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章 电信和医药(第2/4页)宦海龙腾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李可哲便笑着坐下,看着萧宸手里的报纸,忽然笑着问:“萧市长果然是一心为民的好官员,时时刻刻不忘华夏经济发展大事。”

    萧宸放下手里的华夏经济报,微微笑了笑:“我们不叫官员,叫公仆。”

    “公仆?呵呵,是,公仆。”李可哲并没有表现出大多数香港人对这个词的轻蔑和不屑一顾。

    萧宸点点头,却没有再接腔,他想看看,李可哲今天此来,究竟是为了什么。他想象像李可哲这种“分分钟几千万上下”的人,绝对不至于闲着没事跑来跟自己吹牛打屁。

    “我见过一位萧市长在zhōng yāng党校中青班时的同窗,这位官员——哦,这位公仆——他告诉我说,萧市长是一位博学多才,对许多跟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都有深刻理解的年轻官员。我对萧市长在朗柳做出的成绩,也是格外钦佩,所以今天不揣冒昧,前来与萧市长探讨一些关于电信行业的问题,不知道萧市长能不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满足我的好奇?”

    萧宸笑道:“一,我现在并不是很忙;二,我对李主席想问我的问题十分好奇……说到电信行业,李主席你才是专家中的专家,我纵然略有了解,又哪里及得上李主席的认识?当然,李主席若真想知道一些我的浅见陋识,我自当有一说一,不吝多言。”

    李可哲就笑得更开心了,点点头,忽然问:“不知道萧市长对于我们国家电信事业的发展史可有了解?”

    萧宸心里微微有些意外,但还是略微点了点头:“49年革命胜利之后的情况,我略有所知。”

    李可哲笑了笑,道:“1949年华夏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迅速地建设和恢复了京城至全国各主要城市的长途电信线路。1952年开始在全国主要干线上开通12路载波电话,60年代开始建设60路对称电缆载波系统1976年初开通了由京城到东方和临安之间的中同轴电缆1800路载波系统。1975年建成600路及960路微波接力通信,线路长达1.4万公里,通达全国19个省会和自治区首府,担负了电话、电报通信、报纸传真和电视、广播节目的传送任务。7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光纤通信系统,并在市内电话局间中继线路上试用。随着电信建设的发展,社会对通信的需求rì益增加,各项电信业务和通信能力有了相应的增长。

    随着市内电话和长途通信网的建设发展,1976年在京城、临京、东方等八个城市之间开放长途电话自动拨号业务,到1983年底发展到26个省会城市及50个专区市之间开放长途电话全自动或半自动拨号业务。市内电话自动交换的比重逐步扩大,在1983年底全国262.2万门市话交换机设备中,自动电话交换机已占75.17%。公众电报通信已在东方、穗仙等5个城市装置了电子计算机控制的自动转报设备。通过自动转报设备交换的电报数量占这5个城市总交换量的79.9%。在国际通信方面,已从短波无线电通信为主转变为卫星通信为主,在京城、东方建设了国际卫星通信地球站。到1983年底已与45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直达电话和直达电报电路。

    1984年4月8rì华夏发shè的试验通信卫星于4月16rì18时27分57秒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卫星上的仪器设备工作良好。随后,进行通话、广播和彩sè电视的传输试验,图象清晰、声音良好。标志着华夏通信技术有了新的发展。

    1956年在全国开放了会议电话业务,可以在京城、省会、地区、县、公社(乡)逐级开放,也可以由京城或省会一次开到县(或公社)。60年代,在全国20几个大中城市开放了相片传真业务和13个城市的报纸传真业务。在用户电报业务上,从1980年的503户已发展到1983年的1373户。在数据通信方面,1980年已在全国60个城市间开通了一个低速数据通信网。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期间,开始使用连通20部电子计算机的中速(1200比特/秒)数据通信网。

    20世纪50年代开始,华夏创立了电子工业和电信工业,陆续设计制造出各类电信技术设备。如电传打字电报机、传真机、长途和市内自动电话交换机、各种通信电缆和载波设备、微波接力通信设备、计算机控制自动转报设备、卫星地球站设备、光纤通信设备以及各种自动测试仪表等,基本上满足本国的需要,并为进一步发展电信事业提供了条件。”

    萧宸听了李可哲的话,心里也不禁赞叹,此人绝非寻常公子大少,就说这么多数据他能清楚的记住,也是一大本事了,不由赞道:“李主席果然下足了工夫。”

    事实上,萧宸对电信部门改革的了解恐怕也不必李可哲少多少,只不过萧宸主要关注的是94年之后这三年多来的变化。特别是政治政策上的变化。

    比如1994年3月,政务院要求进一步改革邮电管理体制。政务院批准的邮电部“三定”方案要求:邮电部要进一步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将邮政总局、电信总局分别改为单独核算的企业局,统一经营全国公用邮政、电信通信网和邮电基本业务,并承担普遍服务的义务。邮电系统继续实行邮电部和省区市双重领导、以邮电部为主的管理体制。邮电部负责对全国通信行业的宏观管理,统一管理国家公用通信网和通信业务市场。

    1994年4月,总书记视察电信部门并作重要讲话。总书记视察京城国际通信中心时指出,发达的市场经济需要发达的通信网络为之服务。他还强调指出:“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邮电通信事业有了很大发展,通信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通信设备真是‘鸟枪换炮’了。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邮电通信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这些成绩,党zhōng yāng、国务院是满意的”。

    1994年5月,邮电部门开展“树邮电新风,创优质服务”活动。在全国邮电部门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服务活动,逐年制订阶段xìng目标,解决热点问题,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1994年8月,邮电部提出“联合投资、有偿使用、按资分利、照章纳税”的原则。邮电部门进一步加强与地方zhèng fǔ、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合作,逐步形成了依靠政策筹资与依靠市场融资并存、以自筹为主的通信投资新格局。

    1994年10月,邮电部作出决策发展G**移动电话。G**数字移动电话实验网在běi jīng、上海、广州开始建设,此后在全国迅速发展。

    1995年4月,电信总局以“华夏邮电电信总局”的名义进行企业法人登记。其原有的zhèng fǔ职能转移至邮电部内其他司局,逐步实现了政企职责分开。

    1995年8月,邮电部与人民银行联合建设华夏金融数据网。此后,电信部门又陆续与海关、税务、经贸等部门及新华社合作建设计算机应用系统。

    1996年7月,邮电部对落实“两个根本xìng转变”进行部署。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邮电部召开全国邮电管理局长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