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定、辐shè场照相等技术。
c).适应症广,疗效独特:1979年,WTO就列出适宜针灸治疗的43种疾病名称。目前据
统计,可用针灸治疗的病症已达300种,其中对100种左右的病证有较好或很好的疗效。
d).cāo作方便,经济安全
2.3.针灸学的主要内容
a).经络腧穴理论:重点介绍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361个经穴和38个经外奇穴的定位、主治功效及临床应用。
b).刺灸法:重点介绍毫针刺法,另对灸法、拔罐法、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法、穴位注shè法、头针疗法、耳针疗法也给予系统的介绍。
c).针灸治疗:介绍针灸学的常用辨证方法,针灸的治疗原则、处方规律和78种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手太yīn肺经脉
【循行】
《灵枢·经脉》:肺手太yīn之脉,起于中焦(1)下络大肠,还循胃口(2),上膈属肺。从肺系(3),横出腋下,下循臑内(4)行少yīn(5)、心主(6)之前,下肘中,循臂内(7)上骨(8)下廉(9),入寸口(10),上鱼,循鱼际(11),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本经穴]中府(肺募),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合),孔最(郄),列缺(络),经渠(经),太渊(输、原),鱼际(荥),少商(井)。
【注释】
(1)中焦--宋·王维一《铜入腧穴针灸图经》注:“中焦者,在胃中脘,主腐熟水谷,水谷jīng微上注于肺”。
(2)胃口——《铜人》注:“胃口,谓胃之上口,赉门之位也。”
(3)肺系——元·滑伯仁《十四经发挥》注:“谓喉咙也。”喉咙,兼指气管而言。
(4)臑内--臑音闹。指上臂。屈侧称臑内,当肱二头肌部;伸侧称臑外,当肱三头肌部。
(5)少yīn——此处指手少yīn心经。
(6)心主——指手厥yīn心包经。
(7)臂内——臂,指前臂;内,指内侧,即掌侧。
(8)上骨——“臂之上骨”指桡骨。
(9)廉——指侧边而言。
(10)寸口——腕后桡动脉搏动处。
(11)鱼,鱼际--“鱼”或称“手鱼”,今称“大鱼际”,“鱼际”即指鱼的边缘部分。
【语译】
手太yīn肺经: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yīn,手厥yīn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病候】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1),风寒: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2),甚则交两手而瞀(3),此为臂厥(4)。
是主肺所生病者(5):咳,上气,喘喝(6),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
气盛(7)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8);气虚(9)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sè变(10)。
【注释】
(1)是动则病--张景岳《类经》注:“动言变也,变则变常而为病也。”指这一经脉发生异常变化就可能出现有关病症。
(2)缺盆——指锁骨上窝部。缺盆中,包括喉咙部分。
(3)瞀——音茂。指心胸闷乱,视力模糊而言。
(4)臂厥——指前臂经脉所过发生气血阻逆的见症。
(5)是主肺所生病者--指这一经脉(腧穴)能主治有关肺方面所发生的病症。
(6)喘喝——气喘声粗。“喝”或误作“渴”。
(7)气盛——指实症、阳症,与气虚相对而言。
(8)欠——指呵气。《太素》杨上善注:“yīn阳之气,上下相引,故多欠也。”有作小便量少解,不确切。
(9)气虚——指虚症、yīn症,与气盛相对而言。
(10)溺sè变--溺,读作尿。小便颜sè异常。
【语译】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肺部胀满,膨膨气喘、咳嗽,锁骨上窝“缺盆”内(包括喉咙部分)疼痛;严重的则交捧着两手,感到胸部烦闷,视觉模糊。还可发生前臂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疼痛等症。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肺”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如咳嗽,气上逆而不平,喘息气粗,心烦不安,胸部满闷,上臂、前臂的内侧前边(经脉所过处)疫痛或厥冷,或掌心发热。
本经气盛有余的实症,多见肩背疼痛,感冒风寒自汗出,伤风,小便频数,口鼻嘘气;本经气虚不足的虚证,多见肩背疼痛怕冷,气短、呼吸急促,小便的颜sè异常。
手太yīn络脉
【循行】
《灵枢·经脉》:手太yīn之别(1),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2),并太yīn之经(3),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
其病:实,则手锐(4)掌热;虚,则欠(去欠)(5)小便遗数(6)。取之去腕一寸半,别走阳明也。
【注释】
(1)另--即络脉。从本经分出的络脉,由此走向相表里的经脉。
(2)分间--指分肉之间。当桡骨茎突后方。
(3)并--指与经脉并列而行。
(4)手锐--手的锐骨部,指鱼际后方。
(5)欠(去欠)——欠,呵欠;(去欠)同(口去),张口的样子。虚则欠(去欠),肺气不足所致。
(6)遗数--遗,小便不禁;数,小便频数。
【语译】
手太yīn络脉,名列缺。起于腕关节上方桡骨茎突后的分肉之间,在腕后一寸半处,走向手阳明经脉;与手太yīn经脉并行,直走入手掌中,散布在大鱼际部。
其病症:实证,手掌和手腕部灼热;虚证,呵欠、尿频、遗尿。可取手太yīn络穴治疗。本络络于手阳明大肠经。
手太yīn经别
【循行】
《灵枢·经别》:手太yīn之正(1),别(2)入渊腋少yīn之前,入走肺,散之大肠,上出缺盆,循喉咙,复合阳明(3)。
【注释】
(1)正——十二经别又称别行之正经,意指从十二经脉分出。
(2)别——分别,指十二经脉循行通路之外的另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