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宴客】(第1/2页)咸鱼翻身记

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冷月潭带着金杨来到一家老字号素菜馆。这里的仿肉素食最为绝妙。各种肉类一应俱全,口感也各有千秋。而且环境庄严素雅,很有佛门特色,进门就有服务有双手合十问好。客人进入这家素菜馆,便会不由自主受环境影响,很少有人大声喧哗,来这里吃饭的以中老年人居多。

    冷月潭点了店里的几道招牌菜,松鼠鳜鱼、功德冬菜包、十八罗汉等。

    金杨叹为观止,如果不告诉他这是拿素食做的,他绝对吃不出来。

    冷月潭倒是有些忐忑,“吃得惯吗?”

    金杨吃的津津有味,“不错不错,味道很好。这道糖醋排骨也不知道怎么做出来的,有嚼劲,香味浓厚,比真排骨还好。”

    冷月潭这才放下心,盈盈笑道:“以后多吃,这是健康食品。”

    金杨吃了口菜,回答道:“任何美味天天吃也就是那么回事。偶尔吃吃不错。”

    冷月潭傻傻地点头,“嗯,一星期吃一次。我有学怎么做,只是没他们做得好吃……”

    金杨哭笑不得,心头不是滋味。虽然冷月潭一直给他惹麻烦,包括现在,也同样等于在给他惹麻烦。但是她的一颗心却犹如水晶,看不到半丝瑕疵。要脸蛋有脸蛋,要身材有身材,长腿胸翘臀圆……如果没有那些个额外的因素,他何尝不想敞开双臂接纳她。

    他只有选择不再说话。她说三句他点次头或者轻嗯一声。

    一餐饭吃了半小时,金杨放下筷子,冷月潭急忙递上餐巾纸。

    金杨默默擦拭着嘴巴,轻声道:“我走了,你多保重!照顾好自己。”

    冷月潭默默陪他起身,点了点头,跟在金杨的身后。

    金杨招停了一辆出租,回头笑笑,“要不要我送你。”

    冷月潭对省活的要求在普通人看来,其实极低,今天金杨答应吃饭,她已经很满足了。她笑着摇了摇头。

    金杨弯腰上车。

    她却大步走到车边,涨红着脸怯生生道:“一路平安!”

    金杨招了招手,对司机道:“开车。”

    车刚启动,冷月潭鼓足勇气道:“我会回去的……”

    金杨几乎调动了全身的力量,才勉强自己发出一道微笑。出租车迅速没入京都的洪洪车流之中。

    ……下午他去商场采购礼品。逛了一个多小时,最后排除了公文包和领带商务套装等礼品,选择了一九九六年发行的[***]诞辰一百周年纪念银章,每套两枚,市场价一千五百元一套,据说还在涨。

    金杨觉得这个礼物不错,邀请人数七人,但考虑到防止意外出现,他采购了十套准备。

    下午四点三十分,金杨来到提前预约好的饭店。

    这个餐厅是钱午推荐的,说离大家伙的距离适中,都方便。他预定了一个足以坐十六个人的大包厢。

    无疑,能上省委办公厅名单的西海籍人士,每一个都是各自领域里的成功的人士,成功人士的另一个符号是“大忙人”。不知是他的运气好,还是钱午的面子大。邀请的七个人全部出席,甚至还多出一个人,沈君儒的女儿沈敏。

    她和路瑶一向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只要是京都涉及老乡之间或联谊会活动,两人只要有时间,大多选择一起出席。

    沈敏看到他,颇为意外,她捏了捏路瑶的手,嗔道:“你可没告诉我是金杨?”

    路瑶笑嘻嘻道:“给你一个惊喜嘛!”

    “的确是惊喜。”沈敏瞪了路遥一眼,大大方方朝金杨伸出手,“欢迎金大秘书。什么时间到的,怎么没提前打个招呼,也让我和遥遥尽尽地主之谊吧。”

    金杨对她是真正的敬而远之,客客气气道:“公务,时间紧,否则一定会打扰你们。”

    钱午自从春节在沈君儒家经历过醉酒风波后,回到京都,他也开始疏远沈敏。倒是王候依然痴心不改,他笑道:“惊喜是女人的生命。瑶瑶是女人,她深谙此道。提前告诉你了,你不大会这般惊喜。”

    沈敏抿嘴一笑,不可置否。

    金杨安排客人们落座,态度很热诚地阐明这是彭书记的意思。说彭书记若不是部委有个活动,他就会亲自出席云云。然后拿出八套纪念章发给大家,说是省委省政斧的一点小礼物。

    大家已经习以为常,没有谁推脱。

    只有沈敏因为还在读书,而且今天明显只有她是路瑶带来的“搭头”,她说了几句推脱客气话。

    钱午接着王候的话,继续调侃桌子上的两个女子,“看来不仅是瑶瑶熟稔这套,金处也深懂女人心啊!在她们意想不到的时候给她们一份小礼物,比给她们一件意料之中的大礼物,效果要好上千百倍。她们嘴上或会说‘太客气了’‘不好意思’,其实心里头却早就欢喜得一塌糊涂()。”

    路瑶咬牙切齿道:“钱午,你的嘴巴也太损了吧,好像我和敏敏没见过礼物似的。”

    钱午眯起眼,哎呀道:“我错了,刚上桌子我就得罪了二位美女,一会还不得被你们整趴下。”

    沈敏瞪起双眼,语气阴森森地拖长尾音,“知道就好。等着吧你!”

    钱午装出怕怕的样子,可怜兮兮对王候道:“王处,待会咱联手?”

    王候奇怪道:“我凭什么和你联手?有什么好处?”

    钱午的目光又转向几名京都私企的老总,“孙总,谢总,张总,我们是不是一条线?”

    三个西海籍的经商人士年龄都在四十上下,比两个退居二线的老头子年轻得多。他们三人频频摇头,说大家不分男女,都是一条线上的老乡。

    钱午继续活跃气氛,对路瑶道:“要不,我加入你们?”

    “去你的!”路瑶啐道。

    大家伙纷纷大笑。

    一场宴席正式拉开。

    席间,金杨有意和三位商业成功人士拉近距离,频频和他们喝酒。而他们也很给金杨面子。话题由开始的客套转向地方投资上。

    金杨虽然并不清楚他们三人有多大的实力,但能上省委秘书长名单的,肯定不马虎。路瑶和沈敏王候明显地看出金杨的倾向。他们还略有不解。金杨的正职是秘书,他犯不着去拉投资,拉来也和他没任何关系。

    只有金杨心里清楚,他今天的重点是和三位“大老板”搞好关系,一旦他下到广汉,就需要这种人来添砖加瓦。

    彼此交换名片,并约定多多保持联系后,金杨又把重心转移到路瑶身上。作为人民曰报社的一名记者,她的名字能上省委邀请名单。本身就说明问题。

    要说路瑶的级别,估计顶天一个正科,但她手中的笔却是党政军之外的“第四种权利”。特别是人民曰报,作为政斧和党的主要喉舌,不仅能引导普通舆论,大多数领导干部通过这个窗口,观察、揣摩上级领导的动向和意图,以及重大的人事变化。

    从某种程度上说,一线的主流新闻报道不仅是晴雨表,也是政治方向标。

    用金半山的话说:媒体就是座资源丰富的宝矿,就看你有没有本事和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