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m.bxuu.net请收藏
,“她”叫“伊”,“或者”用“抑或”,“如果”换作“倘若”,“比如”要说“譬如”,“因为”则是“因了”,还有,鲁迅那时候“那时候”叫“其时”,“松懈”用“弛懈”,“原谅”用“宥恕”,“点头”用“颔首”,既然颔了首,“馒头”自然也不能吃了,改吃“馒首”。这样说话可不是为了“讲究”,而是为了“考究”,都已经装到这个份儿上了,“已经”就改成“已然”罢,“常常”也不得不“每每”了。
要是抄五四风格抄烦了,也可以生造愣词或愣造生词,比如遏止逆转叫“遏逆”,果敢勇猛叫“果猛”等等,嗯?已经有人这么干过了?那就翻转颓糜为糜颓,再把屠戮拧成戮屠。为了显示个xìng,用词上要做到为了不一样而不一样,比如既然大家都说夜sè漆黑,你不妨象张亚哲老师那样说酱黑,即使夜sè酱黑听起来很蹩脚。重要的不是效果好,而是和别人不一样。
中英文混杂这样的庸俗路数,现在外企扫地的大婶都会,所以要尽可能少用,可不能像声名狼藉的李傲吃老师那样。偶尔用的时候要找个大家都不认识的词来说事儿,比如floccinaucinihilipilification就不错。
考虑到中英文混杂的做法现在在社会上差不多已经引起公愤了,所以你最好用其他的方式喷shè你的洋墨水:坚持把小资产阶级叫小布尔乔亚,把古捷克风格和臭小资作派绑一起叫**,把两份工资不生崽儿叫丁克。
要真正显示学贯中西,混杂英文、大量使用音译名词都是低级的手段,要用更高明的方式制造“渊博感”。希腊神话是基本功,普罗米修斯、美狄亚、坦塔罗斯、阿佛洛狄忒要整天挂在嘴上,要是看见谁专门喜欢老女人,可不能说他有恋母情结,要说他有“俄狄浦斯情结”。圣经当然不用真去笨笨地看上一遍,但是“属灵”、“救赎”、“基玛林”、“和散那”、“弥赛亚”、“哈利路亚”等等是啥意思一定要大概查一查然后猛用狂用。
光弄这些神神鬼鬼的还不够,还要弄点有“学术感”的东西。和上世纪的装逼犯喜欢满口“莎翁”,“托翁”不同的是,现在的装逼犯更喜欢拿zì yóu主义的思想家给自己抹粉。只要一提zì yóu主义,你就随手把罗森塔尔、阿尔贝尔、巴特摩尔、达尔、桑德尔五个牛逼哄哄的“尔”一股脑砍出去,五个“尔”齐发,砍谁谁都会晕。你要是只会提家喻户晓的亚当.斯密、托克维尔、哈耶克,“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这些前期准备做完了之后,为了融会贯通,再找公认的装逼文字写作者的作品看上百八十本也就差不多了。除了前面提到的古龙、温瑞安、余秋雨、钟道新、方文山之外,还推荐汪国真和董桥。如果想极速速成,优先推荐古龙、钟道新、方文山和张亚哲老师。
这些工作也结束后就可以进入实战演习阶段了。
首先是长句堆词训练,我们不妨试试这样写:
这部回归根源的杰作在戏谑之魔已然伴随着无厘头血液分分秒秒畅淌于我们浮躁体内的Postmodern解构主义时代,赫然地同时也是令我们惊诧不已地捕捉到了经典影像虽饱经恶俗浮华的风吹雨打渐呈式微之势然而却始终一已贯之的骇人的美。
在书面语和非人类语言的狂轰滥炸中点缀xìng的使用粗话以示自己不是书呆子,并辅以哲学名词使粗话显得凛然不可侵犯:
1994年我无意识地读到刘震云无键盘写就的“小林家的一斤豆腐变馊了”时,冥冥中已注定了我终将在一个不知是一地鸡毛还是一地**毛的猥琐人生里面对藏有无数近乎是大恶的内心,我那一度欣然深陷于偶因论的泥潭中不能也不想自拔的灵魂——如果我还有灵魂——在滂沱的冷汗里,在伊壁鸠鲁的思想也不能给我以丝毫抚慰的境地里,究竟能覆盖以怎样的苔藓。涩灰sè的空中仿佛传来让.吕克冷冷的声音:如果大粪可以卖钱,穷人将失去他们的屁眼儿。
(温馨提示:让.吕克就是著名导演戈达尔,但是把他叫作让.吕克更装逼,就像把希特勒叫作阿道夫一样装逼。)
引用名人名言在任何时代都很装逼,但是不要引用那些家喻户晓的名人说过的妇孺皆知的名言,也不能用那些被用滥了的手法,比如“记得爱迪生曾经说过......”,这样说会被人砍死的。
你可以这样,“当隐居在阿耳忒弥神庙里的大哲赫拉克利特悠然地道出‘希望通过博学来获得智慧是徒劳的’这句话时,他并不知道这句话会在2500年之后一个苦雨绵绵的午后使得一个坐拥在小镇图书馆的书城里的羸弱亚细亚少年面如土sè,如遭雷殛。果毅地放弃了无目标的11载滥读之后,这个曾经惨绿求知的少年蓦地回首时看到的是一片虽已不复鹿港然而依旧旷蓝的物质与心灵的天空。这个造物主恩宠的少年就是我。
按照类似的路数勤加练习,在一本厚厚的练习册上写完装逼900句的时候,就差不多可以行走江湖了。
***************************
一.为了更好的装逼,你最好文字功底扎实,还要有良好的语感(虽然这两个条件不是必须的)。
下面我们就以张亚哲装逼装得非常糟糕的,甚至是有明显语病的一些文字作为反面教材,来看看为了成为一个优秀的装逼犯,我们应该避免什么。
“看知识分子在这个世纪被挤兑得惨不忍睹的高贵气质与残留唾液,总是会莫名其妙想起德里达死时的话语:活着思索虚无,逝去皈依神秘。总让我愤愤于东欧那几个说着法语兴风作浪的多血汁人士:大便媚俗的虚无主义者昆德拉还有急风暴雨的变态狂躁电影人波兰斯基。而我自yīn暗孤独童年迷恋德纳芙开始,就无数次纠结在波兰斯基编制的巨大而迷离的恐惧疯狂世界里。”
“看知识分子在这个世纪被挤兑得惨不忍睹的高贵气质与残留唾液”这一句断句非常困难,耐心把所有断句的可能都试一遍后,你又会发现无论怎么断句都读不通。“多血汁人士”?这种过分笨拙装逼以至于看起来非常**的手法不提倡。
“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失去了立场,失去了思辨的能力。永远有一个声音在远处洪钟大吕,不可言说之事,不可言说之事。”
因为用错的人实在太多,有些学者已经开始建议把正确的“黄钟大吕”和错误的“洪钟大吕”通用,但如果你要写装逼的文章,一定要用“黄钟大吕”,要不然很容易被识破你的中文底子。
“(1988年)父亲送给我一本三联书店的旧书,定价三元,茨威格名著-异端的权利。一夜读完,内心的嘶吼今天久久不能平息。”
这一句小学生也能揪出语病来——但黎宛冰老师显然不能——,人类的表达方式应为“内心的嘶吼至今不能平息”。
“从莎士比亚到狄更斯,我看见波兰斯基狰狞坎坷的脸庞,狡猾而带着戏谑,像2002年获得广泛正面讴歌的〈钢琴师〉,带着假惺惺唯美的人道主义jīng神,游移地展示一个70岁电影斗士告别愤怒幽暗世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