,把端部塞上葭莩灰的律管按一定的方位加以布置注意观察就可以看到,每到一定的节气,与该气相应的那支律管中的灰就回逸出[2]。这种把律管的长短和天地之气联系起来的实验,对我们理解五气、五藏与五音相应等问题至关重要。就这样,人们把不同音频的乐音同一年中的不同时令,同该时令的气候、物候联系起来。所谓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不过是天"气"在一个回归年中有二十四种或七十二种表现,同时造成了不同季节中声sè味的不同。因此,五音、十二律可以说是关于"气"的量化的另一种表达。

    十二律的名称表示着"气"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作用。如:

    黄钟:黄者,中之sè,钟者,种也。…阳气施种于黄泉,孳萌万物,为六气元也。(《汉书•律历志》)

    南吕者,言阳气之旅入藏也。(《史记•律书》)

    蕤宾者,言阳始导yīn气使继养物也。(《汉书•律历志》)

    夹钟者,言yīn夹助太簇,宣四方之气而出物种也。(《汉书•律历志》)

    ⑵时间周期(历)与天地之气的运动相应

    古人早就发现,地球特有的时间周期与地球在太阳系的特定位置相关,如昼夜、24节气、四季、年等。昼夜是地球自转的周期。年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节气和四季的变化是由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造成的。这些时间节律的背后,是地球所受太阳能量辐shè的周期xìng改变,人的生命节律也是由地球的这种特xìng造成的。因此,天地四时之气的运动变化有着相动一致的特xìng,人体生理功能节律也随天地四时之气运动变化而改变。

    由此,《黄帝内经》依据天地同律的原则创建了的独特的"五运六气"历。这种历法特别注意气候变化、人体生理现象与时间周期的关系,是《内经》学术中时空合一理念的集中表达,从非常广泛的时空角度反映了天地人之统一,反映了人与天之间存在着随应而动和制天而用的统一。

    就一年四时而言,"chūn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灵枢•顺气一rì分为四时》)人的生理功能活动随chūn夏秋冬四季的变更而发生生长收藏的相应变化。

    就一年十二月而言,"正月二月,天气始言,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七月八月,yīn气始杀,人气在肺。九月十月,yīn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素问•诊要经终论》)随着月份的推移,人气在不同部位发挥作用。

    就一rì而言,"阳气者,一rì而主外,平旦人气生,rì中而阳气隆,rì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素问•生气通天论》)随着自然界阳气的消长变化,人体的阳气发生相应的改变。

    二、天人合一的医学内涵

    《内经》天地人系统中的人与天相通的总原则是:同气相求,同类相应。顺则为利,逆则为害。《淮南子•jīng神训》曰:"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运而相通"指运动过程中的相通关系,而不是静态空间里的结构联系。"总而为一"指运动方式的同气相求,而不是物质结构的等量齐观。

    即,天人合一的医学内涵主要是指人作为"小宇宙"是如何与天地这个大宇宙相应的,其中,人天同构是《内经》天人合一观的最粗浅的层次,人天同象与同类则是中医取象比类思想的具体体现,人天同数则是人与天气运数理的相应。总之,这是将生命过程及其运动方式与自然规律进行类比,是以自然法则为基质,以人事法则为归宿的系统理论。

    1、人天同构

    人天同构是《内经》天人合一观的最粗浅的层面。《内经》认为人的身体结构体现了天地的结构。

    例如《灵枢•邪客》说:"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rì月,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