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阶次思想(第1/6页)异世之无上大道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修道阶次思想

    蒋斌

    杜光庭,字宾圣,唐处州人,生于公元850年,公元933年仙逝。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他壮岁入道,师天台道士应夷节。常思道法科教自汉天师始创,得陆修静撰集,因年岁绵邈,几将废坠,遂考其真伪条例始末,荐其文于朝,得僖宗召见,赐以紫服象简,应制为道门领袖。后游青城山,结茅而居,并羽化于此。杜光庭著述宏富,思想深刻,在道教之重玄学、科教仪范、修持方法等方面均有高深造诣。本文拟对杜光庭的修道阶次思想作一考察,以就正于大方之家。

    杜光庭认为修道有阶次之分。他说:“道贯万法,而演为三乘。初法以戒检心,以律检行,以存修静其内,以齐洁严其外。然渐进中道,习于无为,隳体黜聪,忘形绝念。而次登大乘之行,次来次灭,随念随忘,不滞有无,玄契中道。证此道者,炼凡以登仙,超俗而度世,凌倒景之上,享无穷之龄。天地有倾沦,而真道无渝坏,法音周普,拯度众生。”①修道的阶次有小乘、中乘、大乘三乘之分。因为人虽同禀于气,但所禀之气却有利钝与清浊的不同。“有yù无yù之人,同受气于天地。禀中和滋液则贤圣而无为,禀浊乱之气则昏愚而多yù。苟能洗心易虑,澄yù含虚,则摄迹归本之人也。”②因此,道虽贯万法,却因人而异,因时而宜,而有所不同。修道需要经历的阶段,可能达到的境界亦有不同,从而演为道教的小乘、中乘和大乘修炼之法。

    一、小乘之法

    杜光庭首先提出了小乘修炼方法,并提出小乘修身的十个方面。首先,修道之士要发起向道信善之心;其次,要有普渡之心,善待众生,引导别人与自己一同修道;第三,要寻访明师,无仙师的教导,修道之士不容易得道,所谓非师不度,非师不仙;第四,要在明师的指导下诵读道经,道经是修道之门径;第五,要出离凡尘入于道门,柔弱无争;第六,正式受戒成为道徒,谨防身口意三业造作恶业;第七,隐居山林,独处修心;第八,立志苦修,深信大道是“真法王”,能度众生,得道则能无生无死;第九,念经度人,以积善缘;第十,当以师父为真父母,唯师才能助我修法身致慧命。

    小乘法是修道之基础,在小乘法修习有得的情况下,修道之士才能“进中乘进修之法,后入大乘观行之法”。小乘之法为入门之法,杜光庭说:“小乘有为之法,以教初门。既得其门,渐以中乘之法,以熟其行”③。认为小乘是修道方法中的有为法,也是入门的修习方法,目的在于教初门。所谓“初门”,即是指刚入道门的初地修行者。通过小乘法的修习,习道者才能奠定从凡觉悟,回向正道的基础。至于修炼小乘之法过程中应注意的方面,杜光庭亦有所研究,认为小乘修炼时要以戒律约束其心灵、以存神的方法安静其内心,以斋戒的方法庄重其外表。

    二、中乘之法

    修道之人在修习小乘之法有所得的基础上,尚需以中乘之法修炼,以坚其志、熟其行,定其求道之心。

    中乘之法有权实之分。杜光庭说:“夫教有权实两门,上士达识,以实教示之,自然冥合,中于道智。下士则以权教悟之,亦犹将yù夺之,必固与之之义耳。”④因世人根xìng各不相同,圣人在中乘之法中的设教也有所不同,有为上士所说的实教,也有为下士所说的权教。世人根xìng有上下之分,圣人设教则有权实之别。上士利根,了通实教;中下之士,须示权门。

    所谓权教,主要指修道要因事制宜,随yù立教。杜光庭认为圣人立权教,主要针对的是钝根之人和贪xìng狠戾之人。钝根之人,因其禀气浊而杂,生xìng顽钝,智识不通,莫辨是非,不知善恶;贪xìng狠戾之人,则徇yù恣情,动陷罪缠,永乖人域。钝根之人因拘于智识,而不能辨别是非、善恶;贪xìng狠戾之人则因贪而起诸多**,以致迷失本xìng,争斗不息,与道rì远。圣人怀救世之心,而设权教。先极其yù、张其强、肆其心、深其贪。“反者道之动”,心侈则养生太过,xìng强则祸起,多yù则神浊,极贪则殃生。世人因祸起殃生,导致种种痛苦。圣人在世人强烈要求出离种种痛苦的基础上,引导其修道,出离痛苦,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而言,杜光庭又将权教分为摄心、摄xìng、摄yù、摄贪四门修道方法:“圣人常善救物,俯念含灵,示以权门,令其自悟。故开四门权道,以摄化之。第一将yù歙之,必固张之者,摄其心也。第二将yù弱之,必固强之者,摄其xìng也。第三将yù废之,必固兴之者,摄其yù也。第四将yù夺之,必固与之者,摄其贪也。夫心廉则道契,心侈则过生,因侈获过,自思获其廉矣,此歙其心之权矣。xìng弱则德全,xìng强则祸起,因强起祸,自思复其弱也,此伏xìng挫强之权也。寡yù则行清,多yù则神浊,yù深浊极,自思复其清矣,此废yù清神之权也。不贪则俭约,极贪则殃身,因贪获殃,自思复其俭矣,此修俭夺贪之权也。皆先极其侈心,使自困于贪yù,然后反xìng修道也”⑤。世人容易犯心侈、xìng强、多yù、极贪的毛病,对于修道来说,这些都是障碍。要消除这些障碍,不能强令之断,而要顺其xìng而张之,由此产生种种痛苦与不便,世人不堪忍受痛苦,产生出离痛苦之心,于是,圣人诱之使修道。这就是杜光庭所谓权教的方法。权教主要侧重于摄心、摄xìng、摄yù、摄贪,由此可见,圣人之设权教,实是让世人去奢从俭,去伪从真,去有yù有为,行无yù无为,使世人反xìng修道,入于教门。

    权教之外,又有实教,实教是针对上乘利根之士修道而言的。对于上士为什么不因权教以导之?杜光庭认为:“气清和者生乃颖利,才智过人,明古达今,问一知十。此人根xìng既利,了悟圆通,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见善如不及,闻恶如探汤。故能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明方便之法,知进趣之途,不俟权道诱之,自达真实之教矣。”⑥就是说上士因禀清气而才智过人,了悟圆通,识善恶、明方便之法,故可以自达真实之教。

    杜光庭将实教分为世俗人理身的实教和出家人理身的实教。他将世俗人理身的实教定义为:“夫实教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乐仁信,以正万方。人君与君子服而行之,垂法四海。”⑦上根利器之人,在俗则奉礼法,为四海之典范,以修其身。对于出家人的理身实践,杜光庭说:“修道之士,圣人以玄功难懋,世yù易迷,设科戒仪范之文,用齐其外;著注念神凝之法,以正其心。复以炼气胎元之方,制其食味;祈真朝谢之品,涤其过尤。然后趣于学无学之途,臻乎冥寂,栖于损之又损之府,契乎无为。则邪谪之关不开,镇静之淳和可致”⑧。这就是说,上士实教之法,其修炼的目的在于制其味、涤其过。具体方法则包括:设科戒仪范以齐外,注念神凝以正心,炼气胎元以制食味,祈真朝谢以涤过等。上士之实法,同权教有所不同。权教适用于中下之士,他们多yù、多贪,不易入道,权教顺其yù而强之,使之因极yù而得痛苦,因痛苦而修道,其方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